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初,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近海污染的加剧以及中日、中韩等暂定水域措施的实施,“船多鱼少海窄”的矛盾日益突出,为破解渔业、渔村、渔民的困境,完成“渔民”向“海员”身份转化,区成教中心和镇(街道)成校积极配合各级政府,主动行动,开展了“渔转港”、“近渔转远渔”等转产转业培训。
培训工作从试点到推广、转型升级,分段实施、分层递进。2003到2007年,培训试点,探索渔转港考证。2003下半年把100-200吨位港务证书培训班办到了小岛上,通过渔转港培训,开了“岛内培训,洋上就业”的先河。十年多来持之以恒,使1万多名渔民成功转型为“新海员”。2007到2010年,成果推广,提高考证等级档次。一是把培训考证提高到500吨位、750马力;二是在培训技能的同时,开展学历教育。于2007年下半年起,率先开展了渔农民“双证制”高中学历教育培训,并在全省推广;三是引进高校海运大专函授教育点办到小岛。2010年起,转型升级,服务群岛新区建设。一是将培训向货船、油船、工程船、特种化工船等多领域发展;二是将培训向多岗位拓展,开展“船上保健急救”、“船用仪器”、“电工、制冷技术”、“财会记账”等远洋岗位培训。三是将培训向多模式深入,普及培训、行业培训、精品培训等模式推进。
培训形式多样。一是将培训办在社区、经济合作社,甚至船上、码头进行实操教学,从校内到社区到船头,实施流动教学、个性化培训。二是顺应海员职业需求,将长班、短班结合,学历提升与技能培训结合,为不同海员的需求提供了多元培训菜单和提升学历、提高技能的机会。三是通过开展“创建渔农村充分就业社区”、组织区海员技能大比武、培养就业带头人、评选渔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等活动培育了一批“精品海员”。
“普陀海员”特色培训,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新海员”,打造了以虾峙镇等为主导的现代渔业、远洋渔业及海运业的特色产业基地。
2016年6月,虾峙成校《海岛成校现代“新海员”培养的创新实践》荣获2016年浙江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9月,普陀区社区教育特色品牌《打造“普陀海员”培训品牌,推动渔业经济转型升级》在国家社区教育网站“享学网”中作为全国社区教育特色项目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