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富阳 > 家乡故事之:富春三孙

家乡故事之:富春三孙

2018-09-29

富春三孙,江东三雄,缺一不可。父孙坚崛起,完成了从平民士族到地方豪强的转变;孙策继往开来,承前启后,为割据江东、三分天下奠定基业;孙权则是建立吴国,确定三足鼎立之势。

   

孙郎是位美少年

孙策是位美少年。陈寿《三国志》说: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豁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著,莫不尽心,乐为致死。看来孙策年少时,便深得乡里、部众的拥戴。一来年少美貌,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人见人爱。有了父孙坚打下的基业,便如今天所说的是一位“高富帅”了;二来性格豪爽,乐善好施,能言善辩。其性格脾气为人,似乎也印验了今天场口一带的某些民风习性。或者说今天“南乡”一带的民风有着三国的古风。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陪同一位非富阳籍领导到场口调研,该领导问场口一带的民风与富阳其他地区相比有何不同,当时一位地方干部脱口说:这里是吴大帝故里,民风就是要么做皇帝,要么就去吃大户,无论荣光,还是落魄,眉宇间都有一种江湖豪迈之性。另一则记载说孙策年少时,虽有号位,但士民皆称之为孙郎。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然所到之处,军士奉令,不敢掳掠,鸡犬菜蔬,一无所犯,民乃大悦,竞以牛肉犒劳。故四方民众云集,一时间兵强马壮,攻城掠地,无一不克。

孙策最大的功绩在于:一是为弟孙权今后立吴争得了一块相对稳固的地盘;二是笼络了一帮将士谋人,周瑜便是其一。策、瑜同年,勇谋结合。蜀国刘备得诸葛亮,东吴孙权有周瑜,一亮一瑜,令多少英雄竞折腰,生发出多少跌宕离奇的故事。既生亮,何生瑜矣!复又既生瑜,何生亮乎!历史的品味就在这一曲曲戏剧性的片段之中。

孙坚遇伏身亡之时,孙策年仅十六,孙郎之名已闻远近。连袁术都说,“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然孙策与其父命运如出一辙。史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策单骑追敌,中箭受创,创甚不治而亡。临终前,孙策召见张昭等要求“善相吾弟”,并将印绶传之孙权,言“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术,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如若不是陈寿先生的粉饰,这番话倒是极具悲剧意义的名言了。这既是对自己的盖棺定论,更是对孙权今后大业的期盼指点。从今天看来,很难想像这是一位年仅26岁的盖世英雄对一位尚处15岁少年的临终嘱托。陈寿这样评孙坚、孙策父子:勇坚

刚毅、循微发迹;英气杰济,猛锐冠世……然皆轻佻果躁,殒身致败,英年早逝。

 

“海洋之君”孙权

讲过孙坚、孙策,孙权该登场了。

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渡海至夷州、澶州。公元233年又遣贺达、孙怡、聂友等渡海至辽东、儋耳;还派朱应、康泰出使海西南诸国。“张七帆”的大船能达大秦,即今天的印度、伊朗等地。翻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有两大现象是耐人寻味的。一是直到近代,对于中原帝国的威胁基本来自于北方;二是历代君主们在领土扩张、经贸往来上也大都是眼光向西。歌德说:视线所窥,永是东方。而我们这一屹立在东方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却往往忽略了东方那蔚蓝色的大海——太平洋。

孙权是这一现象中的另类,是一位有着强烈海洋意识的君主。看来这与他生长在富春江边有很大的关系,没有富春江就没有孙氏父子、兄弟的霸业。《三国志》记载,“泛舟举帆,朝发夕到”,“浮船长江,贾作上下”。他们对于水的认识和利用远远深于之前的秦皇汉武和之后的唐宗宋祖。

当下网络中有一句话很红火:谁也阻挡不了我们对海洋的向往。这不是大国沙文主义,而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早年苏联时期有一首歌很流行,意思是红军保卫祖国,捍卫世界和平,在印度河饮战马、印度洋洗战靴,今天的俄罗斯,这种梦想终没能实现。而一千七百多年前,东吴战舰就已经在太平洋第一岛链中穿梭往来了。

夷州,今人考证为台湾。孙权出使夷州,成为台湾是中国固有领土一部分的有力佐证。还带回土著数千人,即台湾岛上的原住民,按照今天的推断应当是高山族等族系了。那澶州在哪里呢?史料语焉不详。会不会是日本或琉球,不敢乱说。但从文献记载来看,东吴时代的航海技术北能至辽东,南能抵“西南大洋洲上”,即今天的马来西亚、菲律宾一带,那东到日本、琉球、关岛也不会是什么难事。倪士毅先生是主张澶州即日本西南诸岛的。“吴虽在远,水道通利,举帆便至,无所隔限”。陈寿《三国志》说:澶州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澶州。如果以此言来推论,澶州应当属日本、琉球一带。那钓鱼岛更不在话下了。

这几次远航实在是了不得,今人研究得很不够。许多年后的郑和下西洋与此相比,实在算不上什么。一是出发地在会稽(今绍兴、椒江一带),说明当时绍兴、椒江等杭州湾地区的通海之利已利用得十分充分;二是一次能率“甲士”万人出海,说明造船、航海技术已十分成熟,史载船长二十余丈,高去水二三丈,望之如阁道,能容六七百人;三是远航能达十四个月之久,说明辎重、物资准备很充足,“物出万斛”,东吴国力可见一斑;四是康泰、朱应等回国后著书立说,不仅记录了西南海诸国风土人情,还间杂着一些天竺、大秦(印度、伊朗)等地的传闻,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有时是相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年代和地点,到底应该算是东吴会稽呢,还是唐代泉州?

(资料来源:富阳日报2013年04月 总第1617、1623期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