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世强养殖合作社饲养员喂养黑山羊。
环县洪德镇寇河村群众解志霞在给黄牛添草。
作为革命老区县之一,今年春节前夕,环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主持召开的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带回了扶贫福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讲话焦点对准了四个字——扶贫攻坚。这对于环县干部群众来说,既是机遇,也是压力。面对困难,环县变压力为动力,创新扶贫模式,实施精准扶贫,狠治顽疾,力拔穷根,把《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省委“1236”扶贫攻坚行动及双联行动深度融合,决定年内开工并完成1435公里的通村油路、18个乡镇43个移民搬迁点建设、118万亩生态环境和流域治理等重大民生工程。
助推整体脱贫:“精准点灌”到农户
环县是国扶贫困县,至今仍有贫困村165个,贫困人口10.3万人,小康程度不到60%。贫困程度深,主要因素是人口居住分散,基础设施滞后。至去年底,还有141个村不通油路,5万户农民仍居住在窑洞里,4.97万户农户不通动力电,194.2万亩坡耕地需要整理为梯田。扬黄工程调蓄能力不足,集中供水覆盖率低,人饮场窖数量少,大旱年份仍有10万多人饮水困难。
面对爬坡过坎、结构调整的新常态,扶贫先扶谁,谁来扶,怎样扶?县上采取“精准点灌”的扶贫方式,把3个乡和36个村的3893户、1.74万贫困人口纳入年内整体脱贫目标,把贫困户按致贫原因分类建档,因户施策、挂图作业。对鳏寡独居、重度残疾、没有生活能力的特困户,采取“兜底线”方式,由县民政部门负责帮扶。对居住分散、生产生活条件差的贫困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力争帮助贫困户挪穷窝、拔穷根、消除代际贫困现象。
甜水镇鲁掌村鲁掌组有56户268人,农户居住分散,大多数窑洞年久失修,窖水只勉强够人饮用,养殖用水要靠从镇里拉运,因出村路狭窄,大车运水只能到村口,村民只好用三轮车转运。2014年,甜水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44户村民搬到新居,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村民梁浩林说:“搬到这里弄啥都方便,种地也省力,日子肯定会比过去好。”
创新扶贫模式:项目统筹到点面
围绕贯彻落实座谈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要求,环县立足贫困现状,对照小康基准,把省委“1236”扶贫攻坚行动细化为“1258”扶贫模式,结合省委开展的双联行动,研究形成了《环县2015年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融合联动实施方案》,在总结干部驻村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环县采取“领导干部带头落实、干部一线落实、督查检查落实”三落实机制,实行双联扶贫驻村服务全覆盖,零距离服务群众,把扶贫攻坚的责任落实到每个干部的肩上。
环县把各项农村工作统筹到扶贫工作中,按照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需求,把水、电、路、房、田、产业等扶贫项目一次性规划到面到点,立足贫困现状,整合资金,主攻薄弱,补齐短板。计划年内新建集雨场窖6500余处,解决4887户生产生活用电问题,续建新修乡村道路1435公里,年内通村道路通畅率达到88%,完成退耕还林3万亩、草场围栏60万亩、新修梯田1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新建41个易地扶贫移民搬迁点,整体脱贫3个乡和36个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23个。
曲子镇孟家寨村是环县的瓜菜产业基地,今年规划将37户143人搬迁安置到孟家寨组前滩,实施自来水管道1000米、架设农电1200米,铺设混凝土道路500米,建成3000亩设施瓜菜基地,栽植绿化苗木1000株,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和住房问题。
集中力量攻坚:任务落实在一线
整修通村油路是环县今年扶贫工程的头等大事。3月11日,环县召开全县农村道路攻坚大会,确定全县今年实施乡村油路1435公里。
这些路,将惠及全县83个行政村14万群众;这些路,比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县所建乡村道路总里程1092公里还多343公里。
据了解,环县今年续建的381公里公路,计划7月底全面完工。新建的734公里和新追加的320公里任务,将分五批进行招标、测绘,预计年底前全面建设完工。今年完成任务后,农村公路总里程将达到2527公里,通村通畅率达到88%。环县争取到2017年底,全县所有建制村实现通沥青(水泥)路目标。
除此之外,异地扶贫搬迁将是今年最难的事。难的不是资金支撑,而是部分群众观念一时难以转变,他们舍不得自己的“穷窝窝”。然而在环县南湫乡岳后渠村,记者看到的是另一种现象。一座新村拔地而起,两面山坡上是层层规整的梯田,宽阔的水泥路,街道两旁是漂亮整洁的农舍。马亮亮以前住在深山沟,到村部要走10多里。2014年,他看到新的居民点修平了地、路也硬化了、用电吃水都方便了,生病就医和孩子上学等都方便了,他就抛弃了“老家”,搬到新居,开始了新生活。他说:“现在忙完农活,还能出去打零工赚钱。”
岳后渠村把零散住户集中在条件相对便利的地方,集中财力完善公共设施和民生工程,让村民告别了危房、陡路、洼地、弱电和少水的困境,这种尝试为环县探出了扶贫模式。今年,县上规划建成41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按照每户落实惠农贷款5万元,每人财政补助0.8万元的标准,对曲子、木钵、甜水等17个乡镇64个村1820户、8305人实施移民搬迁。
同时,环县把产业扶贫和智力扶贫相结合,继续实施草畜“双百双万”工程,推广旱作农业130万亩,种植小杂粮100万亩以上,计划免费为50个村投放饲草青贮揉丝机、打捆机、包膜机“三件套”。扶持规模100万元以上电子商务企业5户、个体网店100家,网上销售特色农产品。
为了延伸产业链条,带动更多农民工就业,环县把农民技能培训作为重点,采取与知名烹饪学校联合办学的方式,免费培养500名环县特色小吃专业厨师,鼓励他们按照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供料“三统一”经营模式,到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开办环县羊肉及特色小吃餐饮加盟店。环县将依据经营面积和吸纳就业人数,每户投放3万-5万元贴息贷款,并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力争带动就业3000人以上。依托县职专和畜牧技术服务中心,认真组织开展务工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力争全年输转劳务7万人以上,创收突破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