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凤翔 > 阎鸿章---两当兵变中的凤翔人

阎鸿章---两当兵变中的凤翔人

2018-07-06

       2016年3月,在兰州工作的凤翔人阎润虎携家人赴陇南市两当县,参观两当兵变纪念馆,女儿阎晓兰看到一张习仲勋与四人合影的照片,惊讶地说:“爸爸快看!照片里的阎鸿章不就是我爷爷?”其实,阎晓兰的爷爷叫阎鸿列,她小的时候爷爷已经去世,对爷爷的名字记忆不清。经女儿这一问,阎润虎引起了注意,再看照片说明,合影的五个人分别是习仲勋、刘书林、张秋臣、阎鸿章、刘希贤。阎润虎告诉女儿:“阎鸿章应该是你大爷。”阎润虎对大伯的过去并不怎么清楚,也无法判断与习仲勋合影的阎鸿章是否是自己的大伯。回到兰州后,他把这一消息电话告诉凤翔老家人,阎鸿章的三子阎明虎及整个家族为之兴奋。
  2017年10月,阎明虎前往两当县了解情况,两当兵变纪念馆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但对照片中的阎鸿章是不是凤翔人无法提供任何信息。工作人员告诉他,照片来源于凤县,并复制了一张合影的照片作为纪念送给了阎明虎。
  2018年1月,阎明虎两次去凤县、凤州。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他找到了合影照片中刘希贤的长子——凤县物价局退休干部刘国光。刘国光讲述了照片拍摄的经过,并表示听父亲说过阎鸿章就是凤翔一带人。阎明虎回来后,又走访相关人士,结合两当兵变史料,最终梳理出一段被尘封的历史。
  阎鸿章是凤翔县横水镇尹稼坞村人,1909年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农民家庭。他自幼聪慧,少年时就读于本村学堂,13岁到凤翔学生意。作为长子,父母对他寄予很大的期望,希望他学得本领,中兴家业。在凤翔的几年里,他眼界开阔了,见识增长了,家庭这个笼子锁不住他,他想在大千世界闯荡。
  他做生意的时候,认识了驻防凤翔的国民二军十三混成旅某连连长李瑶纯(凤翔糜杆桥人)。17岁那年,阎鸿章不顾父母反对,毅然决然地来到李瑶纯的连队,做了李瑶纯的勤务兵。在部队,他待人和善,手脚勤快,做事认真,深得李瑶纯的赏识。几年后,李瑶纯把自己的堂妹李月秀许配给了阎鸿章,1930年正月成婚。
  1931年下半年,阎鸿章与家人不打招呼,撇下父母妻子,悄无声息地随着队伍离开了凤翔。阎鸿章五弟阎笃回忆:那段时间,只要官路上有队伍经过,母亲就会拖着自己,说道:你哥丢了,跟娘寻你哥去,但每次都是无果而终。直到第二年春末,哥哥终于回来了,他好像得了病,在家里养了好长时间,叮咛家人,别向外人提说自己的事情。后来,听长辈们说,哥哥是随队伍去了凤县。他们的队伍由凤州到两当后反正,反正队伍北上向边区进发,到达麟游东北部某地宿营时,遭到土匪伏击,大多数人牺牲了。老人们说:德庆(阎鸿章的小名)这娃命硬,从死人堆里捡了一条命回来。阎家人虽然知道阎鸿章的一些细节,但丝毫没有想到这段离奇的失踪,是他跟随习仲勋组织参与两当兵变,走上革命道路的一段经历。
  1929年,习仲勋受中共陕西省委派遣到陕西警备第三旅二团一营搞兵运工作。1931年5月,一营移防到了凤翔县城,与阎鸿章所在国民二军十三混成旅某连相互交往,阎鸿章结识了习仲勋、刘书林等人。在习仲勋等人的影响下,这位进步青年对革命产生了极大的向往,后经刘书林向营长王德修引荐,阎鸿章来到了一营,在营部当司务长。据《习仲勋在宝鸡》记载:王德修营到达凤翔后,远离旅团部,兵运工作十分便利,全营党的工作有了加强,四个连中三个连的士兵支部都有十几名党员,士兵群众发动得很广泛。由此可见,一营在凤翔时组织发展活跃,阎鸿章应该是在这个时候被发展成为共产党员的。
  1931年11月,一营奉命移防凤县,营部、一连、机枪连驻扎县城凤州,二连驻扎双石铺,三连驻扎两当杨店。在凤县驻防后,阎鸿章主动结交地方进步人士,积极开展兵运和党的地下工作。陕西省档案记载刘希贤的回忆文章:“1931年习仲勋随敌军一个营到凤县驻防,营部设在凤州,营长叫王德修,习仲勋那时不到20岁,在营部当文书(即做地下革命工作)。因我在凤州城里文昌宫模范国民小学教书,部队住定后,司务长阎鸿章到学校游玩认识了我,以后习仲勋也到学校来玩。经阎鸿章介绍,我们一见面就很投机,以后又和排长张秋臣、连文书刘书林等人相识,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日子久了我们五人就成了好朋友,并结为‘金兰’异姓兄弟,照了‘金兰’纪念照,每人一张,这样一来我们更为密切,经常在一起玩耍闲谈。他们经常到我家里来玩,有时在我家中开会,有时也约些同事在我家吃饭饮酒,借此开展工作,以至把全营士兵都赤化了。”由刘希贤回忆可以看出,一营党委的地下工作,在刘希贤的支持和掩护下,利用吃饭、喝酒、娱乐、玩耍等形式在不断地秘密进行兵运和兵变准备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不言而喻,阎鸿章在兵运和兵变的前期做了一定的工作,应该是习仲勋组织兵运和兵变工作的重要成员,这张合影照片是他开展兵运和参加革命工作的历史见证。
  经过艰苦努力,一营党的地下活动发展了30多名共产党员,全营从营到连、排、班都建立了支部,该营逐步被地下党所控制。1932年初,传闻一营要开往甘肃徽县与二营换防,发动兵变的条件基本成熟,营党委立即召开会议,决定趁换防之机举行兵变。经向陕西省委汇报,省委同意兵变计划,并指示兵变后将部队拉到旬邑与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刘志丹部会合。
  省委派省军委秘书刘林圃为特派员,交通员张克勤做向导。刘林圃到达凤县后,召开营党委会议,决定在甘肃两当县城宿营时,于午夜12时举行兵变。1932年4月1日拂晓,一营一连、二连和机枪连随营部向两当移防。当日黄昏,部队行至甘肃两当县城宿营。2日零点,习仲勋、吕剑人、李特生、许天洁等率领全营300多人在甘肃两当举行起义。2日上午,起义部队到达两当县太阳寺休整,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许天洁为作战总指挥、支队长(兼三连连长),习仲勋为政委,吕剑人为一连连长,高瑞岳为二连连长,左文辉为三连副连长,阎鸿章为支队司务长。2日下午,第五支队从太阳寺向北继续进发,经通洞峪、赤沙、香泉,沿千陇边境进入陇县八渡、娘娘庙一带,继而又进入千阳县的高崖、麟游县的花花庙,第五支队沿途与围堵敌军多次作战,取得胜利。
  第五支队行至甘肃省灵台县蔡家河东梁,与国民党军杨子恒部遭遇,双方激战,相持不下,为保存实力,改变行进路线,绕道麟游北部的页岭东进,经崔木到达岳御寺休整。没有料到,宿营地正是土匪王结子的老巢,王结子以为是剿匪的部队,随调二三百步骑兵三面围击,经过激战,第五支队终因寡不敌众,伤亡惨重,兵变失败。
  兵变失败后,阎鸿章死里逃生回到了家中,他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忍饥挨冻、心力交瘁、极度疲乏,回家后就大病一场,一病就是半年。
  两当兵变对23岁的阎鸿章来说,是一次革命的洗礼,在枪林弹雨中,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两当兵变失败后,他与习仲勋、刘书林等失去了联系,与地下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他短暂的革命生涯,尘封在历史的记忆中,直到与习仲勋等人合影的照片出现才逐渐为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