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广校大兴分校特色培训
2019-08-27
一、机构基本情况
北京市农广校大兴分校成立于2004年8月,是区政府主办、区教委管理、在大兴区域内专门针对中青年、老年朋友们从事中等学历教育以及各类非学历教育,开展并指导各层次成人培训的办学实体。其主要办学职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学习型城市;服务镇、街居民终身学习,为百姓不断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有力支持.
学校位于大兴区黄村镇兴华大街三段4号,占地面积10549平方米,建筑面积730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95人,校级领导7人,中层干部15人,专职教师74人,其中48位教师具有高校任职资格,副教授12人,讲师35人。
自2016年以来,学校秉承一个宗旨办教育、两项业务谋发展、三期工程强队伍、四种功能促腾飞,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全面提高办学育人水平。
二、培训的内容、形式和效果
1.培训的内容与形式
大兴农广校新兴职业农民培训基地与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
所、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林科学研究院林果所,北京农学院等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引进吸纳国内专家,作为园区的长期的科普辅导员,根据农业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科普宣传,传授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等各项工作。基地的技术顾问乡土专家贾尚长期留园指导,有农户遇到难题了,能讲明白的就讲,讲不明白的就田间操作。每年接受宣传与培训的人数达千人,使社员和农户科技意识得到较大提高。
大兴分校开展的农民培训工作主要以面授课及实践课的形式进行,实行常规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农闲集约化培训与农时季节性培训相结合。主要内容有高效密植—春季剪枝培训、高效密植—管理剪枝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果园现代化机械、高效密植新技术培训、新技术效益解析及网络营销培训。
2.取得的效果
通过对社员的培训,遵循由点到面的培训发展目标,能够直接提高受训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同时,通过对技术人员的培训、骨干果农的培训,培养了科技传播的乡土人才,能够进一步发挥他们作为科技文化火种的作用,带动更多的农民学知识、学文化、学科技。显著提高果农的科技文化素质。
带动农户——引进新技术
(1)培训基地引进节水灌溉微喷技术,与传统灌溉模式相比将节省90%的人工,水资源将节省80% ,不仅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减少了种植果树的成本。
(2)引进高效密植技术,与传统的种植方式相比,产量大大增加,原来亩产量4000斤左右,产果期将达到每亩1万斤左右,增收2.5倍,大大提高了产量,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这两项新技术已在基地成熟运用,并成功推广,各个区县的农户及领导都前来参观。
基地有一个50人的技术服务队,向周边广大果农提供果树嫁接修剪等技术服务。其服务范围超出了大兴区,周边的房山、通州、顺义等区甚至河北省部分地区也有技术服务队的足迹,服务农户多达数千户。不仅为广大农户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创造了收益,同时也为周边农户带来了一笔不少的收入。
三、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亮点工作
1.搭建平台,服务三农
搭建平台,为镇农广校挂牌,此项工作是根据中央农广校加强四级教育培训建设的精神,为进一步促进成人职业教育与成人学历教育融合发展。为此,联系组织为镇成人学校先后挂牌,成立镇工作站,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新型职业教育体系,促进现代乡镇成人教育工作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加强需求调研,进行针对性培训
围绕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加强调查研究,了解新形势下农民对教育培训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需求,积极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地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根据不同乡镇的特点以及农民需求不同,分别进行休闲观光、农村电商、果蔬种植技术、推广营销等培训,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应用型、有效性。
3.加强师资建设,提升培训能力
大兴分校全面推进“阳光使者工程、强基固本工程、转型提升工程”三个工程,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促进学校内涵建设。
“三项工程”聘请“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所”专家,其目的是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内涵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理论水平和教学基本功,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学院教师敬业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致力于不断提升学院教师的能力素养,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切实提高农民对教育培训工作的满意度,助力乡村振兴,更好地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是建设新农村的中坚力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人才支撑,加快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北京市农广校大兴分校一定充分发挥职能,切实承担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责任,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