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院校风采 > 三岔河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三岔河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2015-08-14

一、学校简介:

       三岔河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位于大兴安岭东南麓,阿荣旗的最北部。学校始建于1986年,遵照上级指示精神,学校曾脱离中心校,迁往农服中心和中学独立办公,1998年重新迁回中心校办公,与中心校资源共享。现有“三室”(办公室、展示室、教室兼活动室)205平方米,功能完善,各类藏书1102册,是一所发展较早,管理规范的成校。承担着全镇及外来务工人员的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的任务。现有成教人员3人,2人本科,1人专科。

       学校坚持“能力为本,质量为上;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关心每一位农民的办学宗旨,在严格教育、教学管理的同时,加强对学员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和法制等的教育,教育引导学员成为具有丰富知识、专业技能和健全人格的有用人才。坚持“成职并举”的办学方针,建设“校际”实习基地,为学员实习、就业提供了良好条件,竭诚为有上进心、想更新知识的广大农牧民服务。。1999年被市教育局确立为“示范性农牧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二、青壮年扫盲基本情况:

       扫除文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社会工程。在旗教育局、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下进行一堵二扫三提高的工作方针,对扫盲工作作了全面、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并制定了“脱盲”计划。通过努力,目前已基本实现青壮年无文盲的既定目标。现将我镇开展扫盲工作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镇土地面积共有67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总人口20059人。全乡青壮年总人口数13487人(1963101日以后生,年满15周岁至50周岁),其中青壮年人口非文盲人数13447人,非文盲率99.6%

(二)、具体的工作做法:

       调整工作重点,将成人教育的工作重点由“扫盲”阶段转入“巩固提高扫盲成果,开展农民技术培训”阶段,支持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脱贫致富奔小康。

 1、建立健全机构,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我镇成立了以副镇长为组长,中心学校校长为副组长的“扫盲”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中心学校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均由“一把手”负总责,层层抓落实。干好工作,推动扫盲工作顺利进行。  2、整好档案资料,按计划开展工作。

       整理好档案资料,分别造册,使之归类,加强痕迹管理。按计划开展工作,确保完成工作任务,确保扫除青壮年文盲人数,确保技术服务于农村,确保科技进村进户,为三岔河镇经济的发展而奠定一定的科技基础,使之让村民更早的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3、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要做成一件大事,必须舆论先行,营造氛围,形成共识。三岔河镇扫盲宣传工作力度大,形式多样,效果明显。扫盲宣传工作做到:①工作安排有要求②过程有记录③广播电话有声音④醒目地方有标语⑤校园里面有板报。营造扫盲氛围,形成了强大的宣传攻势,推进扫盲进程。

4、扫盲工作

    扫除青壮年文盲是“两基”中的一基,几年来,我镇领导班子都非常重视扫盲工作,根据自身工作的实际,加大了扫盲工作力度,配齐了专职扫盲工作人员,对辖区居民青壮年逐户调查,摸清文化状况,建立基础档案,达到了底数清、数据准、表册齐全、管理规范,旗教育局也多次深入我镇检查指导工作,落实年度工作任务。针对我镇镇内文盲极少的实际,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堵”字上,各村委会积极与成教配合,杜绝学生辍学,跟踪15周岁人口文化完成情况,杜绝新文盲的产生,全镇青壮年剩余文盲、半文盲40人,非文盲率达99.6%

三、实训基地建设:

    三岔河镇现有实训基地5处,其中良种实训基地175亩,每年种植6个大豆品种、5个玉米品种,现已在全镇推广北豆1号、北豆2号、垦鉴豆28号等优良品种25000余亩;中草药实训基地2个,分别是白桦泉八组的“绿野中草药产销专业合作社”和新胜五组的“玉缘中草药产销专业合作社”,中草药种植总面积852亩,年销售药材籽和中草药可达近千万元;育肥牛养殖实训基地2个,分别是“三岔河镇宝成育肥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和“三岔河镇育肥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年产值可达百余万元;石井村的畜牧养殖小区,牲畜存栏量8000余头,每年产值数百万元。

    仅近三年时间,由镇政府牵头成教直接组织全镇农牧民和种养殖户到实训基地参观取经就达16期,直接参加人数达4000余人(不含外地参观学习者)次。正是试训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使我镇广大农牧民切身体会到了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的优越性,极大的带动了全镇农牧民的种、养殖积极性,为全镇农牧民的增产、增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四、培训情况:

    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是实施教育兴农工作的根本。为使教育兴农工作取得实效,我校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项目带动产业战略。为使农村教育更好地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服务,我们成教建立了3个能服务当地支柱和骨干产业的示范项目(育肥牛、中草药种植、良种实验与推广)。通过兴办科技项目,带动了农户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推进了全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教育的带动、项目的拉动、人才的促动,使全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出良好的规模效益。

        二是科技增产、增收战略。为了实现全年农民人均增收30%的目标,我们广泛开展了科技增产、增收活动。通过定点实施“镇成校+村组”的合作计划,全镇与旗农业推广中心、职专、九三种业等单位开展了多个项目合作。80%以上都能帮扶当地农民年收入增加30%

        三是"人才兴村"战略。在教育兴农工作中,我们始终把培养人才,为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作为工作的基本立足点。制订了《三岔河镇劳动力培训的试行方案》,明确了以旗职专为龙头,以镇成校为骨干,以村成技校为基础的培训网络,建立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实习培训基地。据统计,全镇每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900人次,占劳动力总数的50%以上,培训乡镇农民技术员400人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900人,使全镇每户农民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了2门实用技术;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50人,使全镇农村户平均有了10名科技致富带头人。充分利用三级成校网络对农村从业劳动者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每年组织数百名农民开展科技大观摩,参观科技致富能手的示范园,使群众学有样板、赶有目标。

       四是送技术下乡战略。我镇每年选育出数个农作物品种(),但真正得到推广、取得成效的不到30%。究其原委,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缺乏一支训练有素的科技队伍去做系统的传播工作。为此,我们请旗职专的专业老师组建了三岔河镇讲师团,制订了讲师团工作方案,明确了年度工作目标和重点科技推广项目。结合农时季节,科技讲师团定期或不定期,指导农民建立种,养、加基地。在科技讲师团的带动下,成校组建了科技服务队,深入到田间地头、农民家中,送科技下乡,指导学技术。

    三年来,我们在教育兴农工作中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将认真学习其他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强化教育的"服务意识""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教育兴农工作的水平,使农村教育更好地为我镇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加快我镇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五、特色产业:

(一)、产业介绍:

近年来,三岔河镇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自然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中草药和育肥牛特色产业,现已成为我镇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

1、中草药种植

    三岔河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群山环绕,植被茂密,山上生长着丰富的中药材,当地群众具有传统的采药种药习惯,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中医药产业重视和发展,我镇紧抓当前中医药产业良好发展前景,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富民强镇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通过宣传发动、政策引导、效益驱动、贷款帮扶、项目带动、科技推动等有效措施,成立了两个中草药产销专业合作社,建立了苍术、赤芍、桔梗、甘草、板兰根、红花、银柴胡、黄芪、等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面积已达852亩。这将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

2、育肥牛

    近年来,三岔河镇镇始终坚持把推进畜牧业发展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途径,积极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以育肥牛为主的畜牧养殖业,使育肥牛产业成为全镇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以来,镇党委政府认真探索发展育肥牛合作养殖的新路子,主要是实施典型引路,以沃尔汇村、三岔河村为重点引导两村牧民自发组织多户联合养殖,通过探索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与联户饲养合作养殖相结合的新模式,以牲畜入股、劳务入股、草场入股、饲料地入股等特色的入股形式和集中管理、专业配料、定期防疫、统一销售的运转方式,调动牧民参与育肥牛养殖的积极性,有效的带动了当地农牧民的经济收入。截至目前,全镇养牛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2个,新建养殖小区1处,培育养牛户25户。现育肥牛近千头,预计每头牛可增收1000元。目前三岔河镇的育肥牛合作养殖特色产业呈现发展良好势头。

(二)、成果展示:


苍术种植基地


苍术药材


赤芍基地


采摘后的中草药籽


白芍基地


新采摘的赤芍籽

白鲜皮基地


玉竹基地


三岔河镇宝成育肥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三岔河镇宝成育肥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