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安达 > 家乡的故事

家乡的故事

2017-12-13


安达---黑龙江最早义勇军的发祥地

 

义勇军是抗日的东北民众武装,是江桥抗战后的抗日主力,是由东北各阶层群众和东北军、警察部队的部分官兵以及绿林豪杰出于爱国热情而自发组成的。黑龙江最早义勇军是参加江桥抗战的李海青别动队。成立于1931年10月末,和黄显声创建辽宁义勇军几乎同时。义勇军抗战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敢于抵御外侮的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力地推动了东北抗日斗争的发展,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们用血肉长城筑起我们民族的脊梁,用不屈的壮举铸就了我们英雄的国魂。李海青是其中的一员,是著名的义勇军抗日将领。担任过东北民众自卫军总司令、东北民众救国军第二路司令、黑龙江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军长以及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第十六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和二十九军骑兵二十四旅少将旅长等。其事迹在东北烈士纪念馆有所介绍,其名列“东北抗日义勇军一百零八将”名单之中,2011年被镌刻在沈阳中国第一处“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广场”的纪念碑上。

李海青,1889年3月8日(清光绪十五年乙丑,亦有说是1895年)生于山东省武城县祝官屯,原名李青山,字丹忱。少时因荒年难以维持生计,随父母由山东来黑龙江肇州、吉林扶余一带落脚。先后给李长录、刘国良、韩瀛洲等地主扛活,后来投靠“清风绺子”,报号“海青”。大当家刘清泉主动让贤于李海青,于是他约法三章,以劫富济贫,除暴安良为宗旨,把“清风绺子”改造为“海青队”。他们从不骚扰平民百姓,松花江两岸皆知其名。因其行为忠义,深受当地百姓拥护。1924年6月黑龙江省督军吴俊升将其收编省防军,命为少校营长,并赐其名为“忠义”,驻守肇东县(当时县城在现在的昌五镇)。1928年6月4日,吴俊升与张作霖一起在“皇姑屯”被炸死后,已身为骑兵独立团团长的李海青,受后任省长督军万福麟的排挤而押入齐齐哈尔死牢,等待处决。

1931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日寇侵占东北,辽吉两省被占,黑龙江也危在旦夕。马占山接受张学良在北平的任命,由黑河警备司令兼步兵第三旅旅长,出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1931年10月20日就职后,得知当年同他一起追剿郭松龄的原省防军营长李海青,被万福麟关押在齐齐哈尔监狱。于是亲到监狱把他释放,并答应官复原职,命令他招兵买马参加江桥抗战。于是李海青奉马占山的命令,立即就回到家乡大同镇,变卖家产,购置枪弹,招募义勇军。

李海青又从大同来到安达站宣传抗日,号召人们参军,把日寇赶回老家去。安达站虽不是县城,但是比安达县城要繁荣得多。安达县是于1906年2月1日(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初八日)厅于双安镇(今任民镇),1913年2月,奉令将厅改为县,安达站位于中东铁路线上,两地相距30公里。1937年将一区(城区)改为正亚街(今任民镇)。同年5月,伪县公署由正亚街迁至安达站(后改为安达街)。安达站是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中东铁路修建到“谙达店”附近时设置的车站,1903年通车。从此安达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站东建成了七道街,四周修筑起城墙,经济发达,百姓富庶。日、俄、英等外商店铺30多家,哈尔滨、长春等内地商号也接踵而至,各类商号三、四百家。街面繁荣,市场活跃。运输、外贸、金融、工商各业全面发展。克山、拜泉、海伦等十几个县的粮食都运往安达站,这里成了黑龙江西部重要的粮食集散地,仅次于哈尔滨。当时就有“填不满的安达站”之说和“国际粮场”之称。由于这里商客云集,交通便利,往来人员众多,供人马休息打间的车店也非常多。据知情人讲,1931年前后,安达有车马旅店48家,比较出名的有东胜德大车店、宏盛源大车店、宝丰源大车店、冯家大车店等。

李海青到安达站在冯家大车店设立招兵处。这个车店位于县城南三道街路东,南环路路北,由冯家开办,掌柜的是----。李海青到来后,向冯掌柜的讲明了来由,要招兵抗日,保卫国家。冯掌柜的一听大力支持,赶紧倒出房间,帮助招兵。冯掌柜非常热情,在交谈中知道李海青尚无妻室,就把贫民武殿生的二女儿武淑杰介绍给李海青作夫人。后来武淑杰成为李海青两位抗日夫人之一,婚后一直追随李海青抗日,同赴江桥抗战、热河抗战、察哈尔抗战,成为驰骋疆场的义勇军战士。她的晚年生活还得到了安达市政府的照顾。

在安达站,李海青在街面显眼处张贴海报标语,到人员集中的地方宣传抗日救国保卫家园的道理,还用古人抵御外辱的事例,来激励百姓的爱国情怀,同时又到处联络昔日的旧部以及绿林朋友。一听说有代省长马占山的命令,要抗日打鬼子,保卫家乡,那些贫苦的农民来参加,一些学生来了,“清风绺子”(刘清泉)、“一只鸡绺子”(马鸣春)和老部下也来了。一些百姓和大户人家还捐送物资,积极支援抗日。在招兵中,李海青不光动员社会人员参加抗日,他一家就有7人(除他之外,还有他的两位夫人刘淑贞、吴淑杰和四个侄子李发、李福、李生、李财)参战,5人(李海青、刘淑贞、李发、李福、李财)捐躯。

由于宣传的面广,联络的迅速,很快就与张希武(与李海青同时在监狱放出,望奎人,也是绿林人物,报号天照应)组织起了五千多人的队伍,编成三个团。1931年10末在李海青的率领下从安达站出发,开赴江桥抗战第一线。因此李海青被马占山委任为抗日别动队总队长,在江桥抗战中参加了江桥守护战、三间房激战、撤离省城战等,因为作战有功,李海青升为新编旅旅长。这支别动队是马占山抗日义勇军中人数最多的主力部队,也是黑龙江境内最早的义勇军,与中国军队共同打响了有组织抗日的第一枪。在马占山投降日伪后,李海青将别动队拉出省城,成立了“东北民众自卫军”,正式竖起了自己的抗日大旗,开始了独立抗日。

马占山反正后,李海青又在他的抗日大军中屡立战功。这支部队在东北抗战中,曾经攻占扶余、奔袭农安、挥师三肇、三打昂昂溪、突袭青冈、攻打庆城、夜袭拉哈、占领通北,还多次在安达打击日寇,最著名的的是在半个月内“三袭安达站”。这些抗日举动沉重地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扰乱了日寇迅速占领黑龙江的企图,也极大地鼓舞了爱国军民的抗日士气。

在抗战中,这支部队跨越九省市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热河、河北、察哈尔、北平市以及东三省特别行政区哈尔滨),纵横几万里,参加过了东北抗战、热河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卢沟桥抗战。特别是在察哈尔抗战中,这支义勇军,在每一次战斗都冲锋在先,流血在前。三个小时夺下康宝,不费一枪一弹收复沽源,冒着枪林弹雨夺取多伦。在冯玉祥、吉鸿昌的指挥下仅用了21天就相继收复察东四县,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多伦之战堪比当年的江桥抗战,创造了自“九一八”以来中国军队首次从日伪军手中收复失地的壮举,给全国民众带来了抗日御侮的新希望!

李海青的抗日活动在当时被称为“闹海青”、“跑海青”,其活动席卷了龙江大地,震撼了长城内外,给日伪势力以沉重的打击,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李海青在安达站组建义勇军,得到了安达人民的大力支持,从而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毫无疑问,安达就成了黑龙江最早义勇军——李海青江桥抗战别动队的发祥地。因此,安达就成了具有光荣抗战历史的城市,一个英雄的城市,一个值得赞美的城市。

 

 

安达—大庆油田的摇篮

 

 

大庆是名闻世界的中国石油城,是我国最大的陆上油田和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是共和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最初的开发建设与一座小城—黑龙江省的安达有密切关系呢,这座小城就是大庆油田的摇篮!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安达诞生了大庆油田。现在的安达为县级市,地处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南距省城哈尔滨120公里,北至“鹤城”齐齐哈尔160公里,毗邻“油城”大庆市。处于哈大齐经济带的黄金地段上,养牛业很发达,有“牛城”之称。据安达史志记载,开发大庆油田是从1957年开始进行勘探工作的。1958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喷出了工业油流,松辽石油勘探局,也由长春迁至安达县,实际上松辽石油勘探局就是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随着 “松基三井”的采油成功,1960年3月,又在安达的萨尔图区发现了大油田,于是中央决定开展松辽石油大会战,即大庆油田大会战。这一会战,是在极为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用“安达市”来代替“大庆油田”,“油田”对外称“农垦”,“野外石油勘探队”对外称“农垦先遣队”。从会战开始到1979年,世人都知道中国有大庆油田,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其具体的方位。

震动全国的大庆石油会战(松辽石油大会战)是1960年在安达启动,是在当时安达市委的领导下进行的。这年的4月29日,中共中央下发60号文件,决定将安达县改为安达市(地级),把大庆石油区划归安达市领导。正式批准成立中共安达市委,由曲长川任中共安达市委第一书记,康世恩为会战领导小组组长,开始制定会战方案,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组织领导大庆石油大会战。在安达市萨尔图区,即当时的红色草原人民公社萨尔图镇(站)和太阳升人民公社,正式拉开帷幕。具体开发三个探区,第一探区大庆区,由松辽勘探局负责,对外称松辽石油勘探局大庆办事处;第二探区杏树岗区,由由四川、青海负责,对外称松辽石油勘探局第二探区;第三探区为萨尔图区,由新疆、玉门负责,对外称松辽石油勘探局第三探区。到1963年底大庆油田建成,共打526口油井、78口注水井,铺设438公里管线,生产原油439.3万吨。其产量相当于5个克拉玛依油田、8个玉门油田、52个青海油田。结束了中国多年来依赖“洋油”的历史,开辟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新时代。

享誉中外影响深远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也是在安达产生的。在60年代石油会战时,铁人王进喜喊出了“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那些创业人以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开发建设了当时全国最大的油田。这种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扬,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重视和赞誉。1964年4月20日,《人民日报》刊发了长篇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第一次提出了大庆精神这一概念。指出:大庆精神,就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大庆人,是特种材料制成的人,就是用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武装起来的人。这种精神、这种人,正是我们学习的崇高榜样,在一片荒原上开发建成了世界级的特大油田,为民族争了光,为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成为了全国学习的榜样。多年来大庆油田业绩辉煌,已经名列世界十大油田之中,成为共和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一面光辉旗帜。

大庆现在是世界闻名的中国油化之都,但曾是安达的一部分。安达县是于1906年2月1日(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初八日)设厅于双安镇(今任民镇),1913年2月,奉令将厅改县。1960年5月26日,撤县设市(地级),同年10月,松辽石油会战指挥机关移驻安达萨尔图。1964年从安达的版图上划出安达特区,对外仍称安达市。先后从安达划出3个县级单位、22个乡镇级单位,共划给土地5499平方公里。1979年12月14日,安达市更名为大庆市,在安达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大庆,从而在中国的东北崛起了一座繁荣美丽、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

大庆油田会战历时4年,如期完成了中央 “三年拿下松辽石油的意愿”,建成了世界级的大庆油田。这一伟大成就是在安达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实现的。当年大会战时环境十分恶劣、条件极其艰苦,但是安达人民响应党的号召,一切为油田让路,全力保障油田职工的生活需要,几乎所有生活物资都是由安达供应的。安达用尽了全市的精米、细面、豆油、皮货、布匹和棉花,急需的日用品和重要物资百分之百的供给油田。1960年安达为油田工人准备过冬所需要棉花,用光全部库存,致使居民无棉可用。据统计,最初供应生活所需各类物资很多,仅碗筷就有4万套、大锅854口,还到腾出587间房屋设置会战各类机关。为石油工人建房过冬,安达人民出动48万多个工作日,修建菜窖、食堂、水库,1万多名妇女到工地,为石油工人拆洗棉衣赶做被褥;几万名社员为油区修建“干打垒”44万平方米;先后出动劳动力20余万人次,腾出民房16.1万平方米;共建房屋110万平方米,相当于重建了一个安达市。同时还为油田种植蔬菜10万亩,每年供应粮食3万吨,支援物资207万吨。1961年,石油工人过冬缺少40万米布匹和10万斤棉花,安达将供应市民的棉花和布匹全部供给了油区。以上所罗列仅仅是当年安达供应大庆油田、支援大庆的一小部分。安达人民的支援是无私的,大庆对祖国的贡献是空前的。安达市人民和石油工人,为中国石油工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安达发现了大油田,创造了大庆,哺育了大庆,安达是大庆的摇篮,是大庆油田的摇篮。安达,大庆,昔如母女;大庆,安达,今为姊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