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双辽市茂林镇新发村盛立国——
流转了近4万亩土地种粮,带动4万多人受益;他研发的“玉米高产种植方法”、“种粮食真空低温干燥塔”、“齿式玉米切雄机”等技术和设备获得了国家专利;他改变了传统玉米种植模式,在轻碱沙地上创造出亩产872.5公斤好成绩;他两年接待了3.5万多人次参观学习,把“玉米高产种植方法”免费传向全国……
湖南省岳阳市屈原区风凰乡河伯潭村杨莉——
20多年来,她带领农民科技种田,将现代生物育种、细胞繁育技术等高科技引入农村,建成了大型生物工程实验室,
成为当地现代农业的领军人物。带动1080户农民加入栀子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人均增加收入1800元,其中有20%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陕西省凤翔县陈村镇槐北村张凌云——
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开始创业发展养殖业,参加职业农民培训学习后打开了思路与视野,现在不仅养猪上万头,还带头发展循环农业,把猪粪变废为宝,用沼液浇灌蔬菜,形成一个“菜-饲-畜-沼-肥”五位一体的农业循环新模式。
四川省青川县孔溪乡赵海伶——
1988年出生的她,21岁创建了“海伶山珍”淘宝店。8年间,她从一个小网店发展成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的“全球十佳网商”,成为当地农村电子商务第一人。她带领百余户
山区村民走出大山、创业致富,通过网络为大山打开一扇大门。
队伍壮大前景可期
“要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在2017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职业农民提出期望和要求。我们欣喜看到,一大批“老把式”经过培育后变成了新农民,一大批高素质的青年农民成长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领办人,一大批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加入到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中。
中央肯定了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培育方法,健全工作体系,大大加快职业农民培育的进程。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充分发挥培育主渠道作用,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公益性教育培训资源和农业企业、农业园区等社会化教育培训资源,各种力量参与职业农民培育形成合力。政企联动、农民田间学校、产教融合及农民学院等各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百花齐放。
新型职业农民规模迅猛发展,职业能力显著提高,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生产经营效益显著增强,农民职业化进程大举推进,实现了由“身份”向“职业”的重大转型。
从农业补贴、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到社会保障措施,新型职业农民享受到的扶持鼓励政策也越来越多,真正体验到了这一职业身份带来的尊严。
成就
●全国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430万个(家),新型职业农民1500余万名,覆盖农户超过7000万户,吸引各类返乡下乡人员达700万人。
●2017年,中央财政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专项资金增加至15亿元,地方各级财政投入突破10亿元。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现代青年农场主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可领补助。
●全国共有2452所农业广播电视学校、541所涉农职业院校、15.1万个农技推广机构,7万名培育教师。全国师资库入库师资63033人,已登记入库基地总数达到8847个。
●2017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00万人,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7.19万人。
●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上线运行,中国农技推广APP上线专家和农技推广人员19.5万人,云上智农APP上线农民用户44万人,有效解答农民问题33万条,发布全国各地农情图文信息40万条。
典型
●湖北、江西、陕西等正式登记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家庭农场联合会。北京、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湖北、陕西、广西等省(市、区)先后举办新型职业农民或青年农场主技能大赛、创业大赛、产品成果展等赛事展会。
●浙江省实施“农创客”计划,累计支持2000多名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从事种养业的占76%,从事农产品销售和配送的占23%,他们95%都是“80后”。
●广东省开展2017年百佳新型职业农民表彰活动,并在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上集中授牌。
●山西省开展名师讲名课活动,结合本省农业产业区域特色,参考国家示范性教学课程标准设计,高清录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精品课程。
●四川省崇州市引入农业职业经理人302名,形成“农业专家+农业职业经理人+生产基地”科技服务模式。
展望
●推进和落实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指标体系。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扩大工程覆盖范围,开展整省、整市、整县示范推进,采取农学结合、弹性学制、学分累积等方式,推动新型职业农民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
●举办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大会和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成果暨产品展示会,为新型职业农民搭建发展服务平台,推动跨地域交流与合作。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信息化服务云平台,实行专家团队、师资队伍、优质培训资源线上线下融合,让职业农民搭上“互联网+”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