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凤翔县每年农历的三月二十五有一个盛大庙会,苏爷庙会。小时候那是年年都跟着父母赶庙会,后来上了五六年级了,就和一帮子小伙伴自个就去赶庙会了。那场面可是热闹,小吃、杂耍、商品交易,应有尽有,这也成为了儿时的一大乐趣。
起初我一直以为这个苏爷庙会是敬奉苏东坡的庙会,因为我们凤翔县的东湖就是苏东坡当年在凤翔府任判官的时候主持将以前的饮凤池扩建的,至今凤翔东湖里面还有苏公祠。作为凤翔本地年轻人,我一直还以为这苏爷庙会是为纪念苏东坡而盛行的,前几天在网上看了一篇杂谈才知道并非如此,因此整理了一下这个故事分享给大家。
传说清朝时期,凤翔府城西南六公里有一个村叫西指狐村(现在的西指挥村),村里有一年轻人叫王骞,年三十出头,虽已娶妻多年,但并无子嗣。据说是康熙二十年七月的某一日,王骞早上套上牲口去南原岭犁地,南原岭距离村子八里。因离家较远,所以中午不回来吃饭,由媳妇送饭到地里吃,以节约时间,提高干活的效率。这天中午,王骞的媳妇王张氏蒸了些油花馍,熬了些麦仁稀饭,炒了些豆角菜,收拾好就提着给丈夫送地里去。但是她自己也没吃饭,准备到地里和丈夫一块吃。到了地里后,将饭放在树荫下,便喊王骞过来吃饭。王骞说:“等犁完这一趟回来再吃。”于是王张氏就在树下边乘凉边等着丈夫。
这时,从岭子南边过来了一个人,身材高大,体型微胖,面色黝黑,双目炯炯,络腮胡子,看年纪已有五十多岁。他走的特快,风尘仆仆,满头大汗,来到树荫下,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连说:“热死了,累死了,饿死了!”看到地上有吃的,络腮大汉便说:“可否赐我一口”?王张氏说:“我家掌柜的也累了一上午了!还没有吃饭了”。
这时,王骞也停好牲口过来了,听说络腮大汉要吃饭,便说:“都是些媳妇做的粗茶淡饭,看你也是饿了,刚好有两个人的饭,一起吃吧!”又转头对媳妇说:“算了,你还是回家再去吃吧,看这位大哥也是饿坏了”。那络腮大汉说道:“那我就不客气了!大兄弟”。
于是两人边吃边聊。
王骞问:“大哥,看你这衣着打扮,也不象个普通人。这荒郊野岭的,你这是从那里来,要到那里去啊?”
络腮大汉说:“我家就在凤翔府城西,因去蜀中办案返回,路过此地。”
王骞说:“你在府衙当差?”
络腮大汉说:“是也不是,算是吧!”
王骞似懂非懂,心想:“这人说话真是奇怪,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么,怎么还算是了”,不过也不便多问。
说话间,饭便吃完了。王骞问:“大哥,吃好了没?”
络腮大汉说:“今天的饭真香,咥饱了!我还有要事在身,不便久留,今日恩情,日后必当重谢”。王骞说:“随便一顿饭而已,还谈什么谢不谢的了”。络腮大汉说:“那就先告辞了,后会有期!”说完径直朝北走了。
田间地头吃个饭的事,谁还会一直记得了。这事就这么过去了,也被王骞渐渐淡忘了。时光飞逝,一晃三年过去了。这年春季三月廿五,凤翔府城隍庙赶会,王张氏对王骞说:“好久没去府城了,咱们去转转吧!顺便求城隍爷给咱添口人!”王骞本不想去,但拗不过媳妇,就答应了。
第二天他们早早吃过饭,就直奔府城而去。西指狐离凤翔城也不远,也就一个多时辰的脚程,没多久就走到了。这天正好是正会,庙上唱大戏,还有小曲,台口正对着城隍庙。庙会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卖香、卖表纸的,卖小吃的,卖农具的,打把式卖艺的,好不热闹。
王骞夫妇买了香表,恭恭敬敬的拜了城隍爷,并说了他们的心愿。拜完城隍后,他们便去逛庙会了,东看看,西瞧瞧,并买了不少家里用的东西。正当二人逛的不亦乐乎的时候,王骞感觉肩膀被人拍了一把,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络腮大汉正笑咪咪地看着他。络腮大汉见他心有疑惑,便说:“恩人,你还记得我吗?” 王骞觉得此人好生面熟,就是记不起来,于是便摇摇头。络腮大汉说:“你真是贵人多忘事啊,三年前我在南原岭吃过你媳妇做的饭呀!”王骞这才反应了过来,说:“哦,想起来了,原来是你呀,大哥!”
络腮大汉说:“我年年在这等你,盼你来,就是没看见你。今年你终于来了,等的我好心急啊!既然咱又见面了,那中午我请你两吃个饭吧!”
“不了,大哥,我和媳妇还要赶路回家哩,走回去也要一个多时辰了”,王骞笑道。
络腮大汉说:“大兄弟,你就不要客气了。”说着连拉带扯就把王骞夫妇带到了一个酒楼内。
坐定后,店小二给他们添了茶水,络腮大汉点了菜,边喝茶边等上菜,边聊天。
闲聊间,王骞问:“大哥,你家在城西哪里?”
络腮大汉说:“就在城隍庙。”
“你是道士还是……?”王骞纳闷了,这谁家还在城隍庙的了。
络腮大汉说:“算是吧!”
王骞哦了一声,继续问道:“敢问大哥尊姓大名?”
络腮大汉说:“就叫我速报司吧!”
王骞很好奇,心里想道:“速报司这名字好生奇怪呀!这姓氏里面好像也没有个姓速的吧,或许是姓苏吧”,便又问:“那你在城隍庙都管哪些事啊?” 速报司说:“我就是城隍爷身边一个跑腿的,和这里的店小二差不多,专掌善恶因果报应。”
王骞听到这句话,他心中一惊:“听村里老人讲,城隍爷身边有七十五司,其中就有一个叫速报司,专门督办善恶报应案件,莫非眼前这位就是正真的速报司,显灵了?”想到这,王骞拉住媳妇一起赶紧跪倒在地,说:“原来是速报司显圣,都怪草民有眼不识泰山”,说着给速报司磕起头来。 “做啥嘛,我今天是来报答你当日滴水之恩的,磕头做啥,赶紧起来说话”,速报司赶紧把二人搀扶起来
这时,店小二已把菜上齐。 速报司给王骞夫妇斟满酒说:“来,我先敬二位一杯,以表当日的谢意。”
王骞说:“速爷你是庙里人,能喝酒吗?”速报司说:“今天见到两位恩人,我高兴,开戒了!喝两杯,没事的”。酒过三巡后,速报司说:“你们有什么困难可以对我讲,我能帮的尽量帮忙”。王骞说:“日子过的挺好的,没啥困难”,这时王张氏低着头说:“就是缺个娃娃,结婚好多年了,一直没有娃娃”。
速报司一听哈哈大笑,说:“你们命里有娃啊,不但有,而且有两个!娃的名字都已取好了,大的叫金平,小的叫银平”。二人一听喜出望外,连说:“谢谢速爷,谢谢速爷!” 速报司说:“谢什么呀!我有恶必罚,有恩必报,人在难时给一口,胜似富时给一斗,你们在我困难的时候帮了我,是我的恩人,我帮你们这个忙是应该的,不必谢”。吃完饭后,二人便和速报司话别就回家了。一年后,王骞夫妇果得一子,取名金平。两年后,又得一子,取名银平。而且子孙后代人丁兴旺,成为当地一大旺族。
话说又到一年三月廿五城隍庙会,这天,王骞夫妇带着两个孩子去城隍庙还愿。还完愿,刻意想找一下速报司,便向庙里的道士问:“师父,速报司速爷住在何处?”道士指着城隍身边的一位神像说:“就在这里”。
王骞夫妇一看,这不是一尊神像吗?模样倒是和几年前见到的速爷一模一样。于是又问道:“速爷他本人在何处?”道士惊讶的说道:“什么本人?城隍庙速报司就这一个,已经在这都几百年了!”
王骞心想:“难道几年前见到的速报司是速爷显圣了?”带着疑惑,王骞夫妇给速报司上了香,三叩九拜后才起身离去。
回到村里,左邻右舍挤在一起说赶庙会的所见所闻。王骞夫妇比较实在,有什么说什么,于是他们和速报司的这段奇遇被他们和盘托出。加之二人婚后十多年才得一子,人们便深信不疑,对速报司更是崇拜至极,每逢城隍庙会纷纷去祭拜速报司。王骞和速报司的这段故事很快就在当地传开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就传遍了整个凤翔府。速报司被传得越来越神,他不仅能秉公行正,还能惩恶扬善,聪明正直,报应霎霎,俨然就是包公在世了。
这下不但老百姓拜,就连各县大小官员也拜,风头都盖过了城隍爷!渐渐地,在城隍庙,速报司倒成了主角,城隍爷成了配角。在府城隍庙扩建时,又修建了速报司庙,速报司即开始单独供奉,独享人间香火。那时识字的人不多,文字记载很少,全凭人们口口相传。传来传去,速报司被传成了“苏鲍思、苏报司”等不同名称,“速爷”也被传成了“苏爷”,“速爷庙”则成了“苏爷庙”,甚至有人将“速爷”和苏东坡联系在了一起!而且好多人只知道凤翔有速爷庙,而不知有城隍庙。
这便是凤翔苏爷庙的故事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