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挖掘文化底蕴 打造特色社区文化

挖掘文化底蕴 打造特色社区文化

2017-04-25

镇隆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在三年的成教工作中,我们积极响应《信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信宜市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全体成教人员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各项工作目标,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在市、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继续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三年共投入15多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美化校园环境。其中7万用于增添置换教学设施设备,7万用于教学楼装修改造工程,1万用于校园文化建设。在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加大对校园环境的美化、优化、净化等工作。对校园宣传栏、报栏等进行重新规划,对校园的每一个可用之处进行全面优化和提升。通过改造,使我校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人文教育气息,每一处不起眼的地方最终都变成了充满艺术韵味、能够展示我校办学特色的宣传平台,为广大学员提供了学知识、长见识、提素质的美好的学习场所。
        二、狠抓职业培训工作,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为实施教育富民工程,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转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为了让更多的农民有一技之长,我们首先在竹签厂、电子厂相对集中地镇隆村和莲塘村,搞好专业培训,许多初高中毕业生当上了管理人员,真正发挥了他们的一技之长。我们送教上门,他们需要什么培训,我们就搞什么培训。开展了灵活多样的职业培训和转岗培训。三年来,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办学效果好。共举办了(1)等级证书培训班1061人;(2)岗位培训班1365人;(3)继续教育班750人;(4)种植业培训4199人;(5)养殖业培训1886人,(6)普法知识培训班2344人;(7)科学育儿(婴)培训班 670人;(8)种植、养殖短期培训班3274人,三年来全镇实现劳动力转移1060人。为我镇经济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开展多元化培训活动
         根据劳动力的务工行业、务工特点、务工时间等因素,我们采取了多元化的培训方式。聘请农业专家到大型基地送教到门,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最新的技术,最新的品种和最新的工艺,及时调整结构,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如:镇隆镇沉香种植基地,打造全信宜最大的沉香生产加工基地。培育沉香树200万株,沉香林占地150多亩,沉香加工厂十多间,沉香成品被国内外药商订购,远远供不应求。现在又推出沉香油,沉香茶,熏香品等沉香产品;盈富公司基地共占地2000多亩;带动农户2200户,年生产销售“乡林凤”品牌鸡1200多万只。年销售额突破亿元;信宜市源正田蔬菜种植镇隆基地现有员工102人,种植面积 770亩,建设有106亩蔬菜连体大棚、3亩无土育苗大棚。)这些都是我们进行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和直接受益者。
        四、开拓思路,大力推进社区教育
        三年来,我校深入挖掘优势文化资源,依托地域特色文化,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群众的目标,扎实开展社区教育培训,努力打造特色品牌。
        1、深入挖掘地域优势文化资源八坊村,位于镇隆镇镇区中心位置,紧靠207国道,总面积5平方公里,辖13条自然村,有1035户3000多人。该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镇隆古城座落该村,建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是历代州县并治之地,古称“窦州”,是粤西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古村落之一,先后被评为“全国传统村落”、“广东名村”、“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省古村落”。丰富的文化资源,浓厚的文化底蕴,对于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开展社区教育培训,努力打造特色品牌提供了千载难逢发展机遇。我镇抢抓历史机遇,深入挖掘地域优势文化资源,通过整合域内的学祠文化、南洋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书香文化的文化资源,将社区教育内容纳入到特色文化发展的大战略中,依托地域特色文化,扎实开展社区教育培训,努力打造特色品牌。初步形成了飘色、木偶、采茶歌舞、六双花灯、游神、广场舞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社区教育文化艺术培训品牌。
         2、依托“职普成联手共发展”工程,开展特色文化培训活动“职普成联手共发展工程”即职业学校、我成人技术学校、初级中学和普通高中之间携手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共育人才、共同发展。该“工程”实施以来,职教中心、和我学校于每年3-5月份之间,向各初级中学毕业班派出专家、学者和专任教师,除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外,还开展了飘色、木偶、采茶歌舞、六双花灯、游神、广场舞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培训。截至目前,全镇共开展培训六期,参训初中毕业生2000余人。“职普成联手共发展工程”的全面实施,对于全镇人民群众文化水平、文明程度、民生幸福指数的提高与和谐社会的形成,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3、结合地域特色文化,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和教育培训,加快推进农村成人学校向社区教育转型我镇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主动调整思路积极鼓励成人学校向社区学校转型。结合辖区文化特色,开展了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和社区教育培训活动。我学校积极尝试、不断探索,在完成技术培训的前提下,尝试着与所在村(社区)党员活动室、文化大院联合,举办了法制教育、科普知识、卫生健康等专题讲座;举办了戏曲、舞蹈、象棋、书画艺术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初步实现了农村成人学校向社区教育的顺利转型。如:在同心村社区成立了同心动感舞队,并于每周二、周三开展广场舞、交谊舞培训。

         4、借力“镇隆窦州古城八坊传统文化节”,表彰发掘地域特色文化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镇隆八坊村内有国内罕见的“岭南古书院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洪国王府以及茂名市文物保护单位文明门(红楼)等,曾涌现出唐朝国师杨筠松,清代兄弟进士李宜昌、李宜相,马来西亚开国元勋李孝式等杰出人士。太平天国起义、辛亥革命、下南洋、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均在该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痕迹。八坊村灿若星河的历史文明中,逐步形成了以治学为中心的学祠文化;清末民初下南洋人口大迁徙形成了的南洋文化;以年例、飘色、木偶、花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果基鱼塘养殖、水稻种植为主的农耕文化;还有传统特色健康的美食文化,杨桃鸭、鱼鼓、鱼扣、桂花肠、水蒸三黄鸡等名声远播。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节不但起到了渲染和活跃节庆气氛、增添节庆魅力以及传承文化理念的作用,同时传承八坊文化,弘扬八坊传统美德,加强了全村全镇的凝聚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