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职成动态 > 管乐吹出音乐梦 桑榆未晚霞满天

管乐吹出音乐梦 桑榆未晚霞满天

2017-05-14

——记建设镇农民女子管乐团

当前,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围绕建设生态崇明、美丽崇明、幸福崇明,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崇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风生水起,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生机勃勃。建设镇农民女子管乐团应运而生,组建于2016年初,现有成员23名,其中不少人已经当了奶奶或外婆,所以被亲切地称为“奶奶辈”管乐团。组建以来,乐团通过邀请专业音乐教师,举办专题培训讲座,指导编排管乐节目,提高了演奏技能和节目水平,圆了乡村妇女的音乐梦。定期开展团队展演和交流,提高了队员的文艺素养和社会公益意识,增强了团队创作的“内生力”,活跃了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搅动了农村基层群众文化的“一池春水”。

组建队伍,圆乡村妇女的“音乐梦”

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力度加大,土地集中后由大承包户进行规模化经营,这给不少原本忙于农事的农村妇女减轻了劳作压力。另一方面,如今崇明不少年轻人在上海市区或外地打工求学,多数中老年人有了更多闲暇时间。

2016年春节后,建设镇社区学校校长赵元钱开始着手组建女子管乐团,通过提供免费乐器培训,让农村地区的中老年妇女也能过把音乐瘾,圆音乐梦,让铜管乐这种高雅的“洋东西”走进崇明农村基层百姓,成为乡村妇女的“拿手好戏”。

成立乐团通知下发后,百姓争相报名,第一批报名的有50多人,积极性之高出乎意料。最终,在退休音乐教师杨苏瞻和民间音乐教师朱学新的帮助下,从报名者中选了23人,组建了建设镇农民女子管乐团,其中约20人是农村家庭妇女,不少人已经当了奶奶或外婆,年纪最大的队员徐卫娟已63岁。

苦炼内功,四个月排成《红星歌》

让这样一批零基础的“奶奶辈”学员学会铜管乐,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队员一开始面对这些“洋玩意”一筹莫展,怎么也吹不响,吹得嘴巴发酸、脸颊生疼,到第二、第三节课才能让号正常发声。有20年管乐教学经验的杨苏瞻老师,用自己独创的“土办法”,耐着性子一点点把管乐知识和技能输进了她们的脑中、心中。教学过程中杨苏瞻发现,多数人不认识五线谱和简谱,怎么背谱子?他让学员们在谱子上用自己熟悉的记号把音标注上去。队员们就在谱子上写满“米so倒,啦米so”这样的“混合音标”。“办法土归土,但管用。真正学会了,就不会再用这种土办法啦。”

乐团整体排练的第一首曲子是《红星歌》,从组建乐团到排成这首曲子花了四个月时间。不少学员自己购置乐器,闲暇时在家练,有的人碰到问题,还会背着乐器、开着电瓶车来老师家中求教。她们学的确实不算快,但当大家能把这首耳熟能详的曲子演奏出来,成就感是巨大的。

醉心演奏,音乐让她们“返老还童”

一年来,每个周六都在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训练,极少有人缺席。是音乐让她们沉醉其中,是管乐演奏让她们变得专注,是公益展演让她们身心舒畅,心情变好了,生活更美妙了,人生的旅途中鲜花盛开,芬芳四溢。

2017年,乐团作为崇明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受邀助威430上海崇明国际马拉松赛和56环崇明岛国际女子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她们的深情演奏惊艳现场,受到了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等新闻媒体的报道。年初,上海电视台新闻坊、解放日报、崇明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也曾对该学习团队作报道,赢得了广泛关注。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基层群众文化这片沃土,在音乐的美妙天空,她们释放了自己,升华了生命。

今后,建设镇农民女子管乐团,将继续苦修内功,不断提高演奏水平,积极参加区、镇、村公益巡演,让更多农村百姓感受音乐的美妙,把快乐播撒在崇明的乡野大地。


审核:马士娟

20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