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阿鲁科尔沁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工作综述

阿鲁科尔沁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工作综述

2018-07-11

「媒体报道·赤峰日报」一城民俗风 处处和谐景——阿鲁科尔沁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工作综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日奔苏木婚礼

「媒体报道·赤峰日报」一城民俗风 处处和谐景——阿鲁科尔沁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工作综述

蒙古汗廷文化园

「媒体报道·赤峰日报」一城民俗风 处处和谐景——阿鲁科尔沁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工作综述

罕苏木苏木珠日和嘎查党支部书记斯钦巴图

「媒体报道·赤峰日报」一城民俗风 处处和谐景——阿鲁科尔沁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工作综述

全旗中小学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

「媒体报道·赤峰日报」一城民俗风 处处和谐景——阿鲁科尔沁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工作综述

朝鲁门其其格在打理自己的民族服装服饰店

「媒体报道·赤峰日报」一城民俗风 处处和谐景——阿鲁科尔沁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工作综述

承办八省区蒙古文书法大赛

「媒体报道·赤峰日报」一城民俗风 处处和谐景——阿鲁科尔沁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工作综述

        阿旗第九次民族团结进步、学习使用蒙古语文模范(先进)集体和模范(先进)个人

        走进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蒙古汗廷文化园”尤为引人注目,蒙古大营、射箭场地、御马厩、气膜馆、蒙古包群落……处处体现出独特的蒙元文化、草原文化、民族风情和现代特色。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阿鲁科尔沁旗位于赤峰市东北部,总土地面积14277平方公里,辖14个苏木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有245个嘎查村,其中少数民族聚居嘎查村102个。全旗总人口30万,现有蒙、汉、满、回、藏、朝鲜等1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2.9万,占全旗人口总数的43%;蒙古族人口12.1万,占全旗人口总数的40.3%。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汉族占多数的温暖大家庭。

       全旗现有民族学校23所,其中8个苏木镇有蒙语授课小学14所(附设幼儿园),天山城区内有蒙语授课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各2所,普通高中、民族职业高中和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学校布局相对合理。全旗共有蒙语授课教师1814名,学生1.1万人,占全旗学生总数的31.95%。

       阿旗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持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命运共同体建设,努力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目标措施+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创建工作组织保障

      2017年以来,阿旗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工作作为政治责任和首要任务,纳入全旗重要议事日程。旗委、政府分别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成立了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阿鲁科尔沁旗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工作实施方案(2017-2019)》,将全旗创建重点任务细化分解为10个方面、30项具体内容,明确具体责任部门和实施单位,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工作保障。2017年6月15日,召开了全旗民族团结进步、学习使用蒙古语言文字表彰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动员大会,对全旗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会上表彰了模范集体和个人,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

宣传教育+典型引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认真组织,精心部署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利用迎接党的十九大、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等有利契机,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民族法律法规及民族基本知识,进一步提高各族干部群众对民族政策法规的认知度,在全旗上下营造民族团结进步良好舆论氛围。按照试点先行的原则,以点带面,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苏木乡镇(街道)、示范嘎查村(社区)、示范机关创建活动,将罕乌拉街道办事处、旗医院、天山蒙古族幼儿园等单位作为“全旗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工作试点,积极开展创建活动。2002年,天山蒙古族实验小学被评为国家级双语示范学校;2017年12月,罕乌拉街道办事处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18年1月,阿鲁科尔沁旗被评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

“九进”+弘扬民族文化,创新活动载体和方式

       创造性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进”活动,包括进机关、企业、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校园、寺庙、军营活动,实现全覆盖。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全旗共组织举办文艺汇演、知识竞赛、培训、展览等活动50余场次。邀请了国家民委到旗里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卫生下基层活动,进行免费义诊。成功承办全国八省区首届“巴拉吉尼玛杯”胡仁乌力格尔比赛暨学术研讨会、八省区第八届“母语杯”蒙古文书法大赛暨学术研讨会、全国第三届“妙音之珠”蒙古文散文大赛、“骏马追风—— 阿鲁科尔沁2018”蒙古语网络春晚、全市蒙古族手工艺品和服饰展览、全旗中小学生蒙古文书法比赛等文化赛事。开展高格斯台罕乌拉、哈布图哈萨尔敖包祭奠那达慕,“男儿三艺”团体赛等一系列民族特色活动。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了蒙古族优秀文化艺术,满足了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民族团结意识在各领域得到提高,丰富了全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内容,使“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的思想扎根各族人民群众心中。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愉悦,更多的是生活中的交流。通过交流,各民族团结、进步、和谐才更有基础,阿旗民族文化遍地开花,一派和谐景象。

精准扶贫+民族特色产业,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地发展

       结合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以肉牛、奶牛、肉驴、肉羊为主的特色养殖产业,优化畜群结构,“精小畜、增大畜”成效初显,澳亚两个万头奶牛养殖场、太极肉驴产业园建成运营,大小畜存栏251万头只。优质人工牧草产业蓬勃发展,投入资金37.2亿元,优质牧草面积达到110万亩,成为全国集中连片种植紫花苜蓿面积最大的地区,年产干草65万吨,是全国级紫花苜蓿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阿鲁科尔沁旗被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命名为“中国草都”。围绕“旗、乡、村、户”实施“7116”扶贫产业工程。整合涉农涉牧资金2.8亿元,集中财力重点打造原野万头肉牛科养加一体化、锡牧特30万只现代智能化肉羊养殖、凌云海百万吨甜菜加工、绿田园草畜一体化、神龙万头肉驴繁育、太平庄乡村旅游、草业加工服务七大扶贫产业园区。七个扶贫产业园区覆盖了2016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8942户18944人,实现农区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000元、牧区增收1500元以上,达到产业帮扶不落一户一人的目标。政府无偿划拨土地,整合项目资金,筹备建设民族手工艺产业园区,扶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与发展。拓宽少数民族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推动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部门协作+双语服务,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进一步加强了窗口服务行业配备蒙汉兼通工作人员和提供蒙汉双语文字服务,在政务服务中心、银行、社区、汽车站、火车站等公共服务重点窗口全部配备了蒙汉双语服务人员;办事指南、办事流程、服务承诺和宣传图板做到蒙汉两种文字公示公开,加大了对机关事业单位公文蒙汉并行并用情况的检查监督力度,使得政令畅通准确,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强化城管、市监等部门的协作,开通了网上服务系统,依法加大整改整顿社会市面蒙汉文并用工作力度,全面提升了全旗社会市面蒙汉文并用率、准确率、规范率。加大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城市民族工作,更好地维护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效开展。

独特资源+地域文化,打造民族文化品牌

        在实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时,阿鲁科尔沁旗大兴安岭以北的草场没有分给一家一户,而是明确了嘎查和艾勒的使用权限,沿用了原来的使用方法。这样,有条件的牧民都要去夏季移场点,在那儿生活三四个月,再回到冬营地的村落。这种生产生活方式,涉及到1000余户牧民,在200万亩草场的区域内进行。所以,阿鲁科尔沁旗成为全自治区唯一保留游牧生产方式的地区,也是全区乃至全国保存最完好的游牧文化保护区。于2014年被确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阿鲁科尔沁草原于2016年9月被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列入全国200个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

       蒙古族传统礼仪、饮食和服饰、手工艺品制作、蒙医蒙药、祭祀文化、蒙古包制作、冰上阿日嘎和阿木尔巴伊斯呼朗都是这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阿鲁科尔沁旗坚持“重特色、抓核心、打品牌”的民族文化发展思路,以蒙古汗廷音乐为核心,以游牧文化为重点,以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为支撑,依托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名片,大力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繁荣。

        民族团结是根本,民族繁荣是目标。阿鲁科尔沁旗始终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全力推动全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各民族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团结带领全旗各族人民共谋发展、共同奋进,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美丽草原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