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
乳源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区西部,东邻韶关市武江区,西连清远市阳山县,南毗清远英德市,北与乐昌市接壤,西北角与湖南宜章县相依,是广东省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21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置乳源县,因县北丰岗岭溶洞盛产石钟乳,洞中有源泉流出而得名,196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乳源瑶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2299平方公里,辖9个镇,115个村(居)委会,1082个自然村;总人口21.84万,其中:农业人口18.05万,瑶族人口2.2万。必背镇是老挝、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美国、法国等欧美过山瑶的祖居地之一,乳源被誉为“世界过山瑶之乡”。
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乳源地处中亚热带山地,溶蚀高原地貌显著,多峡谷,境内森林、水力、矿产资源丰富。全县森林面积19.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7.5%,活立木蓄积量556万立方米,是广东省最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动植物品种繁多,有高等植物1158种,兽类100多种。水力资源非常丰富,理论蕴藏量在56万千瓦以上;建成水电站418座,总装机容量达54.23万千瓦。省内库容排名第三的南水水库,蓄水量达12亿立方米,水面面积5万亩,水质非常清澈。拥有矿产有黑色金属、稀有金属、高岭土等27个矿床。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拥有众多的生态、民俗、宗教、人文等景观,有集雄、奇、险、秀于一身的广东十大最美丽地方之一——广东大峡谷;有终日云雾缭绕的广东最高峰——石坑崆;有美国、越南、泰国、法国等世界过山瑶的发祥地——必背瑶寨;有地球同纬度上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有中国佛教五大禅宗之一云门宗发祥地——云门寺;有碧波荡漾、风光秀丽的广东第三大人工湖——南水湖。全县拥有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丽宫国际旅游度假区、广东大峡谷、云门寺佛教文化生态保护区等4个4A级旅游景区和南岭避暑林庄温泉大饭店、白云天园林宾馆等7家三星级以上酒店,每年均吸引了数百万计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
民族风情独特浓郁。乳源瑶族属于过山瑶,分布在县境东北部和中部424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中。瑶族村寨颇具特色,分布在大瑶山深处的山头、山腰、山坑、田峒、山窝之间,高度一般都在海拔500米以上,其中必背镇的溪背、中心坑等村寨海拔则达1000多米。瑶族村寨一般是以家族为基础,以姓氏宗族聚居而组成的,村落大小不一,最大的瑶寨有90多户,最小的村寨只有2、3户。乳源瑶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语言、婚姻、服饰、丧葬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并成为瑶族的一大特色。“拜盘王”和“瑶族反面刺绣”、“乳源瑶歌”分别入选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米瑶绣作品《瑶岭长歌》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并被广东省选送到上海世博会参展,乳源瑶族“十月朝”被评为省群众性文化活动优秀品牌。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国道323线和省道248、249、250、258线纵贯全县各镇,与县道、乡村公路构筑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889公里,100%的村委会公路己硬底化,镇、村班车通车率分别达100%和90%。电子通信事业快速发展,全县有线电视用户2万多户、移动电话用户15.94万多户、互联网用户9.16万多户。按照“东联、南拓、西优、北延”的总体要求,建成蔚蓝水岸、碧水蓝湾、华景小区等一批高档住宅小区和文昌塔公园、音乐喷泉(水幕电影)、“一江两岸”LED灯饰亮化工程等一批市政项目,山水瑶城愈加秀美迷人。
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精心打造“一条长廊、两条产业带”(乳桂公路沿线生态农业长廊和石灰岩山区特色产品产业带、深山绿色生态产业带),建成绿色食品基地18个、生产种植面积12.3万多亩,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农产品19多个。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引进了东阳光生物制药、新型环保制冷剂等一批优质项目和蓝威药业、绿之源等一批高成长性企业。我县的龙头企业东阳光公司成为全市最大的民营企业,也是世界最大的化成箔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铝箔加工基地、广东省最大的氯碱化工基地,被列为国家重点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0.99亿元,工业总产值117.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亿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大力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高标准兴建了新的民族实验学校、乳源第一小学等一批教育设施和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一批医疗卫生设施及县图书馆、民族博物馆等一批文化设施;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荣获“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县”、“广东省教育强县”、“广东省旅游强县”、“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广东省双拥模范县”等称号,获得“中国农村水电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瑶绣之都”等美誉。
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近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指引下,该县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紧紧围绕“加快生态发展,建设美丽乳源”奋斗目标,打好民族牌,走好生态路,全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旺县、科教兴县”发展战略,强力推进“生态保护、绿色工业、特色旅游、生态农业、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六大工程,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据统计,2014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64.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706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7842元。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呈现出了政通人和、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先后四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3年被国家民委评为“全国民族自治县(旗)科学发展示范县”称号。
投资置业环境一流。一是区位优势明显。京港澳高速公路、广乐高速公路(在建)分别设有3个和2个进出口,京广快速客运铁路韶关站距县城仅25公里,可直达港澳地区的韶关北江货运码头距县城35公里。二是工业园区完善。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完善了广东乳源经济开发区(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富源工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的道路、水电、通信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园区承载能力明显提升。三是产业特色凸显。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围绕特色产业和优势项目引进一批上下游企业,全力打造“铝箔加工、高新材料、生物制药、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四是投资政策优惠。对企业实行“只收税、不收费”的优惠政策,除国家、省规定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证照工本费外,凡是县有权减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免收。另外,投资者除可享受国家、省规定的“免、减、抵、退”等有关政策外,还可享受地方财政奖励扶持政策。五是政务环境优良。建成了由县行政服务中心和镇便民服务中心及村(社区)便民服务站组成的三级政务服务平台,实行一个窗口办事、一个口子收费、一条龙服务的“三个一”办事制度,为企业搭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乳源,历史悠久,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被誉为“粤北瑶山的一颗明珠”,正成为国内外、港澳台等社会人士投资置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娱乐保健的首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