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构建培训网络,服务农村发展

构建培训网络,服务农村发展

   做好农民劳动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农民劳动力就业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当前全县盛产优质粮油、生猪、蚕茧、水果、丹皮等农副产品,但农业产出低、效益不高,农民安稳致富难度较大;农村人口众多,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人地矛盾突出;农村就业形势严峻、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为了保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顺利推进,必须提升我县劳动力转移培训能力和质量,提高劳动力的技能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为此,我县创新开展了网络环境下服务“三农”的培训,通过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致力解决“三农”问题,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农业资讯,农产品价格行情,农业信息技术,提升“三农”品质,推动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建立网络平台。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按照“三农”所需、培训所需、软硬兼顾、分层推进、逐步到位的建设思路,利用20间计算机网络教室,依托清华伟新教育扶贫资源建成服务“三农”信息化培训平台,建有学校“三农”特色的门户网站和“三农”学习资源库:包括数字教案、数字课件、视频演示、仿真实作、讲座实录、电子教材等方面的内容,有效提高服务“三农”针对性和时效性;开通校园网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利用互联网、城域网、远程教育设备构建“三农”教育信息化环境;通过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县广播电视、党员远程教育设施及成人学校等途径向农村劳动力提供切实可行的知识、技能培训,实现网络环境下服务“三农”培训与服务“三农”深度融合。

   二是创新培训模式。针对各乡镇、村(居委)采取“短、平、快”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以短期培训为主,长短结合,较快地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时间短、针对性强,捕捉农业科技信息快、人才信息快、实践快、见效快、收益快。采取“自选培训”模式,根据“三农”需求确定培训内容,确定培训方式和培训手段,达到按需培训,满足“三农”发展需要。采取“资源共享”培训模式,通过网络资源建设,让全体居民能够通过网络共享教育培训资源,随时浏览网络资源,学习相关知识技能。采取“流动培训”模式,根据“三农”需要,除了在课堂、培训点集中培训外,还可根据需要派农业科技人才、实用技术人才到工厂、田间地头现场示范,增强培训有效性。

   三是加强师资建设。增强教师对“三农”知识、技能的掌握,双师型教师达到61%,强化针对服务“三农”信息化培训资源库建设,加强“建筑施工”、“数控技术”、“医疗卫生”、“丹皮种植”、“计算机应用”、“农业种养殖技术”、“电子电器应用及维修”等专业技能的师资培养。并聘请52位行业协会信息化管理人员、专家、技术人员为兼职培训教师。利用学校师资力量,外聘教师和与有相关教育资源的企业合。对参加服务“三农”培训教学教师,分年度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主要包括:与高校、大中型企业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派遣老师到其他地区和教学领先的培训基地进行交流、观摩和学习;到农村实地锻炼;提升专业教师学历层次等。三年来县教委专门划拨45万元师资培训费,组织10名数控专业教师到重庆高级机械学校顶岗培训半年、近50名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进修学习。全县参加国家级、市级教师培训达86人,现有双师型教师186人,占职教师资的61%。

   网络环境下服务“三农”培训,注重以农民的真实需求为导向,注重培训与科技成果推广相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培训,通过学习和实训,显著提升了我县农村劳动力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培育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村人才,取得了良好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