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存共享农庄风景秀美。新华网 王子豪 摄
图为海南慧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养殖场。新华网 王子豪 摄
新华网海口7月30日电(王子豪 张瑜)七月的澄迈,鸟语蝉鸣,生机勃勃。一批批返乡大学生们用智慧和满腔报乡热忱在这片产业热土上播下的希望之种,不负“新农人”园丁的期望,在政策呵护与汗水浇灌之下长势喜人。
大学生返乡,在众人眼中曾是寻求安逸之举。而今天的澄迈,这种观念早已悄悄发生转变。“父亲生前交待过我,必须要为这片土地做点什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专业的蔡於旭用掷地有声地回应,答复了众人对他放弃城市高收入工作,毅然投身乡村当起“牛爹”的不解。这些年澄迈县越来越多像他一样的有志大学生选择将在外磨练的一身“武艺”带回家乡,迎接乡村振兴事业的更大挑战。
一根牵牛绳系的是挂念乡亲的心
2016年冬天,蔡於旭回澄迈探亲,他内疚地发现,虽然家乡培养出了许多人才,却没有给家乡经济面貌带来大的改观。他不禁想起父亲生前常和他说的一句话:“要多关心和帮助乡亲们,尤其是贫困家庭。”就这样,再次去到北京没多久,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蔡於旭就在瑞溪镇党委书记林旭的邀请下回到了家乡澄迈,走上了以养牛带领乡亲们脱贫的艰辛路程。
2018年,蔡於旭正式创办了以本地“小黄牛”为主打品牌的海南慧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澄迈县产业扶贫企业,由所在镇政府投入扶贫资金与海南慧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养牛基地,以“公司+贫困户”的模式按比进行保底收益,合作期间,公司每年按一定投入资金比例作为扶贫资金,对澄迈养牛基地所在责任区4731名贫困人口进行分红,有效带领4731名贫困人口集体脱贫。除此之外,澄迈慧牛公司还对当地部分贫困户进行了技能培训,安排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
养殖场内的本地小黄牛在进食草料。新华网 王子豪 摄
创业之路,崎岖坎坷。第一年作为养牛“门外汉”,蔡於旭的养殖场因为技术经验不成熟而损失超过30头牛,为了让养殖场快速迈入正轨,蔡於旭拿出了学习时的“专研”劲,“啃”遍畜牧养殖相关书籍,遍访畜牧专家好手,终成半个养牛专家。有了成熟的养殖技术,在澄迈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蔡於旭的养殖基地也渐渐扩大起来——养殖牧场共计上百亩,优质牧草资源两百多亩,已建立的三个养牛基地,年出栏2000头以上本地小黄牛。未来,蔡於旭还将筹建小黄牛产业园,力争年出栏量达到9000头,为贫困户提供30-50个就业岗位。
多项好政策浇灌出返乡大学生的创业沃土
“我想借助家乡的发展机遇,参与家乡的建设,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
徐取俊,曾经在广州一家知名央企工作,2010年,他毅然放弃广州待遇优厚的工作,回到家乡创办澄迈才存益民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深耕基层,从单一的畜牧养殖到建设共享农庄,近10年的发展,他的返乡创业路也见证了澄迈县扶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给予的优厚支持。
“据我了解,在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方面,澄迈县是践行最早、力度最大的。”徐取俊介绍,项目发展以来,由县委县政府牵头,帮助他争取到农商银行500万元贷款解决融资难问题。
澄迈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黄勇说,澄迈设立了返乡大学生自主创业专项资金,每年安排400万元,用于返乡创业大学生的创业指导、培训、资助和奖励等,吸引一批澄迈籍大学生回乡创业,成为有知识、懂技术、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
不仅如此,县委县政府不断强化政策保障,先后出台《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和扶持返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试行)》《澄迈县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工作实施意见》等5个文件,明确在资金扶持、金融服务、税收优待、项目审批等4方面15条优惠举措,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良好政策支持。截至目前,澄迈县累计注入财政资金1600万元,带动本土大学生返乡创业3000多人,拉动创业资金2亿元。
“大学生回乡,对乡村治理结构也是一大促进,之前乡村干部都不晓得为乡村争取资金等资源是要形成书面申请、报告,就靠口头汇报,这样的工作就没有人跟进,导致乡村各项工作没有效率与依据,现在返乡大学生与村两委干部已经可以沟通与协作。”黄勇说,乡村有返乡大学生加入,让年轻人获得了全新的工作思维与方式,逐步影响带动村民转变落后生产方式,提高了土地的经济效益。
10年的发展,也让徐取俊对共享发展理念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为什么要建共享农庄?“作为新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共享发展是其他发展方式的目的与归宿,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遵循和价值本质。”徐取俊说,他越来越觉得,共享发展理念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出发点,也更坚信了自己当初的选择。
目前他打造的才存共享农庄项目已小有名气,“不管是团建活动还是冬夏令营,在这里可以体验3至5天,集特种养殖、水果采摘、垂钓、科普教育基地及乡村休闲游为一体。”徐取俊介绍,今年五一期间,才存共享农庄日接待量达到600至700人,已经形成有效消费规模。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