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排干、排沟,现在好多孩子不懂它们的意思、也不知道它们是起什么作用的。但是在六七十岁人的脑海中,排干是他们一辈子难忘的记忆。特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严冬时节扩建疏通总排干,参与者更是刻骨铭心、记忆犹新、感慨不已。
现在,挖掘机、铲车这类机械的东西,已替代人工成为开挖、疏浚渠道的主力。比起四十多年前,效率不知提高了多少倍。曾经挖过总排干的人感叹,当年如果有这样的机械,人们不知少受多少罪。正因如此,所以当年的挖排干大会战更加可歌可泣!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对于河套灌区尤为如此。杭锦后旗和其它旗县一样,境内虽然开挖了各级排干和排沟,但总排干由于年久失修,堵塞严重,因而造成了灌多排少。特别是像原太阳庙、大树湾、沙海、四支、联合、团结等处在灌域下游的乡镇,深受其害。原大树湾光林、蒙联和原太阳庙补隆等村社常年被排水围困,有的甚至沿排沟倒灌进农田,只靠自然蒸发来减少积水,致使大量土地盐碱化。春天白茫茫、秋天水汪汪、人畜喝咸水、地里不打粮,是这些村社的真实写照。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灌排矛盾日益突出,排水问题严重制约着“塞上粮仓”的可持续发展。疏通排水,势在必行。扩建疏通总排干,是时任巴盟盟委书记李贵经过调查研究后做出的科学决策。
四十多年过去了,实践证明,这项决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声势浩大的扩建疏通总排干历时两个多月,正是隆冬时节。从现在来看,当时的条件要多艰苦有多艰苦,环境要多恶劣有多恶劣,用困难重重来形容有过之无不及。
1975年11月,已入寒冬,滴水成冰。扩建疏通总排干的号令,动员了15万多青壮劳力齐上阵,有些十六七岁的高中生和十四五岁的初中生也加入其中。全盟200多公里的总排干工地上,民工们忍饥度寒,硬是用双手和双肩扩建疏通了总排干。据统计,扩建疏通后,总排干排水能力达到近5亿方,提高了3倍多,粮食产量增加了2成多。毛主席说得好,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施工的日子里,总排干沿岸农户家的凉房、柴草房甚至牲畜棚圈都住进了民工,炕上、地下铺上麦草就是床铺,到处人挤人。尽管数九寒天、受冻挨饿,但是,担土的、上土的,握铁钎的、抡大锤的……民工们抱着改善生产条件多打粮食的信念,仍然干得热火朝天。一些村社还搞起了劳动竞赛,甚至挑灯夜战。“大干苦干加巧干,成功挖通总排干”“谁英雄,谁好汉,总排干上比比看”,这些口号激励着民工的干劲和热情。在工地上,“铁姑娘队”“尖刀连”“硬骨头队”等战旗迎风招展,夫妻同战、祖孙同战、全家同战、带病带伤奋战的场面随处可见。一些老者现在回忆起来,仍激动不已。
据亲历者说,各种营生都有“技术含量”,都要巧干,方能事半功倍。担土似乎有力气就可以了,其实不然。渠底离倒土的地方较高较远,而且要爬两个大陡坡。担着百十来斤的一担土,一口气去爬两个陡坡,太难了。于是人们就采取两倒或三倒的办法,一担土由两三个人接力担上去。担土时间长了,肩膀上就生了老茧,成了肉疙瘩。而上土的人,既要有力气,又要手脚麻利,否则会误事。
挖排干最难最累的是生工,上面二尺来厚的冻土层,铁镐刨上去是道道白印,很难撼动。由于炸药有限,所以主要依靠铁钎砸。一人双手紧握二尺多长的铁钎,另一人抡着二十多斤重的大铁锤,狠劲往下砸,握钎的人手被震得生疼。抡锤的人有时砸不准,砸了握钎人是常有的事。铁钎砸、铁镐刨、撬棍撬起的冻土块,人背小块的、杠子抬大块的,“蚂蚁搬家”移寸土,夜以继日战排干。挖到渠底时,流沙泥水混流,人们就采取“叠坑子”“野马分鬃”“开膛破肚”等办法排积水、治流沙。
尽管干着如此重的活,但民工的伙食仅仅是吃饱而已。主食是糜米、白面,副食是山药、白菜。条件好一点的队,能夹和点粉条或豆腐,隔段时间还能给搞点猪肉,给大家打打牙祭。就这样,人们在总排干送走了小雪大雪,度过了小寒大寒,直到腊月二十八九才回到了家中。
岁月无情流水去,苍天永记挖渠人。吃住差劲、干活卖劲,两个多月,15万民工的苦和汗留在了总排干,有的人落下了终身的病痛,有的人成了残疾,有的人甚至献出了生命。他们是河套灌区最可爱的人,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讴歌他们。
尽管干着如此重的活,但民工的伙食仅仅是吃饱而已。主食是糜米、白面,副食是山药、白菜。条件好一点的队,能夹和点粉条或豆腐,隔段时间还能给搞点猪肉,给大家打打牙祭。就这样,人们在总排干送走了小雪大雪,度过了小寒大寒,直到腊月二十八九才回到了家中。
岁月无情流水去,苍天永记挖渠人。吃住差劲、干活卖劲,两个多月,15万民工的苦和汗留在了总排干,有的人落下了终身的病痛,有的人成了残疾,有的人甚至献出了生命。他们是河套灌区最可爱的人,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讴歌他们。
如今,望着总排干两岸郁郁葱葱的良田,听着田间不时传出悠扬的爬山调,扩建疏通总排干的号角仍在耳边回响,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还在眼前浮现……吃苦奉献、团结进取的挖排干精神,激励着我们脚踏实地做事、锲而不舍奋斗。
挖排干,这是劳动的赞歌,更是不朽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