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关于村民环保教育培训的有效探索》

《关于村民环保教育培训的有效探索》

2017-04-19

  武清区大孟庄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一、 实施背景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可是,人们却往往忽略了环境的保护这一重要环节,环境污染一方面危害着人民健康,另一方面也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保护环境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我市《天津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中也指出要实施全民环境教育,把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摆上各级党委政府重要工作位置。我们武清区政府在2014年工作重点中把《大力实施美丽武清一号工程,构筑生态宜居高地》列为重点工作,强调深入抓好节能减排和环保工作,加强城乡环境精细化管理。

  另外,结合我镇21个乡村的环境现状来看:一是农村生活垃圾之多处理方式不得当。在街道上,垃圾堆、垃圾坑随处可见。有塑料泡沫、塑料袋、碎玻璃、烂酒瓶、柴草、粪便等,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危及人体健康,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二是农村的生活污水处于无序排放的状态,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都是顺着自制的排水沟流到街道、还有的直接倒入街道等,生活污水同样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三是在农村很多农民缺乏公众环境意识,只顾自己方便,无视自身及他人的健康,用后的农药瓶、农药袋随便丢入地头、沟边或扔进水坑内,给空气、水质造成严重污染。四是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特别是在秋收时节,农田间焚烧作物秸秆、街道旁燃烧玉米皮、豆秸杆等现象十分严重,浓烟四起,烟灰随处可见。另外还有不少堆积发酵的鸡粪、猪粪、羊粪等,直接导致了空气污染严重。再有虽然农村的大部份农户也都是用上了煤气、电器,但是很多家庭还没有丢弃土暖气和土灶取暖做饭,每逢时节浓烟笼罩天空导致空气质量下降。从农村环境污染成因来分析,主要是村民环保意识淡薄,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环保知识的缺乏,造成广大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较低,认为环境污染与己无关。另外农村农民环保法律缺失,没有从思想上上升到高一层面的认识。

  因此,我们提出《关于村民环保教育培训的有效探索》进行研究,其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农村农民的环保意识教育,转变思想,人人参与环保建设中来,更好的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推进实施新农村建设。

  二、主要目标

  以加强环境保护为着力点通过对农村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准制约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全面强化农民的环境意识的转化与提高。从而使农民朋友在自己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积极投入到环保工作中去,并以此为荣,以此为乐。

  以法律为准绳,以道德为底线,加强农村环境的保护教育,特别是日常生活造成村街环境的影响,我们决定从农民身边小环境抓起,开展环保科技下乡,宣传环保知识等活动,真正使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使百姓环保意识得到转变,环保的自觉行为能力不断增强,为村民的健康提供保障。

  三、工作过程和成果

  通过“一看一查三多”等教育渠道,加强村民的环保教育。围绕“一镇一村一落实”创新教育模式,即:以一个镇政府做统领,统一全镇主管主任的思想;依托每一个村级成校规划每一个村的环境建设. 

 (一)形成一个助力,凝聚一种合力。

  农村城市化不是说说而已,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每个村民的共同创建和维护,意识决定行为。为确保此课题的实施,在4月初课题组成员启动了一个由主管副镇长召开环境治理牵头会,牵头会由包村干部和各村村主任组成,明确加强村民环保教育的必要性,协调各村与课题研究成员的往来关系,求得各村的协助与支持,形成了一个助力,全体课题组成员为完成好对村民的教育凝聚一种合力,为转变部分村民滞后的思想,发起了一个总的动员令。

 (二)从“一看一查”中找差异,摸清制约环境的障碍。动员会之后,我们深入到各村乡村们开展实地查看和环保问卷调查。实地查看中我们发现,21个村街由于发展的不平衡,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也存在差异,向后幼庄、寺各庄、杨店、大王庄、亭上、霍屯、前幼庄、小孟庄、蒙村店9个村街环境状况要好于其他村街,部分村街农户存在堆放垃圾、燃烧秸秆、使用土暖气、旱厕所等等不良现象。问卷主要围绕农村环境现状,村民对身边环境的满意度,认识程度做调查。问卷内容主要从目前村民饮用水、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秸秆处理、畜牧养殖等10各方面。从300份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得知。有30%的村民在生产生活方式的环境处理上不能遵从新型农村建设的整体要求,不注重自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保护,存在垃圾处理随意性,生活方式简单随便,只考虑自己方便,没有考虑个人以及他人的健康,环保意识淡薄,行为能力较差。还有10%的人群中认为环境改造不是个人行为,与己无关。所以,在环境调查中存在随意性,认为现在农村的环境现状比过去强得多,农村也只能如此。另外60%的文化底蕴高一些的村民能够从高角度认识环境保护对个人、集体、社会产生的影响,正确评价垃圾处理方式,正确评价目前村街环境的整洁程度。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村民对环境治理及保护的认识、观念之差异,为更好的开展对村民教育明确方向。

 (三)采取三多对村民开展环保教育。

  三多即:多形式、多内容、多渠道。

  1.开展环境保护法知识宣传,增强村民法制观念。

向村民宣传《国家环境保护法》明确法律责任,提高法律意识。我们将3000份环境保护法张贴在各村公开栏,发放到部分村民家中,再通过村主任做广播宣传,让村民们知道保护环境是国家法律的要求,人人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不做与法律相违背的事。同时告知村民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创建优美的乡村环境,防止污染,让人民饱受健康,享受城市生活,这不单单是政府行为,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只有从个人的小家庭重视环保,才能保持整个村街乃至整个社会的环境保护和提升。

  2.传播正能量,用事实感化转变旧观念。

  农村大部分老百姓看的是眼前的变化,享受的是眼前的生活。为了尽快使村民转变旧观念,重新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工作,首先是通过召集部分村民代表宣传改革开放给农村农民带来的生产生活变化以及经济收入的不断增长,这几项是人所供知的,农民们感受是颇深的。其次是向农民朋友介绍优秀农村典型,以本镇后幼庄市级生态文明村、寺各庄、大王庄、亭上区级生态文明村为样板,让他们走出去,瞧一瞧,体验生活,把典型村庄的照片照下来制成知识窗小画报向村民们传播,引领村民转变旧观念,树立生态环保新理念。我们选择典型村6个村,共下发宣传知识之窗2期共500份。再通过代表扩大宣传,达到了转变观念、明确了法律富裕的责任。

  3.利用环保小报开展宣传教育。

  把身边环境治理成果和网上典型环保知识编成环保小报发放到村民手中。一年来,我们共印发环保教育小知识4期,每期印发300份,共1200份,供村民们学习。小报知识面宽,针对性强,主要是从环境污染的危害、生态环境的形成、什么是绿色食品、污水的处理、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处理、家庭养殖业粪便的处理及传染病的防治、作物秸秆的利用、家庭饮用水、废旧电池、农药的使用等等诸多农村生活汇编成小报,扩大宣传,使村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从现实看98%的村民认为现在的村街环境比过去就是强了很多,村街看不到垃圾,看不到鸡鸭、街道看不到蓄粪,家门口也没有堆积的柴草、粪堆,一些大的养殖户也都安排在村外养殖。作物秸秆还田或作为牲畜饲料,农村厕所得到改造,村街还种植了各种绿化美化树,美好环境确实造福了村民美好的生活。

  4.环保教育有效的促进了村民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性。小环境影响大环境,这是通过教育村民们产生的思想共识。通过环境教育,村民的保护环境意识和行为不断增强。小从家庭起居生活到村街厂矿,人们都在为营造一种美好的环境保护献计出力。在各村街环境整治中,涉及到个人的树木、柴堆、不良建筑等不仅无怨无悔的自行拆除,而且还能积极主动地为村街环境的治理出主意、想办法提供方便之门。环境保护作为一项法律入村、入户、入脑,已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更令我们欣慰的是有不少年长的老农民,退休在家的老工人、老干部成为义务清洁员。后幼庄村从商业退休的老工人、老党员付文明,每天坚持自愿清扫村中心十字街道。不论是早上、中午还是傍晚,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当我们在和这位老人交谈时,他乐观而欣慰的告诉我们说:“近些年政府投资改善农村环境,村里的建设比以前强了很多,我们村的十字街做买卖的人很多,过往的行人也很多,自然丢下的垃圾也很多,风一刮到处都是,我从商业退下来也没什么嗜好,那脏了就清扫一下,一方面能使村街环境得到保障,我也是一种锻炼”。他又乐观的告诉我们说“有的人跟我开玩笑说,这么大岁数,那凉上那待会比什么不好,磕着摔着也是给儿女找事,我玩笑的跟他们说,人活着就得干,只要我能干一天我就干一天,心里踏实”。多么朴实的一位老人,他崇高的境界和宽大的胸怀不仅深得村民和村干部的好评,也使过往的行人,邻村的大人小孩颇受感动。而今当人们看到他清扫街道的身影都会自主的说上一句,这老头儿真勤快。前幼庄村退居二线的老书记赵克友,亭上村退休的老教师,老党员高少旺等等他们都走上了自主环保的生活里程。通过环境保护教育,我们看到了家乡的变化,一个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氛围基本形成,村民们意识的转变,行为能力的增强。

  现如今一个城市化的乡村建设正在逐步实现,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人人参与到环境保护和建设中来,我们的乡村环境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四、几点思考

  环境保护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建立长效措施加强管理。环境保护也不仅仅是政府职能部门独立形成的,它需要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和维护,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切实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一是大力宣传农村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公开发布严重污染事件的信息污染带来的危害,强化农村基层干部的生态和环保意识。

  二是加强环境保护的经常性宣传工作,对广大农民开展环保知识讲座、环保图片展览等,讲解生产、生活中的污染以及危害,努力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