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开展市(村)民家训家风培育工作

开展市(村)民家训家风培育工作

2015-08-17

        奉贤,地处上海的最南端,区域总面积72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5万,素有南上海滨海新城之美誉。相传公元前444年,孔子弟子“孔门十哲”的言偃,曾到奉贤讲学,传播儒家学说,对启迪当时的江南文化产生重要影响,深受奉贤百姓尊崇。清朝雍正四年奉贤设县时,为纪念这位奉贤人民崇奉的贤人,定县名为“奉贤”,寓“敬奉贤人”之意,相伴而生的“贤文化”激励着奉贤儿女磨砺出“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人文品格。
        近年来,奉贤区社区学院从挖掘“贤文化”的内涵着手,紧密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围绕“做贤人、建贤城、扬贤风”主题,积极探索与实践市(村)民家训家风培育工作,大力弘扬优秀传统美德、培育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广大市(村)民把优良传统转化为自觉行动,推动了文明风尚的形成,提升了社区教育水平。
       一、发展背景
        奉贤区市(村)民家训家风培育工作发展背景:

        一是起源于奉贤区南桥镇杨王村的创建全国文明村活动。2006年,奉贤区南桥镇杨王村为了推动新农村建设,塑造文明乡风,发动全村村民家家写家训,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杨王村写家训活动,是从群众自身需要出发,贴近村民家庭实际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带村风的显著成效,提高了村民的文明素质,做到了经济发展和道德建设相匹配,带动了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2011年杨王村成功创建了全国文明村。


         二是紧密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活动,突出了奉贤的区域特色,充分体现了奉贤人文精神“贤文化”的特点。2009年,奉贤区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贤文化”建设促进区域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敬奉贤人,见贤思齐”这一彰显奉贤人文精神、把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内涵有机结合起来。奉贤区于2011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区提名资格”,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传递并发挥作用。市(村)民家训家风培育工作作为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切口小、立意高,又契合了“贤文化”的传承弘扬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社区教育接地气的载体与抓手。奉贤区“贤文化”为市(村)民家训家风培育工作提供了文化土壤、历史渊源和思想基础。
       奉贤区市(村)民家训家风培育工作是奉贤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活动中的一项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作,旨在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弘扬“贤文化”,让家风促民风,以民风扬贤风,进一步提高市(村)民文明素质,全力构建积极向上向善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基本做法
        奉贤区社区教育开展市(村)民好家训好家风培育工作的基本做法:
      (一)组建社区教育三级教育网络,形成推动力

       奉贤区社区学院于2011年起邀请了区内热爱社区教育的专家、在职和退休的教师,组建了区域层面的区社区教育志愿者教师讲师团,在各镇、开发区社区学校成立了“志愿者教师之家”,在居委会、村委会、企业的市民学校、村民学校、职工学校聘请了社区教育宣讲员,形成了区(讲师团10人)---镇、开发区(志愿者骨干教师80人)——居(村)委会(宣讲员185人)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围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贤文化”,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深入开展家训家风培育工作。仅区社区教育志愿者教师讲师团在2014年上半年深入到各镇、开发区开设好家训好家风讲座、培训60余次,参加讲座、培训的市(村)民人数近7000余人。


       (二)聚焦家训家风的提炼和深化,探求原动力

        奉贤区社区学院组织社区教育专家编写社区教育“贤文化”读本,在编写过程中,社区教育教师从文化、理论、实践等层面对好家训的传承进行了深入探究,对好家风进行了提炼和深化,探求原动力,为好家训好家风培育工作提供历史传承的史料研究和理论支撑。如编写了《奉城古城贤史》、《魅力古镇金彩庄行》、《源源流长的滚灯文化》、《奉贤民福地区革命史》、《宅基课堂读本》、《文明在你身边》等,在社区教育读本中充分挖掘“贤文化”中包含的好家训好家风,如先后挖掘与发现了奉贤地区向上向善的《泰日朱氏家训》、《庄行庄氏家训》、《新寺赵氏家训》《头桥周氏祖训》、《平安仁美堂规训》等,它既为开展市(村)民家训家风培育工作提供了鲜活的教材,且推动了市(村)民家训家风培育工作向深层次推进。


        (三)开展好家训好家风系列活动,提升吸引力
         一是请社区教育志愿者教师讲师团成员全国优秀志愿者张惠老师,每周在奉贤广播电台开设的《张惠老师谈家教》品牌栏目中,谈好家训好家风,增强好家训好家风的影响力;

          二是通过“三校一堂”,即市民学校、村民学校、职工学校、宅基课堂,开设好家训好家风培训工作,扩大市(村)民的参与率;


         三是各镇、开发区开展评议好家训、讲述好家风小故事活动,不断扩大延伸好家训好家风的激励引导作用,形成积极向上向善的好家训好家风;
        四是组织奉贤区老年学院学员结合“相约滨海之夏”等各类演出,将好家风小故事进行宣传展示,寓教于乐、为群众所喜闻乐见,逐渐自觉形成好家训好家风;
       五是组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市民大培训专家讲师团,每月深入10个镇、社区,2个开发区开展文明城区创建督导与家训家风培育工作检查,促进了市(村)民家训家风培育工作。
      通过以上市(村)民家训家风培育工作系列活动,提升了好家训好家风的影响力、吸引力,真正使好家训好家风成为家庭成员的道德规范、行动指南,并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学习实践中,不断内化于市(村)民的心、外化于市(村)民的行,潜移默化地引领市(村)民“做贤人、建贤城、扬贤风”,推动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
       三、工作成效

     (一)家训家风培育,强化了道德感。社区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抓市(村)民精神文明建设、抓道德教育。市(村)民家训家风培育工作,通过好家训好家风的传承与弘扬,强化了市(村)民的道德感。如:尊老爱幼、孝顺长辈、关爱邻里、与人为善等这些“贤文化”中传统的好家训好家风,是教育子女、处理各种家庭矛盾的治家法宝。在奉贤区开展的市(村)民好家训好家风培育工作中,截止到今年9月征集到的好家训、治家格言88443条和好家风小故事5801个,这些好家训、好家风小故事均潜移默化地促进了良好社会风尚、家庭美德的形成,强化了道德感,端正了家庭成员品行。


       (二)家训家风培育,汇聚了正能量。写家训、用家训、培育好家风有利于提高市(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通过好家训好家风征集评比活动,市(村)民都觉得家训的内容与字数不多,但它是一个家庭思想精神的象征,是一个家庭文明程度的标志。特别在当前的社会里,写出家训是自律,亮出家训是他律,在种种约束之下,抑恶扬善,汇聚了正能量,弘扬了正风正气。
       (三)家训家风培育,形成了好风尚。家训是群众自己撰写的、自家提炼的,最终是自觉遵循的,解决了群众自我教育问题,并将教育主体回归到“家庭”这一群众自我教育最基础的单元。社区教育面对广大的市(村)民,通过家训家风培育,努力汲取家训家风中的营养,用好家训好家风的力量来实现家庭成员的自律约束,弘扬“贤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向善向上的社会文明风尚。
          四、反思与展望
       (一)须不断突出社区教育的实践性。好家训好家风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对于道德建设平台依托的回归。道德必须进人心,让道德成为习惯,好家训好家风培育体现道德建设抓到了最贴近人性的切入口,强化了道德的自律要求,强化了道德建设的知行统一。弘扬好家训好家风可潜移默化传达社会规范,可春风化雨传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润物无声引导道德回归、价值重塑。不断突出好家训好家风的实践性,应该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需着力凸显社区教育的群众性。好家训好家风培育体现了道德建设植根群众,体现了启发自觉、时代精神、形式多样、言行一致的趋势。奉贤区在市(村)民家训家风培育工作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探索,多措并举,结合了志愿服务、邻里守望、互助互爱,文明城区创建等,努力找准与市(村)民思想的共鸣点、与市(村)民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市(村)民接地气,传承了好家训,讲述了好家风,得到市(村)民的广泛认同。着力凸显教育活动的群众参与性,必然是社区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要坚持呈现社区教育的长期性。家训家风培育工作作为社区教育的有效形式,是一项潜移默化、滴水穿石的长期工程。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这是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24字“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落实。奉贤区社区学院在社区教育中开展市(村)民家训家风培育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初步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培育形式还不够丰富,征集的家训大多直白质朴、智慧经典的不多,好家风的形成还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核心价值引导等,这说明提高市(村)民文明素质任重而道远,是社区教育要坚持的一项长期工作。
        奉贤区社区学院对市(村)民家训家风培育工作,将在过去实践与探索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不断深化家训家风培育工作,坚持常抓不懈,使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作为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让“好家训好家风”培育活动融入社区教育始终,深入到每个社区,每个居委、村委,每个企业、每个家庭,努力营造“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的良好氛围,让社区教育成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群众性教育活动,努力形成弘扬“贤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