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

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新县 > 红色新县 | 听红色故事之《邱进敏之出身贫苦》

红色新县 | 听红色故事之《邱进敏之出身贫苦》

2019-09-05


    当今大多数的儿童生活是美好的、在蜜罐里成长,是家庭里的宝贝,无比幸福。可是,在100年前,中国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大多数儿童家庭是贫苦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中,邱进敏就是这样。


    公元1915年,邱进敏出生在我的家乡河南省新县陡山河乡白沙关村袁塝村民组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里。这里是大别山的腹心之地,是个偏僻的小村庄。他祖父和父亲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靠种田过日子。家里只有几亩薄田和3间土坯瓦屋,生活饥寒交迫。他12岁时,父亲患伤寒病,因无钱医治,不幸早逝。从此,他就同母亲、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相依为命,过着朝不保夕、缺吃少穿的困苦生活。他在祖父的关照下,学习农耕,养家糊口。他常跟祖父一起上山打柴、挖草药、烧炭、拾粪和耕田耙地,承担起繁重的劳动。他多么渴望像有的孩子一样,能够背着书包到学校里读书呀!正是艰苦的生活,培养了他顽强的性格。

    1927年冬。正当邱进敏对未来生活一筹莫展的时候,却听到南乡传来了“黄麻起义”的喜讯:“小小黄安,人人称赞,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起义农民军,一举攻下了黄安县城,成立了工农民主政府,建立起鄂东革命军。次年夏天,又听到隔山的亲戚,秘密谈论着鄂东革命军、从黄陂木兰山游击到柴山保,并在附近的河南湾打了一仗,取得了重大胜利;还听说“共先生”(群众对共产党的称呼),在柴山保发动穷苦农民起来闹革命、办武装,建立革命根据地。不久,传来郭小五和刘名榜,分别在郭家河、官堰保,发动人民群众对地主家实行五抗:抗租、抗课、抗税、抗捐、抗债。12岁的邱进敏,十分精明,听到这一连串的好消息,兴奋而激动,精神大振,感到自己的出头之日快到了。同时预感到家乡父老正在酝酿着一场革命风暴。


    1929年7月1日,果然发生了“白沙关万人暴动”!事情是这样的:白沙关位于邱进敏的家乡,当年,他已经14岁了。他在回忆时仍然记忆犹新。白沙关处在一座高山上,自古就是燕赵通往湖广的一个重要关隘。南宋时期,有抗金英雄孟珙将军,在此屯田驻守数十年,使元朝不能统治,救活百姓数以万计。这里是军事要冲,是敌我必争之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革命形势的快速发展,地方豪绅害怕农民革命,就组织起反动武装,严重影响革命的发展。

    1929年,红军创建了柴山保革命根据地。6月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派徐向前同志到鄂豫边区担任红军第十一军三十ー师师长。徐向前经过两次反“围剿”的实践,并取得了胜利后,决心要拔掉白沙关这个反动堡垒。于是进行调査研究,和光山县委联合,有红军打先锋,地方农民革命自卫军跟在后,另外还派共产党员罗明高、罗明富打入敌人内部,以便里应外合。7月1日清晨,由红军参谋长曹学楷任总指挥,分三路大军,发起总攻夺取了白沙关,一举打败了盘踞在白沙关上的胡、范、成、寇等四大家地主的反动武装。6日上午,中共鄂东特委、光山县委及红军领导人,在白沙关望风尖上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少年邱进敏欣喜若狂地挤在欢庆的人群中,不停地跳跃着、欢呼着。会上,他亲眼见到,红31师师长徐向前,骑匹高大的白马,来到人民群众面前,向大家挥手致意,并热情洋溢地演讲:“同志们,乡亲们!你们是好样的,热烈祝贺你们在白沙关战斗中,取得了辉煌胜利!我们红军是穷苦人的队伍,坚决支持你们的革命行动!希望大家为自己的解放翻身而努力战斗,奋勇向前!”


    邱进敏受到极大的鼓舞,他想,有了红军的支持,就能推翻封建统治政权,人民就可以当家作主人。接着,他就主动而积极地参加了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闹翻身的农民革命运动。他记得有首歌谣唱道:

 

民国十八春,农友闹翻身。

从黄安到麻城,从光山到商城;

烽火燃遍大别山,处处有红军;

前方打胜仗,后方传喜讯。



主办:国家开放大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75号 邮编:100039 电话:010-57519615、57519618
| 关于我们 | 意见反馈 | 京ICP备0506492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