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传承于阿鲁科尔沁旗的——蒙古族刺绣

传承于阿鲁科尔沁旗的——蒙古族刺绣

2019-03-05


近日,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苏木刺绣协会举办“说我家,说变化,谈梦想”专题活动,协会负责人向手工刺绣协会会员分发了完成订单钱款。巴彦温都尔苏木刺绣协会自成立以来,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共绘制刺绣作品800多件,收入达到8万多元,有力地提升了牧民脱贫致富的信心,有效改变了协会会员家庭面貌,极大地促进了脱贫的进度和步伐,使产业兴牧成为巴彦温都尔苏木主旋律和大智慧。

协会成立于2018年3月,现有会员329人,采取家庭和集中交流互动方式,刺绣作品完成后,由老师评选,优中选优,利用电商平台订单销售

古代称之为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古代称“黹”“针黹”。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属于“女红”的一个重要部分。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中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生了苏绣、粤绣、陇绣、湘绣、蜀绣,号称“五大名绣”。此外还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刺绣的针法有: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丰富多彩,各有特色。

刺绣,蒙古语为“嗒塔戈玛拉”。蒙古族刺绣以彩色丝线、棉线、驼绒线、牛筋、马尾鬃等绣线为主,通过绣、帖、堆、剁等技法在绸、布、羊毛毡、牛皮等上面绣出各种美丽图案,刺绣过程中讲究构图均匀、整齐、连贯、协调。据史料记载,13世纪下半叶之前,刺绣艺术在古代蒙古人的生活中就已列入应用范围。蒙古族的祖先结合自己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创造了独特的衣冠靴。2008年,蒙古族刺绣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本次大赛评委娜仁花介绍道:“蒙古族的刺绣艺术以凝重质朴取胜,其大面料的贴花方法、粗犷匀称的针法、鲜明的对比色彩,给人以饱满充实之感。在内蒙古,蒙古族刺绣突出体现在赤峰、通辽等地区。”

说起刺绣,人们马上会联想到那是江南秀女的专利。其实不然,草原上的蒙古族妇女强健、丰腴,不但能牧羊,而且个个都是刺绣能手。

“只是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古老的技艺被逐渐埋藏起来。”从七八岁便开始跟着姥姥和妈妈学做蒙古族刺绣的那仁其其格说,“这让我感觉到这项民族文化保留和传承的危机感。20岁的时候,我便不再陈守于传统蒙古族服装服饰上的绣花,而是逐步将蒙古族刺绣大量运用到我设计的趋于现代化和生活化的民族衣帽、围巾、手套、包等物件上。”

十几年来,那仁其其格带着这些自己亲手设计和制作的蒙古族服装和饰品,参加中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展会和比赛,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的目光,也逐渐将蒙古族刺绣推向更高的舞台。

2016年,那仁其其格被评为非遗传承人后,肩上更多了一份责任。她说,现在除了11岁的女儿和13岁的外甥女跟着她学习蒙古族刺绣外,还有100多个学生,她还成立了自己的‘刺绣巧娘’协会。

“有的留学生假期时也愿意跟我学学,他们学得慢,但我也愿意教,我希望他们也能帮我们传承中华文化。”那仁其其格笑道。

在科尔沁、翁牛特、巴林等蒙古族部落中,女子穿的蒙古族刺绣矮靿靴子是蒙古靴子里最漂亮鲜艳的一种,靴帮、靴靿绣满各种花卉,与服饰搭配,十分养眼。

66岁的萨仁格日乐通过做蒙古靴坚守在传承蒙古族刺绣的道路上。2014年,她入驻当地民族手工坊,2016年被评为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巴林蒙古靴子制作技艺》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巴林蒙古靴子的精髓就是蒙古族刺绣,平绣、结绣、补绣、锁绣、盘金绣等20多种刺绣针法都将在这一双小小的靴子上体现。”萨仁格日乐说,她的顾客遍布中国各地,很多精美的靴子还销往蒙古国、俄罗斯、日本、美国、法国和巴基斯坦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