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汉阴 > 汉阴与茶马古道

汉阴与茶马古道

2018-10-17

历史上,汉阴是中国第一条茶马古道-陕甘茶马古道启始的一部分和重要节点。让我们穿越这段历史,瞧一瞧。

  汉阴是古老的茶乡和贡茶产地之一,据东晋常璩撰《华阳国志·巴志》载,西周时包括汉阴在内的巴国就盛产茶,纳贡。唐代,汉阴属山南道,故茶也称山南茶。陆羽所著《茶经》,把“山南茶”列为全国八大茶区之首。紫阳原归古汉阴管辖,500年前才从汉阴分出另立县,历史上山南茶的主要产地就是今紫阳和汉阴。《新唐书·地理志》中记述:“金州汉阴郡土贡:麸金、茶牙……”茶产地的汉阴南区,至清代已形成“耳扒碍足朝收茬,背笼擎肩晚采茶”的生活方式,每逢阳春,茶山红袖翻飞,茶歌此起彼伏。

  茶马古道,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当时,汉阴等产茶地要销售茶叶,而西北少数民族以游牧为生,吃牛羊肉喝奶酪,菜蔬果品甚少,需要用茶去油腻,助消化,吸取生命绿色,于是产茶地与边疆少数民族茶马互市,便形成了最初的茶马古道。朝廷征战需要大量良骡和良马,官方的介入,又促成了茶马互市,茶马古道的形成。起于古长安的丝绸之路,不仅仅只运丝绸,茶叶也通过这条路运往西北、西亚及欧洲地区,则使山南茶走出了国门。所谓茶马古道,实际上就是一条地道的马帮之路。成千上万的马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风餐露宿的古道上艰难行进,用清悠的铃声和奔波的马蹄打破了山林深谷的宁静,开辟了一条通往边疆和域外的经贸之路,也是用刚毅、勇敢和智慧,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的一条通往边疆和域外的生存之路、探险之路、人生之路和超越之路。

  从唐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积极采取控制茶马交易的手段。唐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元年,在蒙古的回纥地区驱马茶市,开创了茶马交易的先河。北宋时代,茶马交易主要在陕甘地区,易马的茶叶就地取于陕南和川蜀,并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河洲(今甘肃临夏)和西宁各置榷茶和买马司。元代时,官府废止了宋代实行的茶马治边政策。到了明代,又恢复了茶马政策,而且变本加厉,把这项政策作为统治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的重要手段。明太祖洪武年间,上等马一匹最多换茶叶120斤。明万历年间,则定上等马一匹换茶三十篦,中等二十,下等十五。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足见当时茶马交易市场的兴旺与繁荣。至清代,茶马治边政策有所松弛,私茶商人较多,在茶马交易中则费茶多而获马少。清朝雍正十三年,官营茶马交易制度终止,但民间茶马互市仍活跃。

  陕南从汉唐以来就形成以金州(今安康)为中心的紫阳茶区(包括紫阳、汉阴、石泉、西乡、城固、汉中以及四川保宁府的部分产茶区县)。在冷兵器时代,战马是主要的作战工具,为了防范边外西番等少数民族的侵扰,维护边疆安全,获取战马,从宋以来就实行用陕西茶产换取边外少数民族战马的“茶马交易”政策,陕甘茶马古道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茶马古道。到明代更上升为国家安边的基本政策,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运送陕西茶产到边疆,遂形成紫阳、汉阴为起始,经石泉-西乡-城固-汉中-略阳、风翔-河州、兰州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茶马古道。汉阴县漩涡、汉阳两古镇系茶马古道的起始点之一,重要驿站的节点和集散地,汉阴及周边地区的茶商分别从漩涡、汉阳两地集合,加入陕甘茶马古道队伍。

  从瓦房店出发的陕甘茶马古道, 具体路线分陆路、水道两种。陆路有两条:一条是经紫阳境内到达今汉阴漩涡,沿江经今汉阳、喜河、后柳、石泉,进入西乡茶镇,最后到达南郑县十八里铺(即今汉中市汉台区东9公里铺镇)。这一条古茶道,使沿途每三四十里形成一个集镇,“其民昼夜治茶不休”,已经达到“男废耕,女废织”的程度。另一条是经关垭子进入红椿坝,翻罗家店子进入尚坝,过羁马庄进入汉中镇巴县的巴庙、碾子垭,再进入西乡县腊西坝、茶镇,最后到达南郑县十八里铺。水路则自紫阳境内溯汉江而上,经汉阴漩涡、汉阳、石泉、西乡茶镇、洋县、城固,船运至南郑十八里铺,使汉中这一水陆码头成为边茶办运中转枢纽和明清陕南最大的茶盐互市市场,“货物山积,天天有集,每天往来驮茶的骆驼(当时由于产茶量大,由骆驼代替马驮)就有300余头,倚江码头约一公里,店铺俱全”。据老人讲,紫阳、汉阴的茶商,将换回的马匹,多在十八里铺出售给朝廷军方,再从十八里铺购食盐回来销售。有时并不出陕,将茶叶运到十八里铺便出手,返程做贩盐生意。

  历史证明,茶马古道原本就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马帮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之旅。茶马古道的艰险超乎寻常,然而沿途壮丽的自然景观却可以激发人潜在的勇气、力量和忍耐,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从而衬托出人生的真义和伟大。如今,在千年前古人开创的茶马古道上,成群结队的马帮或驼队身影不见了,清脆悠扬的驼铃声远去了,远古飘来的茶草香气也消散了。然而,留印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骆驼烙印,以及对远古千丝万缕的记忆,却幻化成华夏子孙一种崇高的民族创业精神。这种生生不息的拼搏奋斗精神将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雕铸成一座座永恒的丰碑,千秋万代闪烁着中华民族的荣耀与光辉。

  历史上茶马交易的经济活动和围绕茶叶产销形成的市场主题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最好的经济文化遗产。今天,随着现代交通的兴起,这条自唐宋以来延续达1000多年,并在汉族与西北少数民族之间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茶马古道,虽已丧失了昔日的地位与功能,但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历史见证,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却依然熠熠生辉,日益凸显其现实意义和价值。以“茶马古道”为主线,将文化遗产整合在一起,形成珠串般富有陕南文化特色的“茶马市场主题文化”,就会给陕南的青山绿水赋予更加浓郁的人文色彩,使秦岭巴山的苍山滴翠与汉江的渔舟晚唱交相辉映,使汉江夕阳的自然景色与茶歌飞扬的人文景观交相唱和,烘托出一幅极具吸引力的秦巴美景。

  2013年5月,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了1943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条茶马古道的主要发源地——瓦房店会馆群榜上有名。500年前的紫阳主体归古汉阴管辖,汉阴紫阳一家亲。瓦房店会馆群列为茶马古道主要发源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紫阳人民的光荣与骄傲,也是汉阴人民的光荣与骄傲。(载李家成著《汉阴拾韵》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