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这里的农民为何爱学习

这里的农民为何爱学习

2019-09-08



这里的“五位一体”农民学习培训模式,早在2014年就被农业部认定为十大模式之一,并在全国多地推广;这里的农民,受邀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和“中国乡村之声”节目录制,讲述学习体会——

“我初中就上了7天,感觉自己实在不是学习的那块料,背上书包就回家了。”说这句话的是凤翔县久盛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海军。回想起自己当年的冲动,皮肤黝黑的卢海军掩饰不住内心的悔意。他说,“走出校门后,我搞过装修、养过猪,最后都赔得一塌糊涂,吃尽了没文化的亏。”后来,凭着吃苦耐劳的秉性,卢海军自己摸索经验种植大路菜,规模越来越大。如今,卢海军的农业合作社种了200多亩蔬菜、200多亩苗木和100多亩中药材,年产值超过300万元,他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能人。

然而,“能人”心里也有遗憾:“如果当年好好学习上个大学,我肯定能少走很多弯路。”2016年,听说县农广校开展职业农民培训,他放下手头的生意就报了名。两年的初级培训结束后,他紧接着报名参加中级“职业农民”的培训。走进离开已久的课堂,卢海军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上课爱打瞌睡、总想逃课,而是每节课都听得津津有味。  

 

初级培训一年600个课时,业务繁忙的卢海军却一节课都没缺过;就连学校组织去宁夏、甘肃参观,他都没落下。周围人不理解,总有人问他:“你现在出去学习一天,耽误一天生意,至少少挣一万元,干吗还去受这罪?”卢海军总是认真地回答:“落下的课,迟早都要补。我现在才补完初中的课,还有高中、大学的课要补,不学习,永远走不远!”

 

在凤翔农民中,爱学习的远不止卢海军一个。在凤翔县恒丰昌农业耕播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亚明的车上,始终放着一个纸质笔记本。作为凤翔县首批高级职业农民,彭亚明说,是继续教育让他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彭亚明曾是一个包工头,属于先富起来的那一批。然而,就拿他的话来说:钱挣得越多,心里越没有方向。短暂的停滞后,他重整旗鼓,带着100余台大中型农业设备,投身现代农业,干一行爱一行;几年来,除了取得职业农民的最高学历外,他还获得高级农艺师、高级农技师证书,在宝鸡市职业农民技能大赛上获得第一名,他自己制作的课件在陕西省职业农民技能大赛上获得最高奖,被聘为陕西省农业储备人才。

 

记者在凤翔县农宣中心了解到,近年来,凤翔县针对农民的技术培训达到6.7万人次;培育职业农民5.2万人次,已有1240人取得职业农民资格证书,成为现代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力军。

对于凤翔苹果种植大户王雨嘉来说,他的校友圈既有大学同学圈,也有农校校友圈,大学同学给他提供最新的农业种植技术及供求信息,农校的校友则是他日常生产的好帮手。1991年,王雨嘉从吉林农大毕业后,没有像别的大学同学那样留在大城市、找个好工作,而是做了一名勇敢的“逆行者”。他回到家乡凤翔,从种植二亩苹果开始,把大学课堂学到的知识一点一滴应用到实践中。多年蛰伏后,2014年,他创办了规模为150亩的苹果科技创新试验示范基地,并在基地建成全市第一家农民田间学校,向周边农民推广示范水肥一体化、砧穗组合等苹果栽培新技术。王雨嘉说:“现代农业拼的是技术和知识储备,不学习,连农民都当不好!”

 

“不学习,连农民都当不好!”——这既朴素又有力的话语,成为越来越多年轻农民的共识。走进学校,他们不仅对自己急需的专业知识如饥似渴地学习,对于相关产业的知识也兴趣十足。30岁的杨波是凤翔县博奇树莓种植家庭农场的场主,这位甘肃农大的毕业生,利用六年时间,拿到高级职业农民的证书。他说,在农业学校,他认识了一些热爱农业、投身农业产业的“校友”,大家一起上课、一起到田间地头边实践边学习,也一起到外地学习现代农业先进经验,一路学习一路讨论,收获良多。

对于参加培训的职业农民来说,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专业技术,也学到了营销、政策法规等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找到了“同行者”,他们相互交流、共同促进,成为新的“校友”。种植树莓的杨波缺育苗技术,他一个电话,农校的校友就开着车来到他的农场,一起在地头找原因、想对策,也共同体会成功的喜悦。种植蔬菜的卢海军说,2018年春,他的甘蓝严重滞销,一位校友得知情况后,帮他联系好西安市场,连续40天,他每天往西安发出2万斤甘蓝,甘蓝不仅销售一空,每车价格还比本地市场高出2000多元。

在现代农业体系中,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必将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如何培育职业农民?这些年,凤翔县围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探索出以县农广校为主体,以农业专家大院、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补充的“五位一体”职业农民培育模式,针对农民的需求,开设了课堂授课、下乡送教、田间示范和远程培训“四大课堂”,解决了“谁来培育”“如何培育”的体制问题以及“培育质量”“后续管理”“离校不离训”的诸多难题。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4年,凤翔县“五位一体”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就被农业部认定为职业农民培育十大模式之一,已经在全国多地推广,农业部先后9次派人就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到凤翔调研。新疆、贵州、山西、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70批次近2000人到凤翔县参观和考察农民培训工作。

经过5年的培育,凤翔县在特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农业“学霸”——职业农民张凌云创办了农业循环经济园区,被评为“全国十佳农民”;职业农民曹铭元、王雨嘉、刘海峰领办了百亩苹果示范园;职业农民张芝娟被表彰为“全国优秀种粮大户”;今年85日,凤翔县农广校校长郭晓红、高级职业农民曹铭元专程赴京,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培育高素质农民,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为主题的专题节目录制。

有了人才的支撑,凤翔县产业发展后劲十足,已形成以苹果产业为核心,设施农业、特色中药材为两翼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其中,苹果面积以每年2万亩的速度递增,总面积达到22万亩,蔬菜面积达到18万亩。截至目前,全县职业农民领办现代农业园区10个、家庭农场36个、果业示范园50个、专业合作社60个。

 

当农民爱上学习,习惯从书本中汲取营养、从实践中获取知识,传统的农业就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广袤的田野就成了新时代农民书写梦想的“试卷”。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红彤彤的苹果、金灿灿的蟠桃就是热爱学习的农民最珍贵的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