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北辰 > 家乡的故事---------宜兴埠镇 之古镇鸳鸯槐

家乡的故事---------宜兴埠镇 之古镇鸳鸯槐

2019-09-26

          津门古镇宜兴埠原公社大院西侧,与东面的碧霞宫遥相呼应的一颗古槐,树龄已200多年了。从根部分出2根粗壮的枝杈直指苍穹,亦有鸳鸯树之美称。刀刻皱纹般的老树皮,尽显历尽苍桑之美。

     古槐树高10米,树围3米,东西冠幅17米,枝杈呈龙爪型伸向四方。春夏之际,枝繁叶茂,甚为壮观。劲风一吹,树叶发出近百米都能听见的唰唰声。

     原公社大院曾作为该镇教师宿舍,上世纪80年代,我家曾在此居住过10余年,留下一段美好难忘的记忆。

     每当盛夏酷暑,小院的老师们(退休的老教师杨玉德、王兰欣、付安良)就在大槐树下纳凉聊天,畅谈生活的变迁,老人们多次指着这颗大槐树诉说文革间,有人想锯掉它,但刚用工具触及树身,古槐的树干有鲜红的汁液流出,吓得锯树者赶紧收手。人们都说这是棵神树,仙树,有灵了。自此之后,岁月沧桑,再也没人敢提放倒这棵大树之事,传说有人曾在某夜晚夜深人静时,亲眼所见一妙龄女仙子从古树中走出走进,以古树为仙宅了。传得神乎其神。(唯物主义者是不相信的,但愿是一种民俗口头文化传说)不管有无其事,大槐树的树威和灵气和传奇色彩的影响力,在百姓心中与日俱增。

     鸳鸯槐是宜兴埠镇最大树龄、最长的槐树之一。

     百姓的房前屋后遍种槐树,形成一种槐树植物文化现象。这与宜兴埠的移民文化史不无关联。史料记载,元末明初,燕王扫北时,宜兴埠一支先民从山西洪洞县老槐树而来(因战乱、瘟疫死亡甚多,遂由各处移民)。移民上路,回眸家乡古槐树上老鹞发出撕心裂腹的哀鸣,移民老幼跪拜家乡和古槐,洒泪惜别。“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鹞窝。”为使后人不忘故里及祖德、祖训、祖绩,先民们到了新的聚居地普种槐树,古槐自然成为移民文化的活化石。

    大槐树历经几百年的风霜雨雪傲然挺立。它把根深深地扎在泥土瓦砾之中(树周围全被房舍覆盖,树干受挤压,堪受重负),依然吸吮着大地母亲的乳汁,她把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召示于人们,她奉献不求索取,她默默无闻,宁静深邃,无论世人如何褒奖讽刺、砍叉、剥皮,乃至想砍倒,她都包容在母亲的怀抱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态保护意识不断深入人心。2010年,区重点工程指挥部的张振水老师一行人到宜兴埠登记、考察,为百年左右的老树,古槐采取保护措施,实为欣慰。衷心希望古镇鸳鸯槐在她儿女们的关怀下,茁壮成长,在古镇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留住这一片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