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新郑市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开发的实验探索

新郑市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开发的实验探索

2017-03-29

整合社会教育资源  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新郑市社区教育资源系统整合与开发利用的实验结项报告

 

一、实验背景

(一)核心概念及边界

1.社区教育

社区中,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开展旨在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2006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定义)

2.社区教育资源

资源是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社区教育资源,是一定区域范围内可用于社区教育的阵地场所、设施设备、经费、队伍、学习者、技术、信息、课程、项目、政策、制度、机制等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各种要素的总和。

3.社区教育资源的系统整合与开发利用

为推动社区教育发展和社区教育活动开展,由政府统筹协调相关部门,通过出台政策,创建有效机制,实现区域范围内现有的和潜在的包括场地、教室、设备等硬件资源,师资、课程、培训、活动等软件资源,以及多路径的共享途径——学习平台等社区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社会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发展目标后,国家和各级政府日益重视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推动全民终身学习。随着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由路径,社区教育的抓手作用正被广泛接受,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也越来越成为影响区域社区教育深入发展的关键环节。然而,社区教育作为开放性教育类型,要服务于全体社区居民,只有有效地的各类教育资源,并进行优化整合,共建共享,才能使社区教育有效运作形成一种整体的“教育合力”,为社区发展服务。近年来,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已逐渐成为全国社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共同难题,成为制约全国社区教育深入发展的普遍问题和瓶颈,作为全省首批社区教育示范区,就应该勇担责任,率先实验和探索将社区内外可用于社区教育的各种教育、文化资源加以整合、开发和利用,建立资源整合的有效模式。一方面可以解决区域社区教育资源来源问题,另一方面也将能极大提高这些社会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使社会有限公共资源得到最大利用。这在全国来说都将具有推广和借鉴价值。

(三)政策背景

20148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410号),提出“统筹区域内各类学习资源,推进学习资源的社会化。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促进各部门、各系统的学习资源开放共享。进一步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教育功能,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各类公共设施面向社会免费开放。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向市民开放学习场所和设施,为市民终身学习提供便利。积极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网络媒体等各类传播媒体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服务。”

201410月,河南省教育厅启动了首批社区教育实验区及示范区申报工作,确定了“积极整合社区内各类教育资源,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和服务程度较高。初步实现社区内教育机构教育资源共享;社区内非教育机构教育资源得到较好地开发和利用;社区重视无形教育资源的总结、提炼和利用”等创建标准,倡导建立起“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比较健全的社区教育制度。

20134月,郑州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郑政办文〔201313号)。201310月,新郑市人民政府依照此文件精神,出台了《新郑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新政〔201324号),提出了“充分利用我市现有各类教育资源,通过有效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城乡教育布局调整过程中闲置和空余中小学校舍的作用,加强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农民培训场所、文化大院、党员活动室、社区服务中心等设施设备的集中管理和高效使用,引导和支持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公益讲座和市民课堂,逐步加大中小学校各种文化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的力度,充分挖掘人力、物力、网络及信息等方面的资源,面向居民大力开展教育培训,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服务。积极争取新郑境内各高校在行业发展、青年志愿者等方面支持社区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高校、社区、企事业单位间的互动。”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对社区教育的资源整合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实践与探索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运作与管理机制,在推动和深化社区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四)实验条件与项目管理

新郑市社区教育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立的乡、村成人教育基础上转型发展而来,较好地保留了市(县)、乡、村三级教育培训网络,各乡(镇)成人学校较好地保留了编制独立、校园独立、办学独立、经费独立的四独立设置要求。2014年,新郑市11所乡(镇)成人学校在编教师69人,用于开展教育培训的经费达12.4万元,这些使社区教育的发展和实验项目的推进有了基本条件。

新郑市教育体育局是新郑市社区教育发展的主管单位,成职教科、成职教教研室、各乡(镇)成人学校分别承担着实践和探索区域内社区教育资源系统整合与开发利用的职责。《新郑市社区教育资源系统整合与开发利用的实验》由新郑市教育体育局成职教科科长牵头,社区教育专干、市成人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各乡(镇)成人学校校长等共同参与,符合工作职责,适合实际需要。研究队伍的管理、研究水平代表了新郑市社区教育的最高水平,能够承担起辖区内社区教育资源系统整合与开发利用的实验任务。

二、实验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根据新郑实际和群众教育需求,统筹县域内显性的、隐性的、无形的可用于社区教育的人员资源、物质资源、精神资源、制度资源等进行整合、开发和利用,建立具有新郑特色的的社区教育资源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管理人员、专兼职教师、志愿者和学习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办学阵地、培训网络、数字化技术、经费、课程、项目、信息、制度、机制等作用,建立社区教育资源库,搭建支持新郑市民终身学习的平台和多路径的共享途径。

(二)具体目标

1.创新资源整合的领导机制,加大管理力度。成立县(市)、乡(镇)两级政府社会教育领导组织,探索领导组织实施管理职能、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的方式方法和运行机制。争取实现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的制度化、经常化、有序化。

2.创新阵地网络的建设机制,改善办学条件。探索乡(镇)政府支持下的成人学校、文化站、党员远程教育、农技站、计划生育学校等站点整合为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的路径,探索县、乡、村三级办学机构的资源共享机制,改善三级网络的办学条件。争取有三个以上乡级社区教育中心达到省级示范性成人学校标准。

3.创新师资队伍的培育机制,提升业务素质。探索社区教育管理人员、专兼职教师、志愿者队伍的组建、管理、培育、使用、评价等机制,建立县级统筹、校际互动的培训专家资源库,提升队伍素质。争取教师培训活动制度化、常态化。

4.创新课程开发和建设机制,培育特色品牌。探索能够满足新郑社区教育需求的课程体系建设架构,探索适合地方产业结构和文化特点的乡土教材、精品课程开发机制,探索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引入、使用、反馈、评价机制,满足群众多元化学习需求,培育特色品牌课程。争取形成新郑市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编印出三门以上实用性强的乡土教材。

5.创新数字化平台建设机制,搭建交流平台。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平台建设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QQ群、微信圈、居民学习共同体等平台的学习、交流功能,搭建立体化多路径交流平台。争取开通新郑市民数字化学习平台。

6.创新社区教育的评价机制,加强评估督导。探索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的建设标准、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等方面的督导评估机制,完善管理制度,优化运行机制,促进内涵发展,增强服务能力。争取出台新郑市乡(镇)社区教育中心评估办法。

三、实验内容

(一)条件均衡式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的实验

结合各乡(镇)现有教育资源,以整合成人学校、文化站、党员远程教育、农技站、计划生育学校等站点建立高标准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重点,开展乡(镇)区域内阵地、场所、设施、设备等物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实验。以城关乡、孟庄镇为首批实验对象,实验成果向其他9个乡镇推广。

(二)集中培训式教师素质提升模式的实验

面向现有的69名在编专职社区教育工作者开展月集中培训实验,与校内教师培训相结合,总结专职教师素质提升模式。与相关部门、行业和职业学校结合,吸纳业务骨干组建兼职培训教师库,开展兼职教师的聘用、管理、评价机制建设实验。实验成果向更广泛的兼职教师、志愿者队伍建设、培育、管理等推广。

(三)项目驱动式品牌课题培育模式的实验

结合各乡(镇)主要产业和现有优势项目,以孟庄镇红枣产业链教育培训服务项目、辛店镇粮食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培训服务项目、新村镇汽车应用培训服务项目、和庄镇老年教育服务项目、城关乡家政服务培训项目、观音寺镇“十一点钟微课堂”项目为实验对象,总结项目驱动式品牌课题的培育模式。实验结果向各乡(镇)的各类型教育培训活动推广。

(四)模块分割式系统课程开发模式的实验

与相关乡(镇)社区教育品牌课题培育模式相衔接,把品牌课题的部分成果转化成精品课程。围绕孟庄镇、辛店镇、薛店镇等承担的农业类课程模块,新村镇承担的汽车应用课程模块,办事处、龙湖镇、城关乡等承担的家庭教育课程模块,和庄镇、梨河镇等承担的老年教育课程模块,重点开展四个模块的课程开发实验。实验成果形成乡土教材。

(五)示范引领式学校联合发展模式的实验

结合专职教师集中培训平台,组织乡镇社区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以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综合发展、单项工作中具体做法为研究对象,分析、挖掘出具有示范价值、推广价值的经验,应用到其他学校。开展校际间联合组织社区教育活动的实验,总结乡镇间教育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经验,促进联合发展、共同进步。

(六)信息开放式网络平台搭建模式的实验

开展互联网+微信圈+线下学共体”立体式学习资源平台建设的实验,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大容量数字化课程的整合和处理优势、微信圈对居民碎片化学习时间利用的便捷性互动性优势、线下学习共同体对学习的高效性针对性和面对面交流的深入性优势,克服了各自单一方式的局限性,实现了三位一体优势互补。立体式学习资源平台建设的实验与课程开发的实验并进,实验成果互通互用。

四、实验方法

(一)调查法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社区教育是为了满足全体社区居民教育需求的教育类型,调查不同类群居民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方式方法、作息时间、专业方向需求等,对实现社区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高效性尤为重要。在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中,只有运用调查法,摸清各类资源的底子,才能有效整合利用。

实验研究过程中,普遍运用了调查法。课题组成员通过有计划地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收集乡(镇)现有教育资源情况、社区居民教育需求、产业结构、特色文化等材料,大量掌握第一手资料,经过进一步整理、分类、统计、分析、综合,为后续的实验活动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信息,夯实了基础。

(二)个案法

县域内社区教育资源的系统整合和开发利用,无论从涉及的部门行业,还是覆盖的乡镇学校,还是包含的项目内容,都是一个个综合性强的难度不小的系统工程。为了实现实验顺利推进,课题组在五个子实验内容中均运用了个案法。以孟庄镇、城关镇为个案开展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实验,以辛店镇粮食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培训等为个案开展品牌课题培育模式实验,以新村镇汽车应用课程建设等为个案开展系统课程开发模式的实验。通过对单一的典型事件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拓展到若干个个案研究,经过对比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更大范围的普适性工作。

(三)文献法

在确定实验目标和路径过程前,在实施创新资源整合的领导机制和推进模块分割式系统课程开发模式实验中,课题组运用了文献法,广泛收集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和省市政府关于社区教育的文件,指导实验活动,广泛查阅全国各地在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方面的做法经验,作为参考借鉴。通过阅读有关图书、资料和文件,全面地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确保实验活动持续开展。

(四)分析法

课题组把分析法与调查法、个案法、文献法综合运用,贯穿到整个实验的全过程。通过对调查收集的第一手资料、对个案典型事件、对所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具体研究方法,把复杂的事件、教育现象分为各个组成要素,抽出它的各种特点来,单独地观察它们,剖析每个组成因素的性质和特征,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实验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4520146月)

1.确立实验项目及实验内容

根据新郑市社区教育发展情况,结合全国各地发展社区教育的经验,加强社区教育顶层设计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新郑市教育体育局作为社区教育行业主管部门,应该承担起指导和管理职能,在制定政策、构建体系、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建设队伍、开发课程、培育品牌等方面进行统筹,探索出符合新郑实际、具有新郑特色的发展模式。经成职教科、成职教教研室相关人员讨论,依照《郑州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2014年度郑州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通知》(郑教明电﹝2014143号)精神,决定确立《新郑市社区教育资源系统整合与开发利用的实验》申报2014年度郑州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

2.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新郑市社区教育资源系统整合与开发利用的实验》课题由新郑市教育体育局成职教科长牵头,由社区教育专干、市成人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和副主任、各乡(镇)成人学校校长等共同参与。成职教科的成员主要负责统筹制定政策、构建体系、创新机制、整合资源等实验任务,成人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的成员主要负责统筹建设队伍、开发课程、培育品牌等实验任务,各乡(镇)成人学校校长分别承担相关子实验项目的个案研究。课题组办公室设在市成人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

3.撰写实验立项申请报告

按照《郑州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2014年度郑州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通知》(郑教明电﹝2014143号)要求,课题组编制《郑州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申报表》,撰写实验项目论证报告,制定实验进度计划和实施方案,课题计划期限为二年。

(二)实施阶段2014720162月)

20147月,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2014年度郑州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郑教明电﹝2014334号)批准《新郑市社区教育资源系统整合与开发利用的实验》立项,确定为重点实验项目。

1.调查摸底,收集资料20147201410月)

收集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和省市政府关于社区教育的文件。收集全国各地关于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的做法和经验。对各乡镇成人学校办学能力和社区教育资源的调查摸底,建立社区教育资源台账。通过多种调查方式,收集各类群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

2.全面开展,分头实施2014920163月)

1)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三级网络。与市政府办、市编办对接,市教育体育局于201411月出台文件,批准设立新郑市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新郑市社区学院。协调各乡(镇)政府在成人学校挂牌成立了乡(镇)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新郑市社区学院分院。建立了市、乡两级社区教育管理体系和三级培训办学网络。

2)资源共建共享,形成发展合力。与孟庄镇、城关乡政府协调,于20149月,促成孟庄镇成人学校、城关乡成人学校搬入新校址,实现与镇文化站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办学能力,形成社区内的文化、教育、体育等部门间发展合力。20142015年,孟庄镇、城关乡、和庄镇三所成人学校(社区教育中心)被认定为省级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

3)搭建学习平台,丰富教育资源。201411月,指导新郑市社区学院(新郑中专)建设新郑社区教育(终身教育)信息网络平台(hnxzzz.hnrich.net),逐步丰富社区教育资源。2015年,与郑州学习在线(www.zzxue.cn)、河南社区教育网(www.open.ha.cn)联系,争取开通县级管理和学习端口。2015年,组建新郑市成人职业教育QQ群(376279913)、新郑市社区教育微信圈、新郑好学微信公众号,搭建多路径立体化数字学习交流平台。

4)组织集中培训,提升队伍素质。实施全市社区教育工作者月集中培训制度,两年来共组织了20期。在选择培训主题、制定培训议程、邀请培训专家、反馈培训成果、服务工作实践等方面形成了成熟的制度化的专职教师培训模式。201410月,开展新郑市成人教育首席培训师、专业培训师认定工作,整合专业培训师资源,组成有71名培训师在内的专家资源库。

5)构建课程体系,开发乡土教材。20149月以来,每年都组织成人学校教师编纂乡土教材,各校均编写出了培训教材,逐渐构建和丰富了适合新郑实际的课程体系。2015年,参加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农村成人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农村安全教育》系列培训教材编写工作,承担了《农村生产安全》一书的编写任务,该系列教材已于20163月由广陵书社出版发行。

6)培植学习社团,培育特色品牌。201410月,城关乡成人学校亲子共同学习项目在河南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上被评为全省最受群众欢迎十大品牌,一校一品个性化发展更加成熟。201510月,新郑市评选出了10最受百姓欢迎的社区教育品牌项目20最受百姓喜爱的社区教育基地(点)50学习型家庭100百姓学习之星(含最有学习力的企业家或行业骨干、最爱学习的家长、最有学习力的教师、活到老学到老的老年人)。201512月,孟庄镇、城关乡居易社区、和庄镇歹庄村、郭店镇翠谷农业有限公司成功创建为首批全国农村学习型组织。

3.反馈调整,持续推进

在实验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求真务实、优质高效的原则,课题组成员定期召开汇报交流会,随时把握实验的推进情况,发现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集体分析问题原因和解决办法,及时把新鲜的经验融入实验,适时调整计划方案。

201412月、20163月,迎接了郑州市教育局对2014年度郑州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开展的两次中期评估,及时提交《郑州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中期检查表》,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督查。

(三)总结阶段2016320166月)

 历经两年的实践和探索,各个子实验项目均已如期完成了实验内容,取得了一定成果,达到了预期实验目标。20163月,课题组召开了关于完成子实验项目结题会议;4月收集实验资料,整理实验成果;5月撰写结题报告;6月报送郑州市教育局。

六、实验成果

(一)政策制度类成果

1.新郑市教育体育局关于新郑市中等专业学校加挂新郑市社区学院牌子的通知(新教体〔201460号)

2.新郑市教育体育局关于成立新郑市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的通知(新教体〔201462号)

3.新郑市教育体育局关于举办2015年新郑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实施方案(新教体明电〔2015162号)

4.新郑市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成人学校)考评细则

(二)学术研究类成果

1.《新郑市社区教育发展的实践与探索》获2014年度河南省成人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

2.《农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项目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确定为全国农村成人(社区)教育优秀品牌活动项目。

3.《用先进的理论和实验的思维引领社区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在《社区教育》(201411月版)刊载,并获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系统“社区教育大家谈”征文一等奖。

4.新常态下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转型发展的思考

(三)课程教材类成果

1.2014年,观音寺镇成人学校编写的《黄羽肉鸡饲养管理》、孟庄镇成人学校编写的《枣树高产栽培管理新技术》和《红枣管理新技术》、和庄镇成人学校编写的《节水莲藕高产种植技术》、龙湖镇成人学校编写的《樱桃种植技术》、薛店镇成人学校编写的《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新技术》、《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新技术》、《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新技术》等入选《郑州市成人职业技术教育系列读本》。

2.2015年,新村镇成人学校编写的《社区居民汽车购买及应用服务的培训》、新郑市辛店成人学校编写的《小麦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被评为郑州市社区教育特色课程。

3.2015年,参加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农村成人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农村安全教育》系列培训教材编写工作,承担了《农村生产安全》一书的编写任务,该系列教材已于20163月由广陵书社出版发行。

(四)教育培训成果

2014年,11所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共面向社区居民开展群众培训81期(天次),培训居民9160人次。2015年,共开展成人培训176期(天),培训居民13200人次。2016年第一季度开展居民培训服务75期(天次),受益群众达3430人次。同时,每年对全市近6000名初中毕业生开展职业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年培训课时1100节。目前,社区教育培训呈现出了四大特点:一是培训的总期数成持续增长趋势;二是各学校培训次数和密度更加均衡,培训活动已经实现了持续性和常态化;三是培训的质量和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明显提升;四是培训项目和内容更加多元。

(五)队伍建设成果

1.工作视野明显开阔。2014年以来,共组织了20期教师集中培训活动,培训教师近1400人次,组织骨干教师到全国12个省市外出参加培训32批共242人次。对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开阔工作视野、提高理论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2.教研能力明显提升。在参加省、市级成人教育优质课评选、论文评选、征文比赛和申报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等教学教研活动中,教师的积极性高涨,上报的成果质量高,获得上级单项奖励120余项,获奖数量和获奖层次名列前茅。

(六)学习型组织建设成果

1.201411月,城关乡成人学校“亲子共同学习”社区教育项目被评为“河南省终身学习活动十大品牌。

2.201512月,孟庄镇、城关乡居易社区、和庄镇歹庄村、郭店镇翠谷农业有限公司被评为首批全国农村学习型组织。

3.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指导辖区内各行政村、社区建立了500多个学习型社团,培育了1000多名骨干成员。

(七)取得荣誉与评价

1.201412月,河南省教育厅评定我市为河南省首批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

2.20142015年,河南省教育厅评定城关乡成人学校、孟庄镇成人学校、和庄镇成人学校为省级示范性成人学校。

3.20162月,观音寺镇被中国成协社专委评为首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乡镇。新郑市社区学院通过了郑州市教育局组织的规范化建设验收。

4.我市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的做法和经验,吸引了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原副会长陈乃林、副会长张竺鹏、农专委副秘书长姜明房、教育部乡镇成人学校发展与走向政策研究课题组和河南省社区大学、扬州市江都区教育局、永城市教育局、洛阳市洛龙区教育局等禅观考察。陈乃林肯定了新郑市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服务居民终身学习,探索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发展新模式,高度评价了破解资源不足难题的1+1=0”模式(一个部门的困难加上另一个部门的困难,结果变成了没有困难),认为“新郑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已经摸到了不少有价值的石头”。

5.201515日,《郑州日报》以《学习型城市里的文化试验田》报道了新郑市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教师培训、活动组织等经验做法。《郑州日报》201541714版以《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助新郑百姓创富》为题,报道了新郑市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启动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首席培训师、专业培训师培训计划,助推群众脱贫致富的成果。

七、实验结论

(一)整合教育资源是发展社区教育的重要策略和基本途径

1.社区教育的开放性需要整合教育资源

社区教育是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教育,也是全体社区成员参与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活动。社区教育还是为解决社区面临的许多社区问题而组织、实施的,是为社区的建设、发展服务的。因此,开放性的社区教育需要整合和利用社区内所有可用资源。

2.教育需求的多元化需要更多优质资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接受并主动践行终身教育理念,对教育需求越来越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对物质生活的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高品味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学习型社区与和谐社会建设,呼唤高质量的社区教育,需要更多的优质资源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满足人民需要,保障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

3.教育资源的碎片化需要进行系统整合

我国条块化的行政管理体系,使上级社区教育资源沿着垂直的线性渠道进入基层相关部门,从而出现资源的碎片化和点状分布。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是一个系统工程,能够解决资源总体不足、资源分布凌乱、资源配置不均、资源局部缺乏、资源闲置浪费等问题,能够有效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利用率,提高社区教育的质量,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力度和效果,不仅是检验社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还是检验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和社会治理水平的具体体现。

(二)上下联动是系统整合教育资源的重要策略和基本途径

1.政府统筹顶层设计是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的推动力量

各级政府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主体,是发展的领导者、政策的制定者、规划的设计者。社区教育作为公益性为主的社会事业,仅凭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得到政府的重视、领导的支持、社会的配合,才可能得到发展。政府要把社区教育纳入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区域内的人、财、物等教育资源,做好顶层制度设计,建立领导机构和管理体制机制,组织号召机关、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社区居民打破资源壁垒,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共有、共建、共享、共赢。

2.基层探索案例分析是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的重要策略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的关键阶段,政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千头万绪,需要支持和投入的项目不胜枚举,如何把政府的关注点吸引到社区教育?如何赢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这是基层社区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主动探索的重要任务。乡(镇)社区教育中心要紧紧围绕当地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发展思路,主动承担起党和政府对民众的教化引导职能,承担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承担起教育培训扶贫的职能,承担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职能,承担起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职能,从热点问题入手,从具体小事做起,分析典型工作案例,帮助政府解忧,帮助居民解困。

3.上下联动多方合作是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的基本途径

实践出真知,经验来自现场。基层的工作经验能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思路,顶层制度设计能为推广基层实践经验提供有力保障。只有加强政府与基层之间的上下联动、良性互动,才能提升政府相关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才能促使政策真正指导和推进发展。乡(镇)社区教育中心要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合作,探索合作范围、内容、方法、机制、模式,总结出具有推广价值的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基本路径,努力上升为政府的制度性方案。

4.居民参与市场运作是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的创新源泉

民众的智慧是无限的,市场的力量是巨大的。社区教育的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只有凝聚全体社区居民的智慧,才能举办出居民愿意参加、乐意支持、符合实际、满足需求、效果满意的社区教育活动。社区居民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只有引入市场机制,吸引市场资源融入社区教育,才能满足群众个性化需要,才能实现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乡(镇)社区教育中心要主动进行供给侧改革,以需求为导向,广泛动员居民和市场的力量,创新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和事业发展。

(三)用五大理念指导教育资源整合推动社区教育创新发展

党中央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新思想在发展理念上的集中体现和概括,对社区教育的转型发展和资源整合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1.坚持在改革创新中整合资源转型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新常态下,社区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由被动等待上级布置工作向主动满足群众的教育需求转变。从管理体制上,由教育部门单一办学向农业、人社、文化、妇联、民政、残联等多部门参与办学转变。从办学模式上,由集中居民举办培训班向吸引居民自主学习交流的多元化方式转变;从教育对象上由成人从业者向全体社会成员转变;从教育服务内容上由供给侧向需求侧转变。

2.坚持在统筹协调下整合资源转型发展

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处于三级教育培训网络的“中坚”地位,要面向各类社会群体,满足多元化教育需求,涉及就业创业、扶贫助困、文化体育、养老保健等多个领域。一是县、乡两级政府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参与,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争取各行业支持。二是统筹协调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构建,明确职责。三是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系统解决留守儿童、家长就业、精准扶贫等难题,全面实施就业创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3.坚持在绿色生态中整合资源转型发展

成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引导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建设奋发向上、邻里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社区。无论是在培训网络的布局、设施设备的配备,还是在教育内容导向、组织活动环节,都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让居民享受社区教育中心的优质服务,享受幸福生活。

4.坚持在开放办学中整合资源转型发展

社区教育与其它类型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具有开放性。要遵循社区教育教学规律,适应各类群体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充分发挥社区教育海量的课程资源、交互式的网络学习平台、灵活的教学组织、开放性的教学模式等特点,践行终身教育理念、大众化质量理念、因材施教人本理念。

5.坚持在共建共享中整合资源转型发展

乡(镇)社区教育中心要为辖区内居民、企业、机构、社会团体服务,要加强与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图书馆、科技馆、行业协会联系,共同建设学习站点,在阵地场所、设施设备、知识技术、师资队伍、信息、经费、项目、课程等方面实现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做到社区教育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八、实验反思

(一)问题与困难

实施社区教育资源系统整合和开发利用实验,为建设“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做出了有效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成果。但是,在推进实验开展和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仍然遇到了很多意料之中和预料之外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和实践。

1.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和部门利益抑制了资源整合力度

现行的条块分割式行政管理体制,致使社区教育资源分散在多个部门。据统计,至少有21个党政部门承担着居民培训服务的职责,各相关行业分别掌握了一定的培训项目、网络、阵地等资源。在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中,由于存在固定资产归属、政绩归属的限制,部门间政策依据、工作目标、程序、标准、不统一,造成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力量抵消等问题。甚至个别部门因为一己私利,垄断行业教育培训资源,宁肯与财务管理不规范的民办社会机构合作,也不愿意与其他部门、单位整合资源合作发展。上头千条线,下头一根针。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作为教育延伸到基层社区的最终端、最重要的办学机构,需要政府进一步强化统筹和协调,提高各职能部门以及社会各有关方面的重视程度,充分调动进行资源整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和资源整合的多种功能发挥。

2.社区教育机构隶属关系和职责不明确。教育部门唱社区教育独角戏的情况仍十分普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非常适用社区教育,要通过县、乡两级政府的统筹,形成“党政统筹、教育主管、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社区参与”的管理体制。要明确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管理体制,探索建立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人员、经费保障机制,以保障乡镇社区教育中心长期稳定发展,从而为社区教育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3.全民终身学习的氛围和居民自觉学习的意识还需加强

一是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还有明显的功利性,热衷于可以考证、短期可以致富等技能型培训,对改善生活习惯、提高个人修养、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不太关注。二是人们对阅读的认识还有明显的娱乐性,热衷于微信圈内、互联网上传播的快餐式信息,对经典书籍、科普书籍等有丰富内涵的作品敬而远之。三是人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缺乏耐心地、系统地学习,热衷于松散主题的聊天交流式学习。四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爱学习,在经济利益至上、唯“物”主义盛行的不良环境中,丧失了人类天然热爱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本能,从而造成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不高。

4.教师队伍建设不能适应新常态下社区教育转型发展需要

当前,社区教育的专职教师主要承接了原来成人教育的队伍班底,大多数是从基础教育学校分化而来,人员老龄化程度偏高,专业范围和结构相对单一,教育理念相对封闭落后。新常态背景下,需要不断加强培训,开拓视野,转变观念,提升素质,增强能力,适应发展。同时,要尽量补充新生力量,注入新鲜血液,从而逐渐实现社区教育队伍的专业化。

(二)建议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定位未来10年教育发展蓝图的新形势下,为使社区教育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满足居民学习需求,必须做到:

1.加快顶层设计,加强专项督导。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出现整体滑坡,正在向社区教育转型发展,很关键的因素在于2002年以来教育部连续11年未出台与农村成人教育有关的政策,直到2013年才提出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通知。2016年,教育部职成司已经把制订《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的指导意见》列入了年度工作要点,重点突出农村社区教育。河南省要在新一轮的社区教育发展浪潮中保持领先地位,就应该出台相应的地方法规或条例,从顶层设计上规划社区教育事业,在组织领导、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阵地网络、师资队伍、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设标准,并通过专项教育督导,促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2.整合教育资源,促进转型发展。2013年以来,教育部取消了所有指令性评估活动,只保留了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项目,并列入了教育部的重点工作。创建活动要求人社、农业等多部门参与,注重部门间的合作,积极整合社会教育资源,这也是我省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提出“六路共进”的重要思路。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必须紧贴社会需求,必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形成发展合力。同时,省教育厅应制定我省的《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指导县级职业学校、乡镇成人学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从成人学员的学籍注册、学习成果认定、毕业证发放、培训经费的来源与管理等方面为基层提供政策依据,为基层落实终身教育理念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壁垒。

3.科学统筹谋划,注重科研引领

在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的新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政府应根据区域社区发展水平、社区居民的文化结构、社区经济发展水平、社区教育资源分布等的不同,规划出科学的教育发展目标,制订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目标以及分阶段实施的步骤和措施,使社区教育更好融入整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另一方面,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社区教育科学的研究,探索出社区教育如何发挥在当前社会管理和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如何提高居民终身学习意识,如何满足不同群体居民的学习需求?提供何样学习支持服务?如何吸引社会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等力量对资源整合和社区教育的重视与支持力度?资源整合过程中的管理和制度如何完善、落实?用科学的方法和实验的思维解决问题。

4.加强品牌建设,注重示范引领

通过人才队伍、场地资源等方面的试点,探索总结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有效管理机制,包括具体的督导、考核及激励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总结提炼,打造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项目品牌,增强区域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影响力,有助于工作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