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澄迈县金江镇塘北村闯出脱贫致富新路 稻虾共养“添钱景”

澄迈县金江镇塘北村闯出脱贫致富新路 稻虾共养“添钱景”

2019-03-29


技术人员在繁育基地查看小龙虾生长情况。


风靡全国餐桌的麻辣小龙虾,让不少食客难以忘怀。如今,海南反季节养殖的小龙虾弥补冬春两季全国小龙虾产业链的短板,已经成为市场宠儿。去年以来,澄迈县金江镇塘北村村西近100亩撂荒地经过改建后,成为“稻虾共养”繁育基地,出产的小龙虾供不应求。


“选址、规划设计、育苗……‘稻虾共养’模式是希望实现海南反季小龙虾的稻虾复合高效养殖,探索出适合海南的经验再复制推广。”基地的项目技术骨干马源潮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该项目自去年6月在澄迈展开试验,他们首先选取了一块荒地,开垦了“稻虾共养”的池塘,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小龙虾繁育生长的全过程进行精准监测。目前,养殖标准体系和模式的数据采集已经初具规模。

 

3月12日,记者在项目基地看到,与一般的水稻田不同,这里的禾苗并不密集,水面上还漂浮着一些水草。

 

“水稻生长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饵料,同时,小龙虾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有效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在这种绿色种植、养殖模式下,小龙虾及水稻的品质都得到了保障。”基地技术总监陆博士介绍。


根据其他地方的经验,发展稻虾综合种养产业,需要经历“稻田寄养”“稻虾轮作”和“稻虾共养”三个阶段。在海南,试验人员拟摸索“稻虾共养”,但为提高产业效益,必须攻克小龙虾的自繁殖技术。


技术人员摸索发现,海南9月到11月是小龙虾生长较为集中的季节,克服水温对于小龙虾自繁殖的影响最为重要,为此,基地采取了相应的干预举措。目前,基地已实现小龙虾海南本地繁殖成功率80%,超出预期目标。


攻克繁殖技术难关的同时,基地与科研机构开展合作,进行水稻的种植管理和监测。数月之后,稻虾共养模式下首批无污染香米成熟面世,由于新模式下出产的米有机无污染、品质好,深受消费者认可,市场供不应求。

 

“反季小龙虾达到亩产成虾200斤左右。”基地负责人罗海涛告诉记者,自今年2月以来,该基地销售的反季节小龙虾已近5000斤。


与此同时,“稻虾共养”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的优势也吸引了周边的村民。金江镇大谭西村村民小组组长王世昌今年在基地打工,他说“稻虾共养”模式充分利用荒地,提高水田利用率,收益也好,他要学习掌握相关技术,再推广这种模式,带动更多村民一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