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汉阴 > 汉阴粉皮

汉阴粉皮

2018-10-11

陕南地区素以小吃闻名,而汉阴的小吃又以“蕨粉皮子”最为有名。在我心里,它胜过“汉中面皮”和“秦镇米皮”,但因地僻人微,缺少名人的品尝和文人的渲染,使它“藏在深山人未知”。自从嫁给汉阴人,我也无可救药地爱上了汉阴小吃,品尝到正宗的汉阴“蕨粉皮子”,成为我时常心心念念的美味。

记忆中第一次吃粉皮应该是十四五岁的样子,往日不同现在,小县城里卖粉皮的屈指可数,只有卖面皮的小摊贩偶尔有售且不是天天有。这种看起来红红的、夹起来滑滑的、吃起来酸酸的小吃对儿时的我极具诱惑力,在那个贫瘠的年代,算得上美味了。每逢周末不上学,就会拿着父母给的早点钱,早早去电厂后门的小吃摊儿观望,如果有卖,必定咥上一碗,连酸汤汁都不留一滴,可谓狼吞虎咽。

多年过去,卖粉皮的门店增加了许多,我痴情不改,隔三差五会去几家固定的小店解馋。成为汉阴儿媳后,终于品尝到早有所闻的汉阴正宗温家粉皮,更让我对粉皮的热爱达到了痴狂。

汉阴民主街老公安局对面的“温家小吃”是一家老字号店铺,距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它家售卖的凉面、蚵蚂蛄蚪、粉皮子均是汉阴特色小吃,粉皮更是同行业中的翘楚。店家夫妇每天下午三点开始营业,晚上不到十点就打烊关门,即使小店所处位置在偏僻狭长的巷道,里面的摆设极其简陋,也无法阻挡南来北往食客们的热情捧场。我去的次数多了,不免和亲切朴实的店家熟络起来,在好奇的攀谈中也普及了粉皮的知识。

粉皮最早是以蕨菜粉为主要原料的陕南传统小吃,因此以前称呼为“蕨粉皮子”。蕨菜是生长在深山中的一种无污染的野生植物,学名薇菜,其根部储存有大量淀粉,营养丰富且助消化,为滋补佳品。以前都是清明前后农民从深山采摘,在水中反复浸泡冲洗,淘去泥沙,晾干捣碎蕨根,过滤去渣沉淀后,蕨粉就留下了。但是由于蕨菜的生长期短产量低,来源奇缺,因此现在做的粉皮都是红薯粉替代。为了保证鲜香和口感,粉皮最好是现蒸现食,先把红薯粉加水按比例调和成糊状,为提高筋丝和色泽美感其中加入适量的明矾和老抽,在一个铁皮制的圆形平底小烫锅的锅底刷少许菜油,以免粘锅。待锅中的水烧开后,舀几勺粉浆倒入烫锅,摇晃几下使其均匀覆盖,接着将烫锅置入沸水中,数十秒即可端锅出水,粉皮的薄厚因食客喜好而异,全凭舀粉浆的勺数控制,端锅出水的粉皮捞出直接放入盛有凉水的小盆中浸泡几秒定型后,用刀切成不规则的块状放入碗中,加入调料即可食用。最让我惊诧的便是这看似简单的调料了,老板娘手边不过就是三个分别装着盐水、蒜末水、油辣椒的碗,一个装着香料水放在炉子上用小火保持着温度的盆,各样调料淋上一勺,却能魔法般地调和成一碗柔韧光滑、细腻爽口、酸辣相间的人间美味,彻底征服我的味蕾。

带着疑问,向老板娘求解。原来,香料水是精选多种调料用小火熬制而成,与醋调和在一起,香料水就是粉皮可口与否的核心。而辣椒也是用加入八角、草果、芝麻等泼油而成,不同的原材料,不同的调制手法,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味型,最终成为粉皮提味的精髓。

汉阴的粉皮,许久不吃,便馋欲不止,于是现在又多了一个回家探婆婆的由头。每次去“温家小吃”,老板娘见我便和善笑笑,一句“回来了”,算是打招呼,然后冲后院喊叫“烫两张粉皮子,一张加厚的”,我和先生稍等片刻,掌柜的将烫好的两张粉皮从里屋送出来,老板娘“铛、铛、铛”五、六刀,,一碗柔韧绵软,光滑细腻,润泽爽口的粉皮便已端放桌面,闻着酸香味,不自觉吞咽着口水,拌匀后便不顾吃相大快朵颐,吃罢,顿觉舒爽至极。

才下舌尖,又上心头。温家粉皮就像我对汉阴的一个味觉定位系统,被爱人唤作“路痴”的我即使到如今仍分不清汉阴城隍庙、文峰塔、马道巷等标志性建筑的方位,却总能在古城的七街八巷中,闻香寻味找到“温家小吃”,让舌尖一次次领略粉皮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