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听民意 解民忧 办实事 西畈乡留守老人鼓了“钱袋”顾了“后代”

听民意 解民忧 办实事 西畈乡留守老人鼓了“钱袋”顾了“后代”

2021-05-18



 “现在好了,送大孙女上学后,我就带着小孙女在家‘上班’,一天下来也有50多元的收入。”日前,西畈乡西畈村63岁村民翁章花在家中做起了来料加工,这份工作每月能给她带来1000元收入,让她感到非常满意。

原来,翁章花家前两年盖了新房,向亲戚朋友借了些钱还没有还清,儿子媳妇将俩孩子托给她管,年轻夫妻外出打工,老伴身体又不好,干不了重活,她管着四口人的吃喝拉撒,迫切希望能有一份自己的收入。

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西畈乡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学习落脚点,组织开展“足印农户、情到万家”走访,在走访过程中倾听民意,收集村民生活中关注关心的问题。

“一轮走访下来,我们发现翁章花的情况并非个例,而是不少家庭的揪心事、烦心事。”记者翻看西畈村党支部副书记吴果茂的走访手册发现,村民有类似需求的记录就有60多条,于是该村将此项工作列入“百年初心、共同富裕”的实践活动内容,党支部几次的“三会一课”就围绕如何提高留守村民的收入展开讨论。

“要是把时间自由、操作简易、上手较快的来料加工引进来,就能让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既顾家又实现增收致富。”一番讨论后,西畈村党支部在农民增收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

经过市场调查和前期准备,最终选定从毗邻的江山引进了一批鸟屋、昆虫屋等半成品,给村中留守老人和妇女做来料加工。

“目前,村党支部正在清理闲置村集体房屋,作为来料加工仓库和作坊的场地提供,从根源上规避产品加工、原料堆放、人员食宿‘三合一’现象,真正消除安全生产隐患。”西畈乡党委书记柳启斌介绍,下步,将在西畈全乡推广这一做法,同时也将持续深入开展“足印农户、情到万家”走访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惠及全乡百姓。作者:蓝怡俊 通讯员 傅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