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 植根民众
——胡仁乌力格尔在职业教育中获得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
“乌力格尔”系蒙古语,汉语直译为“说书”,因采用蒙语表演,故又被称作“蒙语说书”。“乌力格尔”曲调广泛,音乐丰富,乐曲结构多为套曲,并且各有其特定的用场,胡尔奇(说唱者)可根据故事情节需要自由运用,他们或自拉(低音四胡或马头琴)自唱,或由多人分故事人物(角色)说唱,通过赞颂、讽刺、比喻、重复、夸张等多种表现形式将故事溶入曲调,极具戏剧性。许多艺人能用四胡特技模拟风声、马嘶声等,有的还能使演唱旋律和伴奏旋律形成对比复调关系,以丰富其表现力。“乌力格尔”属于地方性知识范畴,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传播知识的途径,我们首次提出了文化是人类“第二个基因”的理念,欣赏胡仁乌力格尔就是蒙古族人民的基因性文化需求。
在蒙古族民间,将使用四胡伴奏说唱表演的乌力格尔称为“胡仁乌力格尔”。胡仁乌力格尔是以阿鲁科尔沁旗为中心产生、发展并逐步向整个蒙古族民间广泛流传的独特的大型口头文学,已有数百年历史。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各种文化交融渗透,胡仁乌力格尔文化艺术受到极大冲击,已呈衰退趋势,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关键时刻,阿旗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建立了胡仁乌力格尔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教育基地,提出由“静态传承”向“活态传承”转变,由“收藏性保护”向“生产性保护”转变的思路,启动文化与教育双平台机制,从职业教育角度保护和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通过常规化、常态化、优质化的培训,使其得到长足发展。
培养胡仁乌力格尔艺术人才是保护、传承、完善和创新乌力格尔文化艺术的最直接途径,这在推动蒙古族文化传承发展、促进地方文化长期共生共存、增进民族团结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即是善举,也是壮举,其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将远远超过学校教育本身。我们坚信,随着胡仁乌力格尔被逐步的认识和认可,承载着科尔沁草原人民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的民族“说唱艺术”,必将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几年来,在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民族民间文化工作中,我校做了大量努力,并取得了一些成果:2013年4月胡仁乌力格尔传承发展教学荣获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的“示范专业点”称号;2013年11月荣获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时,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赤峰市阿旗职教中心为胡仁乌力格尔保护单位;2010年8月和2012年6月分别召开了全国胡仁乌力格尔文化艺术研讨会;2010年8月、2010年10月、2012年6月分别举办了全国胡仁乌力格尔成果展。
2012年11月,我校学生查哈拉干在全区乌力格尔比赛中获优秀奖。
2013年6月,我校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在全国3600多项学生参展作品(项目)中,我校民族特色专业学生作品分别获得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一个,教育电视台和活动组委会官方网站对我校进行专题采访。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视察学校展览,详细了解了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方向,予以肯定和好评。
2013年6月,学校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图为学生在展洽会上做胡仁乌力格尔表演。
——2012年6月,我校建设了目前全国唯一的胡仁乌力格尔展厅,共收集整理各类文物、资料1280余件,录音资料100多种,图书3000多本,主办了全国第三次胡仁乌力格尔文化艺术成果展。
——2012年6月,在我校召开的全国第二次胡尔奇与胡仁乌力格尔文化艺术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学者、教授做出了在阿鲁科尔沁旗应该建立胡仁乌力格尔文化艺术教育与改革发展重点基地的结论,并向自治区发改委、文化厅、教育厅等部门联名递交了论证书。
我校学生的胡仁乌力格尔表演
自民族特色专业建设以来,我校共面向社会开展各类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培训1500余人次,其中胡仁乌力格尔专业培训500余人次
2012年,学校分别挂牌“赤峰市胡尔奇及胡仁乌力格尔文化艺术保护传研究承培训基地”和“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说书艺人与说唱艺术研究中心”
——2010年8月,我校依托旗政协,联合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科尔沁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举办全国胡仁乌力格尔研讨会,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及德国波恩大学的教授、学者、专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规模较大、学术层次较高、影响面较广。
2010年8月举办了第一次全国胡尔奇及胡仁乌力格尔文化艺术成果展,此次成果展上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来访。德国波恩大学的伊丽莎白教授也前来参加了此次展览。
——2013年4月,经教育部、文化部和国家民委三部委共同遴选,我旗职教中心胡仁乌力格尔民族文化艺术专业被确定为首批100个“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