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靖边 > 家乡的故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靖边跑驴

家乡的故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靖边跑驴

2017-12-13


  

       靖边“跑驴”是流传在靖边民俗“社伙”中的一种歌舞形式,民间俗称不一,如“骑毛驴”、“耍驴儿”、“拉犟驴”、“赶毛驴”等,在靖边代表性的流传在宁条梁镇、东坑镇、镇靖乡等乡镇,据调查:在靖边县东坑镇流传时间最早,表演活动也更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代表性。

  靖边,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就有人类生息,境内多处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夏、商、周时期为雍州地;春秋战国时分别属晋、魏;秦代属上郡;隋唐为夏州所辖;宋时归属金;元代归陕西。特别是公元五世纪初,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曾立大夏国,建都统万城,就在靖边境内,它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交融的经典。所以说,靖边历史古老久远,文化沉淀丰富厚实。古老的“信天游”哺育出一代诗人和作家,我国著名诗人李季就在靖边这块黄土地上写出了不少感人之作。陕北民俗舞蹈靖边“跑驴”根据地理、历史、生产方式以及清光绪年间《县志》对“社伙”的记载证明,清代已很盛行。

  可以说,靖边跑驴是在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及浓郁的民间文化氛围下产生的。解放后,由于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使之得以发扬光大。文革十年停演。一九七六年,任孝同志任文化馆馆长后,由副馆长陈云同志负责组成了专门班子,挖掘和发展了靖边跑驴,他们和跑驴表演艺人共同编创了跑驴节目《探亲路上》,把民俗“社伙”尾子推上了艺术舞台,参加了市、省直至北京演出。1982年参加了农业电影制片厂《泥土的芳香》的拍摄,后来该舞蹈又出访了法国、瑞士、前苏联等国进行了文化交流,使陕北靖边跑驴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