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辣椒丰收时
——南指挥镇嘉禾庄园秋收见闻
麦苗返青之时,嘉禾庄园的辣椒成熟了。远离村庄,略显寂寥的庄园又热闹了起来。伴着午后暖融融的阳光,日前笔者走进嘉禾庄园,与乡亲们共话丰收。
企业:“‘基地+种植户’是
经营好方式”
张蕊,嘉禾庄园负责人,一个十足的“女汉子”,性格热情开朗,走路一阵风,办事干脆利落。工人们说“别看人家年轻,还是个女的,但能管这么大个摊子,不简单!”
见到张蕊时,她正准备下地。一袭黑衣,戴着遮阳帽、口罩、手套。“女人嘛,爱美是天性,地里风吹日晒的,还是要保护一下。”
“今年我们300亩地,241个棚全部种的是辣椒:黑线椒40亩、黄线椒40亩、‘大螺丝’180亩、‘二炮’40亩。”说起种菜,张蕊心里有一本账。“今年辣椒种得早,九月份天气也好,辣椒长势不错。另外由于寿光遭灾,今年市场菜品供应相对短缺,最近菜价还可以。”
言语中可以看出张蕊对今年的生产经营状况比较满意。张蕊是渭南人,嘉禾庄园是南指挥镇太尉村去年招商引入的农业产业化企业。
农业尤其是种植业,投资大,周期长,容易受天气影响,不确定性因素比较多。从事这一行当多年,张蕊深有体会,像今年这种量价齐涨的年份不多见。
丰收之年也有幸福的烦恼。“今年我们的货走了西宁和成都。新疆、兰州的一些老客户也打电话要货,可是咱没有那么多的量啊!”市场好,但没有货,不能不说是损失。
人勤快,天帮忙,根据第一茬采摘量测算,今年嘉禾庄园三个品种辣椒亩产量都在5000斤以上,可是依然满足不了已经拓开的市场。张蕊说,种植面积不能再扩大了,不然她根本管不过来,务辣椒也是个相对精细的活。再者面积大了,风险也就大了,她不得不考虑。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把“丢了的钱”捡起来?张蕊一直在思考。她说,最好推行一种“基地+种植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农户投资建棚,嘉禾庄园提供技术指导,和农户签订包销合同,这样既可分摊风险,又能占有市场,一举几得。
要推开这种生产经营方式,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当地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老年人要做务设施蔬菜有点勉为其难。不过好消息是,已经有人和她洽谈过承包大棚事宜。忙过这一茬,她准备和镇村一起,动员一部分群众和她一起干。
客商: “凤翔辣椒就是好”
好货不愁卖。产自凤翔的“嘉禾庄园”牌辣椒真是这样。
阴方平,渭南人,四川雨润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一级批发商。听乡党们说嘉禾庄园的辣椒好,他和一个合伙人10月15日就到了凤翔,辗转找到嘉禾庄园。“凤翔辣椒色泽亮,条直且长,膘厚。我来一看就确定要货了。”
可是他们来晚了,西宁菜商闫师傅10月2日就来了。头茬辣椒一开摘,闫师傅就以每天10吨的量往西宁发货。阴方平刚来那几天,根本插不上手,急得他给张蕊提意见。
“来的都是客,阴方平还是乡党,可是我们每天只能产出10吨货。”张蕊说。没办法张蕊只好和闫师傅商议,好说歹说,达成协议:每给闫师傅发2车,给阴方平发1车。
“最近几天就按这个顺序和量组织发货。阴方平还不满意,可是没办法,我们的分拣车间、劳力不允许每天走更多的货。车间要考虑扩大。”张蕊也很无奈。
不满意归不满意,但嘉禾庄园的黑线椒,确是最近发往四川蒙阳市场的品质最好的辣椒。这么好的货阴方平舍不得,只好住在嘉禾庄园等着发货。
来自白银市会宁县的曹师傅,经营着一辆解放牌卡车,他跟随闫师傅拉菜已有十几年了,卡车都换第二辆了。
曹师傅说,每年辣椒成熟期,他都要跟着老闫把主产区跑个遍,从甘肃靖原县一路向东,到定边,再到渭南……今年,第一次到凤翔。“凤翔是个好地方,平天平地,土地肥沃,辣椒长得太好了,长长的,直直的,这么好的辣椒少见!”
菜商闫师傅这些年一直采购张蕊公司生产的辣椒,从渭南跟到了凤翔。在等待装车的空闲时间里,闲不住的他提个竹笼钻进棚里帮着摘辣椒。看得出来,主客之间相当的熟悉信任。“我把嘉禾第一茬辣椒已经给拉完了,现在等着第二茬。”
群众:“家门口能挣钱真方便”
嘉禾庄园最近用工多,上班时间紧。
“11月底采摘必须全部结束,不然12月初海南椒一上市,价格就要走低。”多年经营,张蕊对行业规律掌握得很清楚。“从采摘开始,60多个工人,早上七点半上班,中间吃午饭、晚饭各休息一个小时。大多数时候要干到晚上八九点。”
“当然在工资方面我们也很灵活,多劳多得。采摘工是小时工资制,男工每小时8元,女工每小时6元。分拣和装车工实行计件制。分拣包装有十几个人,一天完成大约300件,每件3.5元;装车4个人,装卸费每车300元。算下来大家都不少挣!”
在嘉禾庄园,笔者看到几辆翻斗车满载青椒不停地穿梭于地头和车间。
大棚里面,辣椒杆粗叶旺,长势喜人。几十个工人手提竹笼采摘辣椒,每摘满一笼,就从大棚侧面递出去,外面装车的人接过来倒在车厢里,绿油油的陇椒泛着亮光,煞是可人。
包装车间,辣椒堆得像小山。工人们挑出残次品,把辣椒按把整齐,装在纸箱里。
吴大妈是南指挥镇太尉村五组人,今年63岁,身体刚健,手脚麻利,在包装车间负责打包。
“最近忙滴很,一天要装一大汽车辣子,手脚慢了要加班哩!”吴大妈说,“在这里干了二年了,去年从棚建起一直干到过年前,有一百多天,挣了好几千元。今年前半年在外地,干活是从摘辣椒才开始的,干了16天了。”
“多了七十多,少了五十多,看装箱子多少,情况不等。”说起收入,吴大妈很坦然,也颇为满意。她说,这个年龄去外边打工没人要,在家里闲着也不是个事。这活不重,她能干。再说一伙人有说有笑在一起干活,好多年都没这么热闹过,家门口能挣钱真方便!
整整一下午采访,嘉禾庄园丰收景象尽收眼底。最感欣慰的是对于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民脱贫致富,政府、企业、群众都有思考,大家都在同心探索更好更持续的发展方式。
丰收要靠产业实。一个好的产业必然是和当地的实际相结合,和市场需求相契合。张蕊说,“西瓜+辣椒”的轮作模式已经实践多年,技术成熟,销售渠道畅通。目前要做的是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提高产品品质。今年她想试种50亩莲花白,这样好配货,风险也能更小一些。
丰收要靠年轻人。各级都已关注到这个问题。相信只要有实实在在的比较效益,青年人的回归是迟早的事。张凌云、刘海峰、张小锋……这些优秀青年不是都回来了吗,而且都闯出了一方天地。
“真丰收,就是要一点带动一大片。一个人带动一群人。”南指挥镇党委书记雒恩雄说,真丰收要靠大家扎根农村,着眼实际,找准症结、研究办法、解决问题,一步一个脚印奋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