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杭锦后旗历史沿革、城址变迁、城区扩展情况 >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2018-09-07

杭锦后旗概况

  杭锦后旗位于巴彦淖尔市西部,地处河套平原。东与临河区接壤,西傍乌兰布和沙漠与磴口县毗邻,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相望,北靠阴山与乌拉特后旗交界。地理座标为东经106°34′至107°34′,北纬40°26′至41°13′,南北长约87公里,东西宽约52公里,总面积1790平方公里。

  旗政府所在地陕坝镇距巴彦淖尔市政府所在地临河区30公里。辖9个镇、1个国营农场(下设8个分场),107个行政村、1057个村民小组、15个居委会。总人口312890人、有蒙古族、回族、满族、达翰尔族等少数民族,占全旗人口的2.2%。

  “杭锦”系突厥语,意为“车子”。早在战国时期,为赵国九原郡属地,秦统一中国后,属秦九原郡地,后复为匈奴地。汉为朔方郡地。南北朝时,分属前赵、分属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辖地、历隋、唐、宋、辽、金、夏、元、明至清初,这里曾为丰州、五原郡、九原郡、西夏属是。清置盟旗,属达拉特,杭锦旗各一部分,清乾隆八年,划归萨拉厅管辖,清末为五原厅所辖。民国元年(1912年)改称五原县,实行旗县并存,蒙汉分治。1925年归临河设治局管辖,1929年归临河县第三区,第四区辖地,1942年,傅作义在河套地区实行新县制,设置米仓县,1953年改称杭锦后旗。

  杭锦后旗地貌主要由冲击平原、洪积平原和河漫滩三种地形构成,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1032-1050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7.9℃,年均降雨量136.5毫左右,无霜期152天左右,年均日照3200小时。

  杭锦后旗土地平坦,土壤肥沃,引黄河水自流灌溉,发展农牧业条件得天独厚,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葵花、枸杞、蜜瓜、籽瓜、蕃茄、无壳葫芦等。葵花以其优良品质享誉全国,沙海“绿源”枸杞远销海内外,富硒小麦、河套蜜瓜等也受消费者欢迎。近几年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奶牛、肉羊、肉鸡养殖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头道桥镇是全市最大的良种奶牛繁育基地。沙海、双庙、团结、蛮会等镇的肉羊、肉鸡养殖均已成形成规模。

  杭锦后旗工业经济发展迅速,酒类酿造、番茄果蔬、保鲜乳品、籽类炒货、肉类加工等产业渐成体系,以河套酒业集团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企业,如伊利、屯河、河套木业、福蒙、米真、特米尔、大后套、鸣兴等成为全旗的龙头企业。河套酒业集团生产的河套王、河套老窖和御善春系列酒享誉区内外,“河套”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河套酒业集团连续12年保持巴彦淖尔市上缴利税第一名,各项经济指标连续12年居全区同行业之首。

  杭锦后旗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全旗公路总里程为1774公里,其中黑色路面1000公里,实现了镇通油路。公路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03公里。哈磴高速公路、110国道、京兰铁路穿境而过,临策铁路横贯旗境。

  杭锦后旗教育医疗卫生事业蓬勃繁荣,现有普通中学4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17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1所,奋斗中学是中国百强、自治区重点中学,在校生达3986人。杭锦后旗有县级医院3所,乡镇卫生院19所,其中杭锦后旗医院是集医疗、救治、预防保健、康复指导、人才培训、技术指导、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承担着全旗三十多万人口及周边地区广大农牧民的医疗健康重任,是全旗急救中心、医保农合、交通肇事、工(公)伤鉴定指定医院。广播电视业务发展迅速,广播电视覆盖半径在30公里以上。

  杭锦后旗旅游业尚在起步阶段,主要风景名胜有内蒙古河套酒业国家4A级工业旅游区、塞上园国家3A级旅游区、大后套国家3A级旅游区(原走西口民俗第一村)、宝莲寺旅游区;塞上春光绿色农业观光园国家2A级旅游区、星级接待户有万业隆3星级接待户、金沙湾3星级接待户、火线军旅3星级接待户、乡村农家菜3星级接待户、郝五4星级接待户等;星级酒店有金叶阳光大酒店(3星级酒店)。旅游商品有蒙乔绿色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双庙辣酱等。为广大游客提供了吃、住、行、游、购、娱等便利条件。 

陕坝镇概况 

  陕坝镇位于杭锦后旗中东部,是全旗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中心。东与临河区接壤,西与三道桥镇、沙海镇毗邻,南接二道桥镇、北靠蛮会镇。地理座标为东经107°02′至107°14′,北纬40°48′至40°59′,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18公里,总面积206平方公里,其中城区规划面积为30平方公里,现在已建成15.5平方公里,全镇有耕地12.1万亩。

  陕坝镇辖19个村(中胜、永华、中南渠、红柳地、园子渠、晨丰、高峰、春光、红太阳、满天红、永利、大顺城、城西、帐房、赤峰、交通、沙湾、红星、民乐),184个村民小组,1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3万多人。城镇人口中有蒙古族、回族、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藏族、苗族、土家族、彝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占全镇人口3.1%。

  “陕坝”为藏语,是由“善巴”之转音,蒙族同胞善巴之尊讳。抗日战争期间,为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临时省会,国民党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傅作义将军驻扎此地。1942年被改为陕坝市(县级),1950年设为镇,1954年为河套行政区政府所在地,1958年划归杭锦后旗,改为乡级镇,同年设跃进人民公社,1966年分设陕坝镇。2001年撤销光荣乡、五星乡、跃进乡划归陕坝镇。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将红旗乡的3个村、南渠乡的3个村并入陕坝镇。同年,将临河区干召庙镇的红星村、民乐村划归杭锦后旗陕坝镇管辖。

  陕坝镇属城乡结合镇。近年来,城市发展日新月异,面貌换然一新,道路宽阔平坦,楼房鳞次栉比,基本形成了以中山路、龙宝街为轴心,向四周辅射发展的规划格局。“康尔徕”生态园区占地500亩,是内蒙古西部区标准高、规模大、模式新的集生态农业、生态畜牧业、生态餐饮业、休闲旅游业、绿色瓜菜批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康尔徕”无公害农产品商标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康尔徕”农产品走俏全国各地,并已走出国门。河套酒业集团座落在古镇陕坝,是全区酿酒行业的龙头企业,以河套王、河套老窖为代表的系列白酒,以其独特风格享誉全国各地。河套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河套酒文化博物馆,被国家评定为工业旅游示范景点。从2001年至今先后有中粮屯河、重庆昊元、上海浩森、长沙嗑得响、伊利集团、南京雨润等国内知名龙头企业落户陕坝镇,全镇工业对旗财政贡献率达70%以上,全镇三分之一的耕地成为这些龙头企业的基地。

  陕坝镇交通四通八达,陕坝汽车站有发往全市各旗县乃至周边省市的班车。通往县、乡两级公路均已铺设了黑色路面。临策铁路穿境而过,设有车站,交通十分便利。

头道桥镇概况 

  头道桥镇位于杭锦后旗南部,东邻临河区,西、北靠二道桥镇,南部隔黄河与鄂尔多斯杭锦旗相望,西南与磴口县接壤。地理座标为东经106°58′至107°13′,北纬40°28′至40°47′,南北长34公里,东西宽21公里,总面积208.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935公顷。

  头道桥镇政府所在地联丰村,距陕坝镇28公里。辖9个村(联丰、联增、民丰、民建、新丰、挪一、挪二、黄河、三角城),97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6万人,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

  “头道桥”系杨家河第一座桥,故名。1958年属二道桥人民公社辖地,1961年从二道桥公社划出设头道桥公社,1976年划出部分设黄河公社,2001年撤销头道桥乡和黄河镇改建头道桥镇,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时,将查干乡的三个村并入头道桥镇。

  头道桥镇地处河套平原,黄河北岸,引黄自流灌溉,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葵花、瓜果等。苹果梨以其品质好、产量高远近闻名,素有“万亩苹果梨镇”之称。奶牛养殖业形成规模,奶牛总数达13000头,日产鲜奶130吨,是全市最大的良种奶牛繁育基地。由河套酒业集园与中粮集团共同投资兴建的2500吨沃得瑞番茄制品有限公司落户头道桥镇,成为带动全旗及周边旗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龙头企业。

  座落在头道桥镇境内的“走西口民俗第一村”,是旅游爱好者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头道桥镇交通发达,包兰铁路穿境而过,头道桥火车站设在境内。丹一拉高速公路横跨东西,陕一磴公路纵贯南北,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二道桥镇概况 

  二道桥镇位于杭锦后旗中南部,东与临河区接壤,西南与磴口县相连,西靠三道桥镇、双庙镇、南接头道桥镇、北邻陕坝镇。地理座标为东经106°53′至107°07′,北纬40°38′至40°52′,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9公里,面积240.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000公顷。

  二道桥镇政府所在地杨柜城,距陕坝镇20公里。辖17个村(东方红、太阳升、庆丰、庆隆、西渠、东渠、先锋、刹台、永增、永丰、新胜、坚永、坚胜、甲二、甲一、永乐、繁荣),17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万人。有蒙古族、回族、满族、藏族等少数民族。

  二道桥镇名来源于杨家河上桥名,1950年为米仓县三区,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1948年社改乡,2000年撤乡建镇。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将南小召乡全部、查干乡的6个村并入二道桥镇,成为全旗四个中心集镇之一。

  二道桥地处河套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引黄河自流灌溉。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葵、番茄、青椒等。2003年被自治区农业厅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流通业发展势头强劲,建成了巴彦淖尔市规模较大的农副产品流通市场,“二道桥”牌农产品具有相当的地区影响力和竞争力,农产品购销辐射全市和鄂尔多斯部分地区,与全国27个省,市的90多家客商建立了常年的业务关系。

  镇政府院内的古胡杨树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距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被上级部门列为重点保护文物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二道桥交通发达,陕一磴二线,头一三线,二一青线在在此交汇贯通,黄一团公路纵贯南北,为农副产品流通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三道桥镇概况 

    三道桥镇位于杭锦后旗中西部,距旗政府所在地陕坝镇16公里,杨家河纵贯全镇南北,建国前曾是米仓县所在地。全镇共设1个居委会,8个行政村,87个村民小组,1个林场,总人口19458人,辖地面积120平方公里,耕地10.2万亩。三道桥镇交通便利,乌五线横贯东西;三达线、别磴线、永红线纵跨南北,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三级公路网;小油路穿梭全镇各村,村村通油路建设目标基本全面实现;户户通入户率达90%;自来水普及率达100%。        

   近几年,三道桥镇经济发展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发展设施农业和规模化养殖为依托,秉承“求规模、求效益、求特色”的发展理念,着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逐步形成了以“两瓜两菜”(即西瓜、甜瓜、脱水菜、大白菜)为代表的特色产业,西瓜、甜瓜远近闻名,脱水菜产业集群不断壮大。2004年三道桥镇西甜瓜、脱水菜双双获得国家农业局颁发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先后荣获“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站”,“自治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村容整洁示范奖”、“全区文明村镇”,“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苏木乡镇” ,“全市“双学双比”先进单位”,2013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镇。 

   三道桥镇集镇经过重新修编后,规划面积为3.8平方公里。2012年镇党委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在集镇区内建设了米仓新居住宅小区。该小区建设住宅255套,面积23000万平米;沿街门店及东西两侧门店37间,面积4100平米。解决291户居民的商住问题,增加集镇居民1200人,同时投资约4000万元建设配套设施。“米仓新居”成为杭锦后旗第一座下乡的住宅小区,为建设美丽幸福三道桥奠定良好基础。 

沙海镇概况 

  沙海镇位于杭锦后旗西北部,东与陕坝镇,蛮会镇相邻,西、北与乌拉特后旗接壤、南临三道桥镇。地理座标为东经106°51′至107°10′,北纬40°54′至41°08′。南北长24.5公里,辖10个村(小沙沟、五星、沙海、新红、友爱、向阳、八一、新乐、南园、前进),10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6万人,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土家族、藏族、黎族等。

  1950年为米仓县二区,1958年建立上游人民公社,同年改称沙海人民公社,1984年社改乡,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时,将四支乡全部,南渠乡4个村合并设立沙海镇。

  沙海镇地处河套平原,阴山脚下,土地平坦,地势低洼,盐碱比较重,大部分耕地引黄河自流灌溉,少部分机灌。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葵花、蔬菜、蕃茄等。沙海“绿源”枸杞闻名遐迩,枸杞种植面积2.3万亩。除远销上海、广州、四川、江西等地外,还远销台湾地区,出口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1997年,沙海乡被自治区林业厅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枸杞生产示范基地”被自治区农业厅命名为“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

  沙海镇交通便利,临一赛线纵贯南北,陕一青线横跨东西,县级公路四通八达,形成了较完备的道路网络。

双庙镇概况 

   双庙镇位于杭锦后旗西部,东邻三道桥镇、西靠乌兰布和沙漠,南与磴口县接壤、北与乌拉特后旗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06°43′至106°56′,北纬40°43′至40°54′,南北长19公里,东西宽18公里,辖地29.67万亩,耕地面积12.38万亩,计税面积8.74万亩,全部都能引黄自流灌溉。有旗驻镇单位8个。 

   双庙镇政府所在地义成兴,距陕坝镇30公里。辖12个村(建正、二支、黄家滩、增光、尖子地、继丰、富民、太荣、太华、新建、五一、五丰),115个自然社,户籍4944户。总人口22452人,有蒙古族、回族、满族、藏族、土家族、彝族等少数民族。

   双庙镇1958年公社化时属三道桥人民公社辖地,1961年划出建立召庙公社,1984年社改乡,2000年撤乡设镇,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时,与太阳庙乡合并,成立双庙镇。

   双庙镇地处河套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全部引黄自流灌溉。盛产小麦、玉米、葵花、籽瓜等农产品,是全旗产粮大镇。肉羊、肉鸡、奶牛、无壳葫芦是全镇的主导产业。制种获得自治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林业发展迅速,防沙育林成效显著,有林地面积达19万亩,是全镇乃全市的造林大镇。2014年,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12.24万亩,农业总产值24558万元。年末,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0881万元,粮食作物面积9.16万亩,粮食总产12081万斤,畜牧总头数达101718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13061元。

   双庙镇是杭锦后旗西南片的经济、文化中心,承担这西南片农副产品和货物的运输中转任务,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辐射功能。交通便利,陕—磴三线公路纵贯南北,五一乌公路横跨东西。

   全镇有中心校2所,乡镇卫生院两所。

蛮会镇概况 

  蛮会镇位于杭锦后旗北部,东与临河区接壤,西与沙海镇毗邻,南接陕坝镇,北靠团结镇。地理座标为东经107°05′至107°18′,北纬40°56′至41°09′,南北长22公里。总面积23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166.7公顷。

  蛮会镇政府所在地蛮会,距陕坝镇18公里。1904年,此地建一天主教堂,汉人多来此入教,种教堂强占之地。汉人一度被侮为蛮子,“蛮会”即汉人会聚之意。1950年为狼山县三区,1958年划归杭锦后旗,建立火箭人民公社,同年改称永胜人民公社,1984年社改乡,1986年更名为蛮会镇,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时,将红星乡全部、红旗乡4个村、联合乡1个村和3个社并入蛮会镇,是全旗四个中心集镇之一。

  全镇辖15个村(蛮会、华西、达利壕、民生、民主、红星、红丰、和丰、和胜、富强、红旗、新堂、星火、公益渠),13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310万人,有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

  蛮会镇地处河套平原,引黄自流灌溉。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葵花、番茄等。星火花葵以其籽粒长、品质好、畅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远销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西班牙、德国等国家、被国内外客商誉为“河套葵王”,成为国内众多知名食品厂家首选产品,已进入中国经济信息网。最新引进油牡丹,既可观赏又可榨油,成为蛮会镇调整种植结构的新亮点。以弛林面粉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民营企业在镇内落户生根,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镇内有天主堂一座,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宝莲寺建筑雄伟,香火旺盛,是市级旅游景点之一。蛮会镇交通便利,团一黄公路纵贯南北,联一沙公路横跨东西,是杭锦后旗北片乡镇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团结镇概况 

    团结镇位于杭锦后旗东北部,东与临河区接壤,西与蛮会镇毗邻,北与乌中旗、乌后旗相连。地理座标为东经107°08′至107°24′,北纬41°03′至41°14′,南北长19公里,东西宽21公里,面积17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3万亩。  

  团结镇政府位于立新村,距陕坝镇35公里。辖8个村(民先、巨和桥、立新、民治桥、德丰、竞丰、联合、十八顷地),7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1万人,有蒙古族、回族、满族等少数民族。  

  团结镇1958年公社化时属永胜公社辖地,1966年析出团结公社,1984年社改乡,2000年撤乡建镇,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将联合乡原管辖的5个村和双建村2、3、4、5、6社并入团结镇。  

  团结镇地处阴山南麓脚下,地域辽阔,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葵花、油葵和果蔬,尤其以葵花闻名。近年来,根据当地实际,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通过种草养畜,逐步建成了奶牛、肉羊两大产业化基地,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脱水菜加工、农副产品流通,大型面粉加工等民营企业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团结镇交通便利,团一黄线、临一乌线、联一沙线纵贯全境,固一察线紧靠镇北部,修通了对外联系的十大出口,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道路网络。 

蒙海镇概况 

   蒙海镇位于杭锦后旗西部,于2012年1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该镇距旗政府所在地陕坝镇25公里,西、南与双庙镇为界,北与乌后旗为界,东与三道桥镇为界,属河套平原黄灌区,二排干横贯南北,主要灌溉渠道有杨家河和乌拉河,排水为二排干,五乌线、青协线为主要交通线路。全镇辖蒙海、新渠、西渠口、柴脑包、红建、乌兰、黎二、三淖、永明9个村95个村民小组,人口16548人。全镇辖地面积15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4万亩。

  按照旗委、政府建设新型工业化集镇的工作定位,以“打造幸福和谐新蒙海”为战略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保证,提高和完善服务业,规划实施好“一带三区一中心”,一带,即发展五乌线沿路经济带。三区,即蒙海物流加工园区,西部井灌经济区,总排干沿线经济区。一中心,即将蒙海新镇建成杭锦后旗最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新型工业化集镇中心。认真做好蒙海新镇的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提高集镇的集聚人口、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能力。加快推进“六项工作”,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即推进扶贫攻坚工作、中低产田改造工作、就业创业工作、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美丽乡村发展工作、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太阳庙农场 

   太阳庙农场位于巴彦淖尔西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边缘,东邻河套平原,北靠阴山山脉,处于杭锦后旗、乌拉特后旗、磴口县三个旗县交汇处,其前身为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四团,1975年转制为国营农场,2013年移交杭锦后旗。

  太阳庙农场下辖八个农业分场,机关设置经营管理科、计财科、政工科和综合办公室“三科一办”现有工作人员38名。2013年末全场总户数610户,户籍人口2800多人,常住人口1700人。其中:在职职工330人,已退休职工390人,党员169人,农场辖地面积23万亩,153多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万亩、水域面积2.6万亩、未利用荒滩、沙荒地19万亩。

  太阳庙农场交通便利,临策铁路、S312省道、即将开工建设的临哈高速穿境而过,临策铁路在农场设立农垦货站。

  抓住2013年太阳庙农场整建制移交杭锦后旗管理的大好机遇,农场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党委带领全场广大干部职工将发扬几代农垦人戍边守国、纯朴坚韧、创业奉献的精神,科学发展、把握机遇、筑巢引凤、辛勤耕耘,在万亩温室光伏发电、沙漠旅游、耕地补充库等项目上加大招商力度,壮大农场经济,改善群众生活,为构建美好太阳庙农场而奋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