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院校风采 > 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7-09-27



  浙江省缙云县职业中专创办于1983年,原名缙云县农业技术学校;1986年5月,经丽水行署批准为高级职业中学;1988年5月,更名为缙云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997年5月经浙江省计经委、省教育厅批准在举办中等专业教育,更名为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简称缙云县职业中专)。办学30多年来,自费兴校、不断开拓,在百亩荒沙滩上,初步建成了现代化的综合性农村职业学校。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三年来接待全国各地约1000多人次来校参观交流,成为了引领丽水、辐射全省的综合性现代职校。

  (一)学校管理

  1.教育方针:面向市场,培养人才,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学校以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以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创业为导向,努力探索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运行机制和教育规律,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学校内涵建设,提高学校治理能力,提升办学质量和效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面就业、满意升学、成功创业、持续发展”。

  同时立足缙云、辐射周边,深化改革,精细管理,凝聚内涵,打造优势,促进办学定位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生态+”专业,全面融入丽水市“1+9+5”生态产业建设,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紧紧围绕打造“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中职名校而努力。

  学校先后制定了“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2016年8月制定并实施《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16—2018学年)》(经丽水市教育局评审,向社会公布)。发展规划分为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和具体措施三部分阐述,发展规划包含了“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品牌专业提升计划”、“学生素养提升计划”、“社会服务提升计划”等8个子规划,按照年度目标执行,并定期对照目标进行中期检查。

  学校编订有《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建立了详实的安全管理与各种应急预案、教学管理、财务管理 、学籍管理、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人事分配、专业动态调整、专业带头人考核等制度227个,为学校的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制订出台《缙云职业中专岗位标准手册》,在常规中创新,从常规中突破,确保学校管理有章可依,为“依法治校”奠定制度基础。学校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确保校园安全。近三年学校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并被授予缙云县平安校园荣誉称号。

  2.德育工作: 文化润心,载体创新,行为养成成效显著

  学校德育工作卓有成效,目前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浙江省中小学德育先进集体、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丽水市禁毒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度丽水市共青团工作示范校、丽水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借力学分制,开展德育文化起航工程。学校早在1987年就创造性地实行德育学分制管理,更于2004年推行“六空→六实→素养”(下图)行为养成教育德育管理模式,搭建素质拓展、创新发展、心理健康等多个活动中心,充实学生课余生活,引导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无形变有形,由“空”变“实”,潜移默化中提升素养。“六空→六实→素养”行为养成教育在学生行为教育方面成效显著,市、县教育局多次组织现场会学习,并在全市职校和缙云县中小学校推广。

  依托“3Q7S”建设,开展校园文化领航工程。学校以“鼎文化”为引领,以塑造3Q(智商IQ、情商EQ、挫商AQ)为核心,以实施7S为保障,积极推进多元文化进校园,实施“一个中心、两条路线、三方推进、全面融合”(一个中心指优秀文化传播中心,两条路线即以优秀文化进校园和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为建设路线,三方推进即企业文化、传统文化、科技文化“三进校园”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科学、学技术的热情。

  塑造“美丽学校”,推进环境文化竞航工程。学校引入SIS学校识别系统,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增添显示屏、校园雕塑等文化标识,建立校园文化长廊,宣传和专业相关的先进技术和科技人才事迹,实施榜样激励。

  勇立创业潮头,开展创业文化远航工程。以地方产业为支撑,以工业园区为基础,多方配合,实现学生“愿创业、懂创业、能创业”的目标,积极探索实践“园区助推式”创业教育,建有近2000平米的学生创业园,开设有QQ超市、电子商务、茶艺、摄影、特色小吃、校园邮局等十多家创业小铺。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依托校友会,在工商局正式注册成立了校友企业家联合会,定期组织校友回校开设创业大讲堂,组织在校学生到校友企业参观学习,建立校友基金会,帮扶在校困难生,投资校友创业项目。

  据统计,我校毕业5年学生的平均创业成功率达到了37%,宁波、温州、义乌、石家庄等多地缙云商会的会长均为我校校友。《中国教育报》《职业》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了我校的“校友经济学”经验。

  3.制度保障:章程先行,结构优化,“法人治理”稳步推进

  2015年学校被确定为丽水市“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学校。实行校级、中层扁平化管理,形成决策层(校长室)、服务层(各职能处室)、执行层(教职工)三个层面组成的学校管理决策运行机制,并对应构建以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校党组织,校督导小组等为主体的各层级督导体系,管理科学、发展和谐

  2016年6月学校第一届理事会成立,通过《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章程》,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成员,章程从办学目标与学校文化、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学校内部管理、学校与家庭社会及安全管理几大方面为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作了规范。同时学校向社会公布了《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章程》。法人治理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2016年度启动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课程质量、毕业生质量、实训基地建设等规范性管理体系。2017年1月完稿并已向社会公布。通过质量年度报告向社会各界全面展示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状况、教育教学、学生德育、学校党建等情况,同时总结提炼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同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办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4.信息化建设:智慧应用,多元融合,数字校园初具规模

  近年来,学校不断完善数字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优化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了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学校先后投入465万元对网络基础设施设备进行改造或新建,达到教育部“三通两平台”的建设要求,信息化建设水平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建有信息化管理平台及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和千兆校园骨干网(有线、无线校园覆盖)。目前,所有教室都实现多媒体教学,无线网络覆盖全校,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实现学校管理的数字化和各类信息资源共享,无纸化衔接全校教学活动调度和进度控制,使教学任务指标、进度要求和原始教育资料数据、教学管理信息自动地深入到教师、学生等相关角色中去,有效完成各教学阶段成果交汇,初步促进教学管理信息的分类生成和统计,助力教学方法更新和进度管理,大大提高了现代化管理水平。

  学校成功通过浙江省第二批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基地(财会专业)的验收,现学校有精品课程12个、优秀教学课件4512个、教学实录29个、习题1291套、微课623个、电子教案1724个、教学素材564.3GB、仿真软件23个。

  教师主动运用数字资源,并对数字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使数字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数字资源的质量也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升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学校通过聘请专家讲座、校本培训、竞赛等多种形式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师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信息化相关的技能大赛中荣获国家一等奖8项、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市级优秀指导师8项、一等奖13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4项。

  学校目前是浙江省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基地学校(2016年5月)\丽水市第二批数字校园示范建设校(2017年6月)。

  (二)办学条件

  1.基础夯实,校园环境优美

  从2个班发展到76个教学班,缙云县职业中专从1983年创建以来,已走过34年的历程。在致力于缙云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全体职专人逐渐形成了一致的价值观——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学校从一片荒沙滩到现在的绿树掩映,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园建设上,学校坚持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点和学校文化的传承,在校园建设上凸显学校建筑风格,坚持实用、美观、节能的原则。现有的校园由南向北依次划分为办公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四区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办公区位于校园的东南侧,以连廊与教学楼相接,方便师生的交流;教学区由教学楼、实训楼组成,布局合理,掩映在绿树之间;生活区建有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为学生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运动区位于教学区的西侧,由塑胶场地和综合运动区组成,方便学生课间运动娱乐。纵观整个校园,绿草茵茵,繁花锦簇,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形成各具风格的建筑群落,整个校舍线条分明、色彩和谐、布局更合理、设施设备科学人性,置身其中使人心旷神怡。

  目前学校校园总占地面积171155.4 ㎡,校舍建筑面积70827.2 ㎡,建有400米标准环形田径场和3500 ㎡的体艺馆。近三年年均在校生3562人,生均校园面积48.1㎡,生均校舍建筑面积28.1㎡,符合省一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定标准,能有效满足教学需要。校园内建筑、场地和设施符合国家建设和安全标准。

  2.加大投入,实训条件优良

  近年来,学校通过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省级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构建理实一体的数字化车间,促使各专业校内实训场所和设备设施能够全面满足学生实训需要,仪器设备总值3484.7万元,生均设备值9796.7元;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60个,建有金工、汽修、带锯床维修、计算机、财会模拟、餐旅服务、服装制作、钳工等10个校内实训基地,配置了多功能家电室、多媒体机房、语音室、PLC机房等83个实训室,能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开设的全部实验实习,保证每个学生一个工作位,实训课开出率达100%。

  2006年12月数控加工技术实训基地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2009年10月机电类综合实训基地被评为浙江省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2010年9月机电实训基地被评为浙江省级实训基地、2015年11月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被评为浙江省级实训基地。

  3.优质建设,图书馆条件好

  学校图书馆符合省一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定标准,能有效满足师生需求。现有图书馆面积达1361.24平方米,内设多媒体电子阅览室,藏书15万册(其中电子图书10万册),报刊杂志322种,电子教学参考书和期刊以及其他教学资料2.5T以上,并可上网查询资料。图书种类多,并进行定期更新。图书借阅率达32.6%(上一年度总藏书量/出借数量),有专职图书管理人员,建有图书管理系统,管理手段现代化、规范化,深得师生欢迎。

  (三)专业建设

  1.专业布局:契合产业,紧贴市场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专业管理领导小组,建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引入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科学合理的规划专业布局,同时制定各专业发展规划及专业带头人遴选考核机制以带动各专业发展。有效提高了主体专业与当地产业的匹配度,确保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当地企业需要。

  缙云县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对重点产业发展的定位,进行了专门的规划,积极推进存量转型,鼓励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机械装备、汽摩配件、建材和电器电子等4个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培育壮大高端装备、新能源、运动休闲文化用品、智能家电、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针对上述产业需要我校开设有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等专业。

  根据丽水市政府落实习总书记“绿水青水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精神制定的规划,依据“1+9+5”打造千亿旅游产业要求开设有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根据相关产业的延伸服务需求学校还开设有会计电算化、国际商务、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为企业提供基础管理与(线上线下)营销人才。

  2.专业建设:示范引领,实力雄厚

  学校以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引领专业动态建设“九环五步”模式(下图)。“九环五步”模式下,学校专业机构和布局得以优化,形成了适应选择性课程改革的种类齐全、结构合理、功能配套的专业体系,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国家级示范专业,机械加工技术、现代机床维修、汽车维修等3个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电子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为省级骨干专业,省级以上示范、骨干类专业共计4个占全校专业总数的33.3%。2016学年招生学生总数为1180人,其中省级示范、骨干专业学生数623人,占招生总量52.8%。

  数控加工技术实训基地为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机电类综合实训基地为浙江省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机电实训基地与电子商务实训基地为浙江省级实训基地。同时学校已经形成了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骨干教师为支撑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3.课程改革:个性培养,全面发展

  2014年11月,学校作为浙江首批试点学校之一,全面推进选择性中职课程改革工作。学校12个专业全部参加课改,课改专业参与率100%,课改专业学生数占全校学生数的比例为100%。一年级突出自由选修课程选修,二年级突出专业方向课程选修,三年级突出分层教学选修。

  根据“建立学生多次选择机制、优化选择性课程体系、创新教学组织方式、打造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体系、建立健全与选择性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新体系”的总体思路要求,学校立足办学基础与改革发展实际,推出了“三选六段”式课改方案,以“选择性”为思想引领专业课程改革,提升专业魅力。

  “三选”机制实现个人兴趣、专业倾向、生涯规划的有效结合。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尊重学生的成长意愿,允许学生在校期间经过一学期适应性学习后和第四学期深入学习后,围绕“就业”或“升学”进行两次选择,允许学生经过一定时间专业教育之后,重新选择专业方向或专业,允许符合条件的学生选择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

  “六段”式学生专业成长阶段培育“职业人”。学生通过专业认识体验、专业实验、专业实训、校内生产实训、企业学徒见习、企业定岗实习等六大成长阶段,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顺利成长。配合“六段”式学生专业成长阶段,探索工学交替理念下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加强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的实践性教学,大胆尝试“做中学”、“学中做”等体现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努力促进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实训的有机“融合”。根据工学交替的需要,探索“多学期”制,将一个学年按不同的教学功能分成若干个“交替式”的长短学期。

  “三选六段”课程体系打造“私人课表”。为充分地将选择权还给学生,实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服务思想,学校率先在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会计电算化专业、汽修专业建立了“三选六段”课程体系,构建模块化的课程包,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不同的课程,实现了学生课表个性化定制,原来同专业同年级一张课表变成了一人、一课、一教室的“私人课表”。

  学校以“参与全员化、选课自主化、课堂体验化”为原则,共开发专业方向课程74门,专业延伸课程65门,素质拓展课程54门,成立教师素质社团11个,开发校本教材76本,其中9部校本教材在省首批中职选修教材评比中获奖。

  同时,全面实施“学分制”管理,所有课程参照学时数规定相应的学分,初步建立了与选择性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新体系,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对不同课程采用不同的质量评价方式,包括课程完成即给学分,课程完成经书面考试合格后给学分,课程完成通过相关的技能考核或产品制作合格后给学分,等等。课改两年多来,形成了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显著提高。

  4.校企合作:三引三进,协同共进

  校企合作以“双向挂牌、相互兼职、基地共建、资源共享、共同培养”的原则,以“三引三进”为载体(引企业入校园、引产品入实训、引匠师入课堂;学生进工段、教师进企业、教学进现场),不断推动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与县内外50多家企业紧密合作,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座谈,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设计方面吸纳企业专家合理的建议,激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激励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促进了校企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

  同时由学校牵头,与缙云县工艺美术学校、缙云县电大分校、浙江一胜特工模具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锯力煌锯床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晨龙锯床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组建了缙云县职业教育集团,以缙云职业中专实训场所为基础,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建设好示范性职业教育类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实现缙云县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师资科研优势,参与职教集团企业的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产学研相结合,促进职业学校和企业实现优势互补,推进缙云县职业教育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进程,更好地为地方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持。

  作为浙江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我校锯床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与企业达成了协议,按照“现代学徒制”的模式,在之前“企业冠名班”基础上,进行了一轮“现代学徒实习”的试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校企联合招生42名学生,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校企联合招生40名学生。试点班采取渐进式培育模式,第一阶段主要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掌握最基本的技能,以“企业体验”为主,了解企业文化;第二阶段开始“项目实训”和“轮岗实训”,采用分期定时学校企业依次轮流,其专业技能的要求和实训的内容均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第三阶段则到合作企业进行“综合实践”,由企业完成对学徒的考核,颁发“出师”合格证。

  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合作事项和合作过程由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协商、共同管理、共同组织落实;建立合作双方的定期回访机制,信息反馈、问题协调处理机制、合作联谊机制等。在这一管理机制下,合作的过程中做到“三落实”即管理人员落实,包括专职、兼职教师、企业的指导、管理人员等;合作的内容落实,即教学实习与管理、师徒结对与创新、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生产加工与管理等;合作管理方法的落实,即合作双方统一领导、统一落实等。

  2014年我校的缙云县特色装备产学研联合体被评为省级产学研联合体,2017年7月教育部公布我校为国家级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

  (四)师资队伍

  以打造一支“名师引领、骨干支撑、双师主体、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为目标,学校通过“上挂、横联、内提、外引”等途径,相继出台了《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遴选培养方案》、《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六个一”工程》、《 “青蓝”结对工程》等方案,尊重教师个性发展,激发教师学习热情,拓宽教师成长路径。

  1.数量结构合理

  学校现有在校教职工259人。其中专任教师251人,生师比14.2:1。建有一支素质良好、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叶云汉、舒伟红、陈勇火等三人为浙江省名师培养对象,林威君老师为丽水市五养大师,麻锦霞为丽水市首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师,现有各类名师和技能大师16人(其中省优秀教师1人、省名校长1人、黄炎培杰出教师1人、省名师培养对象3人、市学科带头人2人、市名师1人,市五养大师1人,市技术能手8人)。近三年国家级66篇论文发表,有241篇论文在县级获奖,有70篇论文在市级获奖,有170篇论文在省级获奖,课题获奖县级65个,课题获奖市级22个,课题获奖省级15个。

  2.学历职称较高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51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242人,占比达96.4%;专业课教师135人,占比达53.8%;中级职称及以上专任教师175人,占比达69.7%;高级职称及以上专任教师94人,占比达37.5%。

  3.培训进修全面

  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为重点,以全面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双师型”为目标,通过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来加强师德建设、完善教师激励与评价机制、落实五年一周期全员培训,落实非师范类新进教师培训等。

  多渠道引进教师、多样化培训师资、专兼结合,通过“六个一”建设工程(联系一家企业、学精一门技术、结识一位专家、带好一批学生、每周下厂一天、完成一篇调研报告),外出学习访问,参加教育部、省、学校开办的各种教育培训,教师下企业实践等形式,搭建教师成才平台。

  近年来,学校共派出6人出境学习访问,组织363人次参加教育部、省、学校开办的各种教育培训,教师下企业实践累计4078人天。通过培训学习,不但教学能力得到提升,职教理念得到了质的提升,不断深入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教育理念。

  注重师资队伍梯队建设,既有骨干教师的培养,更有新生力量的挖掘提升,新任教师除参加省、市、县的新教师入职培训外,更有学校为期三年的“师带徒”式培养。

  通过以上举措,学校现有“双师型”教师125人,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师比例达80.6%,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78人,占“双师型”教师62.4%。

  4.兼职教师优秀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制定《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明确兼职教师任职条件和职责。聘请校外兼职教师75人,占比达30%,其中技师以上兼职教师45人。在推进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兼职教师参与实际课堂教学,以数控技术引用专业为例,承担该专业《数控加工技术》、《普通车床》、《钳工》等课程的教学任务。通过兼职教师的教学,促进专业课程改革,拓宽学生学习途径,使专业教学、科研更接地气,为提升专业办学内涵、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五)办学效益

  1.育人质量享誉浙西南

  近三年来,年均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达3562人;近三年毕业生中级工获得率达91.7%,就业率达99.4%,专业对口率90.8%。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体系建设:一是建立科学的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成一个拥有校友导师150人的校外就业创业指导师人才库,拥有就业创业指导师10人,实训导师15人的校内就业创业教育团队;二是建立企业用工调查与登记、学生就业与企业招聘双选制度;三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实习生管理机制,制定了《实习生管理制度》,发放《实习生管理手册》,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严格考核。

  办学34年来,学校向社会输送了20000多名中、初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向高等院校输送新生5000多名,使缙云县的苦力型劳务输出实现了向技术型劳务输出的转变。例如93机电班毕业生林健已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师。91建筑班毕业生钭祖军现为福建味家集团CEO、福建省人大代表。04级毕业生杜叶晖是浙江大学医学院2017届博士毕业生、杭州第一医院普外科医生。

  广大毕业生活跃在省内外,或科技兴农,或打工办厂,或市场经商,或继续深造,各显自己才智,创造业绩,拥有一方属于自己的蓝天。缙云县在全国各地的商会会长我校毕业生占70%。

  2.鼎文化办学特色鲜明

  学校以仙都黄帝铸鼎为依托,建设“鼎”工匠精神核心的校园文化,形成了“做学教评一体、产学研训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并总结出了“六空→六实→素养”行为养成教育,创造性实施德育学分制,在全市职校、全县中小学推广,2014年承办“浙江省中职德育教研大组年会”会上展示成果。积极实施“三选六段”选择性课程改革,通过现代学徒制、理实一体化教学、“271”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模块化项目式教学、互换式工学结合等多种措施提升学生技能水平。承办丽水市职教课改校长现场会推广课改经验,承办丽水市中职学生技能大比武、缙云县行业企业职工技能大赛等赛事,推动本县技能水平提升。

  中国教育报刊登报道了我校深度推进示范校建设的典型经验;浙江教育报刊登介绍了我校四个重点专业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刊登介绍了我校特色示范校建设的成功经验。两年中,共有35篇文章在各级平面媒体刊登,198篇通讯在省市县级网络媒体报道,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学校建设的各项成果。

  近年来我校领导和教师多次在全国、省、市会议上及省内外10余所学校介绍创建示范校工作经验。来自全国58家兄弟学校的1000多位领导与教师亲临我校参观考察,2013年10月,台湾新竹县仰德高级中学到我校考察交流。2014年11月,上饶市教育局领导及全市7所职校校长来我校学习考察办学工作经验。通过这些活动,展示了国家示范校建设成果,增强了区域影响力,充分发挥了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

  在此背景下,学校总结形成了以下六个典型案例:

  《校友引领创业探索中职创业教育新路径》

  《变换“实”“空”元素提升德育工作实效》

  《会计电算化“岗证一体”探索与实践》

  《引入“选择性”思想实行“个性化”培养》

  《传承缙云烧饼技艺成就农民就业创业》

  《校企共建教学工厂学岗一体共育人才》

  3.服务区域技术培训优

  发挥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发挥职业学校师生专业技术能力,设立大师工作室,积极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满足了企业日益增长的技术需求,解决了企业的开发难题,提升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为企业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区域经济服务。对外开展的生产、咨询、技术服务项目22个,申报企业专利19个。

  发挥专业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培训。学校充分利用实训设备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等优势,发挥职业教育职能,建立健全培训体系,不断完善培训项目开发,开展培训团队建设,完善培训质量评价体系。有计划地开展社会培训工作,通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业职工素质提升培训、企业安全生产技能培训、成人“双证制”学历培训、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培训。学校被评为省级先进培训基地,提高我县整体劳动力素质,为区域经济提供人才支撑。2014学年社会培训9540人次,2015学年社会培训8152人次,2016学年社会培训8042人次,社会培训人次达到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的2.3倍。

  通过师资培训、联合培养、推荐就业、设备援助等途径,支援兄弟中职校建设发展:与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职业技术学校签订中西部联合办学,与舟山职业技术学校签订“山海”协作联合办学。2014年4月至7月,新疆阿克苏地区技工学校香永佳、任春红两位教师来我校挂职学习。2015年7月,与新疆新和县职业技术学校签订结对帮扶。2015年8月,选派汽修专业骨干教师钭军武赴新疆支教1.5年。与两所学校从管理到教师互动交流、学习频繁。

  4.学校美名品牌远近扬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关心下,学校取得了辉煌成绩:

  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丽水市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学校);

  2003年,被评为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

  2005年,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2007年,被评为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

  2012年,被评定为国家1000所改革发展示范建设学校;

  2017年,被教育部公示为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

  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职工教育培训基地;

  2009年,被评为浙江省中职校30强:

  2009年,被评为浙江省机电类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

  2010年,被评为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2010年,被评为浙江省机电实训基地;

  2011年,被评为浙江省技工人才输送基地、浙江省青少年集邮示范基地;

  2012年,被评为丽水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市职校唯一)。

  学校师生技能大赛成绩在丽水市名列前茅,连续多年蝉联丽水市师生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

  近三年来,师生在省部级职业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大赛和创业创新大赛等比赛中共获奖228人,其中2016学年获奖132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7%。

  目前,缙云县职业中专人将坚持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坚持内涵发展,助力实现“农村职教梦”,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