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职成动态 > 黑木耳“串”起致富路 职业教育跑出“加速度”

黑木耳“串”起致富路 职业教育跑出“加速度”

2019-05-10

   7日,在品滩头、赏杏花的季节,黑龙江日报记者跟随“龙江职教行”记者团,来到“九山半水半分田”、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称的东宁,走进东宁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进行深入探访。

   东宁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是东宁唯一一所集职业教育和成人职业培训为一体的省级重点公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也是黑龙江农业职业经济学院的实验基地,通过与农经院的技术对接,更好地向当地农民传授最新、科学、专业的种植技巧与知识。

做强食用菌实训基地  服务黑木耳产业发展

   走进东宁市职业教育中心食用菌基地,映入眼帘的是排成队的黑色大棚群,揭开一栋大棚的门帘,一串串一排排,列队整齐吊挂起来的白色木耳菌袋,犹如巨型风铃阵,很是震撼。

   “再有一个星期,这些小眼儿就会竞相长出木耳芽了。像这个,肉厚耳圆,口感极佳,相比普通木耳,一斤可以多卖出15元。”东宁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食用菌基地负责人陈钦生指着一个已成熟的黑木耳告诉记者,黑木耳是东宁人的“金饭碗”,家家户户都种它。

   为了保住“金饭碗”,东宁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不断强化与黑木耳产业大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合作,成功打造了“全国黑木耳第一县”“全国十大食用菌产业基地县”,建设了集菌种培育、技术培训、技能实训、科研生产和示范服务于一体的食用菌实训基地,成为黑木耳产业提质升级的助推器。

   “我们将黑木耳产业作为市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依托食用菌实训基地,先后组织职教中心学生开展黑木耳培训16664人次。2018年黑木耳生产规模8.2亿袋,干品总产量3.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3.6亿元,助推了全市黑木耳产业发展。”东宁市副市长闫剑华说。

    同时,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与东宁黑尊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绥阳雨润国家级山产品批发大市场、黑龙江佰盛食用菌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共建示范实训基地园区,形成开放式、集团化共享模式。据陈钦生介绍,学校食用菌实训基地真正达了到服务“三农”的目的,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走出了特色农业发展道路。

实施远程互动教学  创新网络培训模式

    2016年东宁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利用远程网络技术开展技能培训,为东宁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服务。“远程互动教学系统建设共分二期,一期建设职教中心的系统平台、主讲教室及三个所辖镇;二期建设农经院主讲教室、三个所辖镇及10个重点村。”东宁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副校长惠新宇介绍,通过远程互动教学系统建设在东宁市的整体部署,达到了跨空间互联网+教室的新培训方式。

   “我们在种植、养殖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疑惑和问题,通过远程互助教学系统,专家和任课教师可以帮我们实现一对一的答题解惑,解决了我们以往种植、养殖过程中‘有病乱投医’的窘境。”通过学校的农业职业培训,韩宏胜于2018年3月创立了东宁市永胜家庭农场,年度净利润21万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农业带头人。

    远程互动教学系统建成使用后,学校先后举办了远程互动学习8场次,培训农民2653人次,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远程互动培训网络不仅为农民就地就近参加职业培训提供了便利条件,还为我市涉农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惠新宇说。

建设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独特教学品牌

   多年来,学校始终注重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我们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培养教育模式,用全新的理念引领教育教学实践,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学校实际、适合学生特点、贴近工作实际、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办学新路子。”东宁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副校长宫海鹰说。

   宫海鹰告诉记者,学校高标准规划建设了电子商务、汽修、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实训基地,积极探索“双主体育人、双身份培养、双师资教学”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依托东宁达俄通电子商务平台,形成“工学交替、校企共育”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东宁盛泰汽车修理厂也入驻学校,建立汽车养护中心暨汽修实训基地,形成“学校统一分配、专业分别负责”的两级管理育人模式。

   “学校在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基础文化课教学、实训教学、艺体教学和专业课教学四大板块教学改革模式。”东宁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务主任张辉告诉记者,即基础文化课教学的“三十加三五”教学模式,实训教学的“三做三议”教学模式,艺体教学的“五养”教学模式,专业课教学的“六体融合”教学模式,也称之为“三三五六”。

    东宁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通过专业化教研道路,打造独特教学品牌,为职业教育发展跑出了“加速度”。“未来,我们将不忘初心,做好职业教育普惠民生!”惠新宇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