一、案例背景与区域概况
习近平主席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社区教育是在社区中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开展旨在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产物,只有积极发展社区教育,把它纳入社会大系统,才能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社区教育是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理想途径之一。
珥陵镇位于丹阳市南郊,地处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具有1400余年历史,是丹阳市四大古镇之一,下辖10个行政村,有居民6万余人。镇社区教育中心成立于2002年1月。在镇党委镇政府正确领导下,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以创建学习型社区为宗旨,以品牌创建为契机,以教育培训为重点,以服务“三农”、提高居民素质为己任,开展各项工作。但社区教育中心只有3位教师,要培训全镇6万余人是不现实的工作,因此要提高全镇居民的整体素质,社区教育中心实行了“农村俱乐部”的培训模式,使农村俱乐部成为新时期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和农业、工业生产技能培训的重要阵地。
二、案例呈现
俱乐部活动是居民在自愿基础上自由结成的一个具有共同爱好和生产技能的团体,是促进居民自我认识提高和推进全镇居民素质、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提升的重要途径。目前珥陵镇已成立了87个大大小小的俱乐部。
1.俱乐部的创设
在俱乐部活动“全面普及、自主开设、多元发展”的理念指引下,由政府统一协调,社区教育中心具体组织。根据全镇的实际情况、各村的特点和居民的特长,确立了三种类型:
(1)村级俱乐部——珥陵镇在每个行政村都建立了居民学校、农家书屋、健身广场和休闲广场,并按规定要求配备了相应的设施设备。每个村民都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俱乐部,坚持以激发村民的兴趣学好,给他们在繁忙的工作生产之余带来快乐为主,组织和管理都比较宽松。例如成立了:广场舞俱乐部、健身俱乐部、读书俱乐部、象棋俱乐部等等,有的行政村还根据自身的特点成立了如舞龙灯、花木栽培、水产养殖等特色俱乐部。
(2)镇级俱乐部——参与的居民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或者特长,在自由报名的基础上由负责人选择产生。例如:依托云林中心小学的花毽是“镇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立了花毽俱乐部,组织全镇的踢毽爱好者开设花毽大讲堂,利用空闲时间由传承人指导培训活动。目前他们已踢进了全国农运会,并斩获了一等奖。另一种形式根据居民的生产需要自发组成的俱乐部,例如“新庄农机俱乐部”就是由全镇农业生产大户,根据自身需求把农机全部集中起来进行统一调配使用、维修培训和管理养护等,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节省了农业生产成本。
(3)企民合作俱乐部——在珥陵镇企业的支持下,将一些表现出色的俱乐部提升为“企民合作俱乐部”,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企业根据俱乐部的表现,每年拿出一部分经费赞助俱乐部,而俱乐部则以该企业冠名。例如:“丹玉篮球俱乐部”就是以珥陵丹玉集团命名的,企业负责平时培训的费用,俱乐部每次出去比赛都以企业的名字统一着装,精心包装,在丹阳市的比赛中多次获奖,让篮球爱好者和企业得到双赢。
2.俱乐部的体系
俱乐部建设是珥陵镇社区教育中心对全镇居民进行各种培训的有效载体,尤其是在各项资源相对比较缺乏的农村特别重要。为了能使各俱乐部更好地发展,实行了由镇长挂帅,中心校长具体实施的体系。经过不懈的努力,对俱乐部建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实践和研究。
(1)俱乐部的管理体系——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俱乐部具体开展过程中,社区教育中心主要采取“例会制”和“督导制”。各俱乐部在负责人的带领下自主运行,中心每年在年初和年尾各开一次例会,讨论本年度的工作计划和对一年工作进行总结,相互借鉴和学习,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协商解决。平时由中心的教师负责对各俱乐部进行督导,并做好参谋工作,查漏补缺,出谋划策。
(2)俱乐部的组织体系——在社区教育中心成立“俱乐部之家”,由镇长亲自挂帅任主任,分管镇长任副主任,下设办公室,由中心校长任秘书长,主要负责统筹、协调、督导、考核和评价工作。各俱乐部有一名负责人,一般由村主任、企业负责人、养殖能手或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担任,具体负责各俱乐部的管理、培训、指导和服务工作。各俱乐部具有高度的自主权,场地、人员、活动、比赛和设施设备等都有负责人自主决策,社区教育中心不干预,只提供相应的服务工作。
(3)俱乐部的运行体系——俱乐部追求“顺民心、提民功、育民趣”的核心思想,在坚持以民为本的基础上制定详实的俱乐部活动章程,以此引领俱乐部的所有活动。培训活动以各俱乐部的特点灵活决定,例如:篮球、乒乓球、斯洛克等俱乐部以赛促培的方式来提高居民的运动技能,增强体质;水产养殖、花木栽培等俱乐部以交流心得、相互讨论、学习、借鉴的方式进行培训;舞蹈、音乐和书法等俱乐部则采用聘请高水平教师讲课的形式。社区教育中心放手让他们自主筹划,精心实施。由于运行机制有序合理,富有创意,各俱乐部因而精彩纷呈,热闹非凡,活力四射。
(4)俱乐部的评价体系——俱乐部的工作能持续有效的开展离不开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珥陵社区教育中心的俱乐部培训模式是以提高全镇居民整体素质为宗旨的,因此不以某个俱乐部在某次比赛中的成绩来评定优劣,而是以该俱乐部整体的运行情况,成员个体素质提高程度,新成员的发展情况,整体效益等作为标准来进行衡量的,每年总结会上的表彰都是以此为准绳。例如:对成员素质提高较大的俱乐部颁发“五星俱乐部奖”;对发展成员较多的颁发“创新俱乐部奖”;对整体效益较好的颁发“佳能俱乐部奖”等。
三、影响与体会
农村俱乐部开展活动,从领导层面来看是引导群众摒弃迷信、赌博等各种陋习,创建和谐社区、建设幸福家园的需要;从参与者自身来讲,目的是求知求乐、强健体魄、老有所乐、愉悦身心。
1.影响与贡献
(1)解决了社区培训资金缺少的问题
社区教育中心的有限经费要承担起全镇几万人的培训,那可真是杯水车薪,只能是为全镇的培训添置些图书,完善好培训设施,维护好社区教育中心的设备等。实行俱乐部培训模式就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各俱乐部都是自给制,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造血功能来运作,如舞蹈俱乐部排练的节目参加一些商业演出获得报酬;可以通过企业赞助获得经费,如乒乓球、篮球俱乐部等;还有的通过股份制的形式补充经费,如花木栽培俱乐部,每个成员都是花木栽培大户,自己都有一定的实力,因此每人都出一些年费的方式来解决经费问题。总之各俱乐部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各种方式把俱乐部办得红红火火,生机勃勃,使全镇的培训能落到实处。
(2)解决了社区培训教师短缺的问题
目前社区教育中心以专、兼职的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事务性人员或志愿者为主,他们往往缺乏对社区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的认知与了解,缺乏理论修养和实际操作经验,教学都是临时性的,况且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培训,需要的教师非常多,仅靠社区教育中心是做不到的。俱乐部的成员都是以相同的爱好、特长和专业集合在一起的,因此他们可以找到更专业、水平更高的人员来进行培训。例如书法俱乐部他们请来市书法协会会长定期来进行指导,并作为他的本职工作来做。还有花毽俱乐部就是利用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来指导训练,使所有成员都能通过大讲堂的形式得到提高。各俱乐部都能通过各种途径聘请到各行各业的高水平人员来授课,提高了各成员的技术水平的同时也解决了社区教育教师少的矛盾。
(3)解决了社区培训场地紧张的问题
在现在的社区教育培训中,大部分都是以实训为主,课堂教学形式较少,全镇的培训这么多,涉及面这么广,培训的场地都由社区教育中心来解决那是做不到的。在俱乐部培训模式中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例如水产养殖俱乐部就是到自己的水产养殖基地实地考察、分析、研究和讨论,培训内容具体实在,养殖户得到现场指导,收益明显。
(4)解决了社区培训学员情绪的问题
原来社区教育中心的培训参加的人员较少,而且都是通过一定的行政命令才能组织到一部分人员来参与,或者是组织一些闲散人员或老弱病残人员来充数,都是被动地参与,根本没有积极性。而俱乐部培训模式成员都是积极主动参与,人人都是俱乐部的主人,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例如花木栽培俱乐部他们就是自发组织起来的俱乐部,原来他们都是各自为政,出现问题都只能自己解决,由于个人力量有限,有的出现了较大的损失。因此他们聚到了一起,凝成了一股绳,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和帮助,花木栽培行业已成为珥陵镇的一个较有实力的产业。
2.体会
(1) 阵地建设上创新。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因此,首先要加大终身教育理念的宣传。终身教育在我国的提出与实践虽然已有数十年历史,但作为一项面向大众的教育理念,其宣传的力度与广度还远远不够,民众的认知程度与接受程度也亟待提高。在农村各地在开展新村建设时,把发展俱乐部阵地列入建设规划,让更多的农民都参与到相应的俱乐部活动中去,使简易型的俱乐部逐步向规范型或示范型俱乐部转化。
(2) 活动开展上创新。采取以镇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以俱乐部为枢纽,全镇居民发挥各自特长参与相应俱乐部活动,对农村旧的文化习俗进行改造引导,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来提升居民的素质。各俱乐部只有在活动开展上不断创新,才能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其中,实现俱乐部的蓬勃发展。
(3) 建设形式上创新。针对目前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少行政村的村财底子薄,对农村俱乐部不可能投入较多资金的状况,积极提倡和推广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开展村民共建俱乐部活动。通过村民共建俱乐部的形式,农村俱乐部自己有了“造血”功能,才能走出一条持续发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