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争做职教改革的探路先锋—江津区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新...

争做职教改革的探路先锋—江津区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

2015-06-27


核心提示

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中,江津区作为我市城市发展新区的一部分,是城市发展新区的重要战略支点。这一定位赋予了江津区更大的历史重任,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也决定了职业教育在其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发展职业教育是当前江津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江津区委书记陶长海指出。当前,办好职业教育,发展劳务经济是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中之重,是推动江津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强大引擎。

在江津区区长王合清看来,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大门的重要途径。江津在积极推进职教改革发展中,形成了集团办学、移民培训基地建设、“园校互动”办学模式改革三位一体的职教特色。

优化布局 统筹城乡产业新发展

在我市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中,江津区作为城市发展新区的重要功能板块,被委以“建城市发展新区重要战略支点”之重任。这也为江津职教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

根据区内新城建设、园区发展以及旅游发展的实际要求,江津每年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同时,作为教育大区、职教强区,江津也担任着为重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服务地方发展新常态提供人才支撑的重任。

发展首先需要保障。据悉,江津区专门建立了以区长为召集人的职业技术教育联系会议制度,协调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将职教工作纳入相关镇街、部门的目标考核。

区财政还专门设立了每年至少1000万元的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并逐年增加。

除制度和经费保障,江津还在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布局上动脑筋、下功夫。“江津区布局了覆盖全域的职教资源,引进高职8所,整合中职学校4所,现有国家示范高职、中职各1所,国家级重点中职2所,新建片区成人教育中心5个。”江津区教委职成幼教科负责人说。目前,江津各职业院校在校学生8万余人,基本形成了公办职业院校为骨干,民办职业学校为补充,中等、高等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存的多门类、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

为更好地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结合重庆、江津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江津加强了对重庆工商学校和重庆江南职业学校区内2所重点学校专业设置的指导。“除着力培植电子、机械、建筑三大品牌专业外,我们精密对接工业园区支柱产业,建设发展支撑和服务‘6+1’支柱产业、‘2+10’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该负责人说。

例如,重庆工商学校继续深化与白沙职教工业园区和双福工业园区的互动合作,围绕其产业布局需要,优先发展汽车、机械、电子、建筑等类别专业。重庆江南职业学校夹滩校区依托毗邻的现代农业园区,加强农、林、牧、渔等相关专业建设,打造涉农特色专业;珞璜校区依托珞璜工业园区,以成为“园区技校”为出发点,做好材料、信产、加工、化工、印刷包装等专业建设。

 深化改革 助推区域职教再升级

“毕业啦!我也成为了中专生,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20147月,拿到职业中专毕业证书的刘泽江激动地说。已届中年的他是江津区吴滩镇梯子村村民,这次“毕业”源于重庆江南农民就业创业集团开设的新型农民中专班。

据悉,作为江津区两大职教集团之一,重庆江南农民就业创业集团率先在全市乃至全国实现农民培训模式的集约化与规模化。集团成立一年至今,现有5个区级业务指导部门、4个园区管委会、26家知名工业企业、13家农业龙头企业、20个村(居)和15所职业院校。

作为全市唯一的涉农职教集团,集团按照“1+1+N”模式,坚持服务“三农”,着力打造农村职教发展“示范田”,被誉为“农民黄埔的摇篮”。

在此之前,以区内重庆工商学校为核心,牵头组建了重庆市首个跨行业、跨区域的紧密型合作职教集团——重庆工商职教集团。该集团跨越渝黔川滇4省市,拥有3个科研院所、30多所职业学校、80家知名企业和6万名在校学生。

在成立集团的基础上,江津区依托重庆工商学校,就近规划建设了30平方公里的职教工业园,探索出“园团互动”的办学模式。仅一年时间,就吸引5家企业到职校建立了与园区企业同等标准的生产线,推动100余名职教专业教师到园区企业挂职锻炼,30余名园区企业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指导教学等,初步形成了职业学校与园区的互动式发展。

江津区“园团互动服务产业”的集团化办学模式还被教育部作为七大办学典型模式之一向全国推广。

深化校企合作是江津区在探索“园团互动”基础上的又一成绩。“我们积极推动职教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衔接配套,鼓励职业学校与企业在基地建设、员工培训、教学实践、产品研发等方面深度合作。”江津区教委负责人说。

2014年,重庆江南职业学校与重庆市东科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根据协议,学校与公司共同投入700万元的机械模具生产、实训设备,在校内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用于企业模具产品加工和学校机械模具制造类专业的实训教学。”学校负责人介绍。同时,企业与学校一起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互派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骨干完成教学和实训任务。

在江津看来,这样深度的校企合作模式,成功实现了教室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作品与产品的有机融合,“零距离”为企业培养德技双馨的高技能人才,促使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提档升级。

强化培训 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

对于建立现代职教体系来说,完善的社会培训机制与学历教育同等重要。江津区依托区域内职业教育学校与职教集团,走出了一工一农的特色化培训道路。

据悉,江津的涉农项目培训极大地推动了当地产业发展。通过送教下乡、院坝学校、科技赶场、村校“联姻”等创新模式,江津在区域内开展了各种培训,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农技人才,造就了一大批种养殖大户,催生了江津“九叶青”花椒、江津“四面山”金银花、江津富硒产业等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为江津乃至重庆的农业产业支柱。促成了德国亨嘉、台湾金之灿、澳门恒河等国外农业龙头企业入驻江津,助推了江津现代农业园区向国家级示范园区迈进。

截至目前,江津在包括本区域在内的渝西地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6800人,农民创业培训12602人,扶贫创业培训6480人,电工、车工、美容美发、老年护理等工种技能培训17627人。在四川江安、云南威信、贵州沿河、六盘水等地开展职业农民培训161271人。210多名青年农民立足农村创业,1600多名培训农民生产技能得到明显提升,促进了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为农民架起致富金桥。

同时,针对下岗工人、失地农民、外来移民、返乡农民工等,江津通过开展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各级各类人员40余万人,实现转岗再就业达90%以上。

“为更好地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我们与格力集团、惠普电脑等知名企业签订协议,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江津区教委负责人介绍。数据显示,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累计向区内工业园区输送产业工人4.8万人,培训产业工人2万人次,接受培训的产业工人占江津工业园区产业工人35%以上。2014年,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300亿元,产业工人增至13万人。

针对江津籍劳务输出以建筑为主的实际情况,以重庆市工商学校牵头,专门对江津籍外出务工的建筑工实行岗前和之后培训,学校还远赴北京、汕头等地“送教入企”,累计培训建筑工人5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江津投入1.5亿元建设移民就业培训基地,并与重庆工商学校相互融通,集“培训-实习-就业”为一体。现已形成1个国家师范专业、2个国家示范实训基地、11大类36个专业的规模,在校学员1.2万人,年培训能力比原来增加4000人次,新增移民就业岗位1800个。其基地被重庆市政府誉为“江津特色”,成为重庆移民就业培训工作的样板。

    /王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