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产教研结合,推动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做大卤菜和铜鹅产业

产教研结合,推动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做大卤菜和铜鹅产业

2017-04-11

产教研结合,推动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做大卤菜和铜鹅产业

 

一、实施背景

食品加工、农产品加工是武冈传统产业,历史悠久。

武冈是“铜鹅之乡”,武冈铜鹅曾与洞庭湘莲、宁乡种猪一起被誉为湖南农业“三宝”,但由于处于长期分散自发养殖,种鹅纯度下降,生产无标准,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铜鹅养殖发展缓慢。

2007年,武冈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冠名为“中国卤菜之都”。武冈卤菜富含人体必须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D和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少盐、少油、少糖、符合合理的膳食原则,有利于身体健康,但规模企业少,生产工艺落后,经济效益较低。

二、主要目标

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充分挖掘武冈铜鹅、卤菜等地方特色资源,探索“产、学、研”结合,形成铜鹅和卤菜产业链,推动农产品加工升值,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三、实施过程

1、确定技术标准。武冈市职业中专通过和市畜牧局、湖南农大、长沙生物机电工程职院、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长沙试验站的合作,就“武冈铜鹅饲养技术”及“鹅产品的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等进行专题研究,确定了武冈铜鹅的技术标准,规定了武冈铜鹅的术语和定义、品种特征特性、鹅肉质量、鹅蛋质量、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贮存、运输要求等内容,同时确定了武冈铜鹅的饲养技术体系,健全了疫病防治体系,确定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配方。既探源铜鹅名称来由,也为提纯种鹅,品质改良确定了标准,确保了种质资源的优良纯正。

2、开展国内名鹅的比较研究。邀请省内知名畜禽专家对武冈铜鹅、四川白鹅、武川鹅以及天府肉鹅的常规肉品质和矿物质元素、氨基酸、风味脂肪酸、肌苷酸含量及肌纤维直径与密度进行比较研究,确认武冈铜鹅的优良品质。

3、开展养殖标准普及培训。从2008年起,结合市阳光工程、扶贫培训工程,武冈职业中专派出畜牧专业骨干教师与市畜牧水产局等单位的专家深入农户和爱华鹅业等公司,开展武冈铜鹅养殖与疫病防治技术、标准化养殖等方面的培训。学校畜牧专业的师生分批轮流到养殖户家中开展边教、边学、边做的“三边”教学活动,熟悉武冈铜鹅繁殖养殖、疫病防治等具体流程,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意识,加大养殖户技术支持力量。通过市特色产业办和扶贫办免费给农户提供铜鹅种苗,扩大了铜鹅的来源渠道,提高了养殖数量。

4、指导养殖、加工、营销一条龙发展铜鹅产业。引导铜鹅养殖基础较好的乡镇成立铜鹅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了2600余家铜鹅养殖专业户,在爱华鹅业有限公司等规模养殖企业的支持下,全市每年出笼成品铜鹅210余万羽。进行铜鹅产品加工,开发出卤制品、熟食、餐饮等系列产品,鹅肉米粉成为名扬天下的武冈米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市特色产业办牵头,组建了专业营销团队到全国各大城市,各大农产品博览会展销武冈铜鹅系列产品。目前,武冈铜鹅这一地方特色品牌已得到了许多省内外专家和消费者的认可,铜鹅系列产品的销售量剧增。

5、加大鹅制品研发力度,延伸产业链。由市职业中专牵头,联合湖南农大、爱华鹅业公司和我市卤菜行业的龙头企业华鹏、有个味、亚太、福元等合作开发铜鹅系列产品。建立了一支由大学教授、企业专家、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武冈铜鹅产品研发团队,现已在华鹏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铜鹅加工流水生产线,开发了鹅肉、鹅翅、鹅肝、鹅、鹅脖等系列产品,每年可加工20万只,产值超过6000万元。通过深加工,延伸了铜鹅产业链,创造的价值比销售普通肉鹅高三倍以上。组织技术力量开发鹅裘皮和鹅毛加工,开拓成为毛裘皮的换代产品。

由市特色产业办牵头,华鹏、有个味、亚太、法新等卤菜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市职业中专联合湖南农大、长沙生物机电职院等高校,解决了如保鲜、包装、技术标准等制约卤菜产业发展的几个瓶颈,制定了卤菜技术标准,确定了卤菜制作的标准流程,通过相关部门予以确认并公布。将卤菜食材选取、卤药配方、加工流程、包装、销售、物流等环节实行专业化管理,通过合作建设卤菜研发中心,使武冈卤菜制作摆脱千年小作坊制作的传统模式,开始了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

四、实施条件保障

1、政府支持。武冈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铜鹅产业发展,出台了《武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武冈铜鹅产业发展的决定》,全面实施“政校企研”联动,提升武冈铜鹅产业发展水平。成立特色产业办公室,致力发展铜鹅和卤菜产业。把发展武冈铜鹅饲养与加工,上升到推进武冈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富民强市的战略高度。

2、校企合作。武冈市职业中专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引领产业发展途径,联合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合作开发产品标准、生产流程,引进民间资本成立股份公司,助推了这一产业的发展。

五、主要成果

武冈铜鹅、卤菜自开发以来,在资源保护、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惠民、富民、强市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形成了产品标准和规范工艺流程。通过校企合作开发,确定了武冈铜鹅的技术标准,规定了武冈铜鹅的术语和定义、品种特征特性、鹅肉质量、鹅蛋质量、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贮存、运输要求等内容,同时确定了武冈铜鹅的饲养技术体系,健全了疫病防治体系,确定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配方,确保了种质资源的优良纯正。制定了卤菜技术标准,确定了卤菜制作的标准流程,摆脱了千年小作坊制作的传统模式,开始了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

2、“产、学、政、研”结合,开发了武冈铜鹅养殖新技术。通过整合职业学校、高校、政府、行业、企业等资源组建武冈铜鹅课程开发团队,出版了《武冈铜鹅》、《武冈卤菜》两本专业文化书籍,开发了《武冈铜鹅的技术标准》、《武冈铜鹅养殖及疫病防治技术》、《武冈铜鹅加工技术》和《武冈铜鹅的标准化养殖》等特色培训教材。这些新技术、新方法,保护、开发、推广了武冈铜鹅这一地方特色优质资源,指导了农户进行科学化、精细化饲养武冈铜鹅,保证了武冈铜鹅品质纯正,确保武冈铜鹅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形成了一个效益明显的规模产业。

3、产值和效益成倍增长。目前,武冈铜鹅已由散户养殖发展到企业化、规模化养殖,武冈现有爱华鹅业有限公司等15家规模铜鹅养殖企业,有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成立铜鹅养殖专业合作社,全市有养鹅专业户达2600余户。2013年全市出笼商品铜鹅210万羽,其中本市销售活鹅100万羽,华鹏等食品企业加工40万羽,外销活鹅70万羽,年产值达5亿元。通过技术培训和深加工,整个产业的利润提高了40%以上。计划到2020年,武冈铜鹅发展到年出笼商品铜鹅300万羽,食品企业深加工100万羽,创年产值10亿元。同时带动了周边县市的铜鹅养殖业发展,城步、绥宁、新宁、洞口等地铜鹅养殖的规模也达到100万羽。

六、体会与思考

1、职成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必须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市职业中专在进行教学和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形成校内搞示范、校外搞辐射,产教结合、校企合一的“学校+公司+基地+农户”的办学模式,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的作用,使铜鹅和卤菜产业迅速提质扩量,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2、职成教育服务能力的提高,必须从专业建设入手。通过校政企研合作,更好地使教学、科研、生产和实训融为一体,实施校企深度合作,强化了专业建设。有效地深化了专业课程改革,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而且提升了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创新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3、挖掘开发地方特色资源,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与当地企业、农户等多方合作的力度,创新地方特色资源产业化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