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重庆江津的富硒农业

重庆江津的富硒农业

2015-06-27


《半月谈》2015年第五期
本刊记者 徐旭忠 陶冶

近年来,重庆市江津区充分利用当地富含硒元素的自然条件,以富硒农产品为抓手,通过政府搭建平台、企业积极参与,初步建立起集生产、加工、销售、监管于一体的富硒产业链,带动全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让农业成了一个有奔头的产业。

不少农民重操种粮旧业

在渝黔交界的重庆江津区柏林镇华盖村,村民们一直以来有种植水稻的习惯。但由于种地越来越不赚钱,前几年村里土地撂荒严重,许多村民选择外出务工。然而,2013年以来,随着富硒大米市场打开,不少村民又开始“重操旧业”,在这片蕴含硒元素的土地上专心致志地种起水稻来。

华盖村三社“群渝粮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青祥告诉记者,两年前,重庆粮食集团江津分公司采取订单农业的方式在当地种植富硒大米,村民的种粮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合作社成员170余户基本都加入富硒水稻订单种植,种植面积1000余亩。

“过去,村民种植方式粗放,施肥、用药等只靠经验,水稻产量和质量都不高。”李青祥说,在推行订单种植后统一供种、集中供秧、统一治虫,以施农家肥为主、辅以科学配方的标准化种植方式,使水稻亩产量从400公斤提高到最高600多公斤,质量也有了可靠保证。

“以前,每到水稻收获季节,我都要发愁社员们的稻谷销路问题。”李青祥说,过去由于销售渠道窄,需要到周边区县甚至贵州等地寻找客户销售,经常出现卖不出去的情况。现在,水稻还没下种,就被提前“订单抢购”,而且每公斤收购价高于市场价0.4元,种植风险大大降低。

受益的不仅是农户,还有给农户下订单的企业。

重庆粮食集团江津分公司在做富硒米之前没有自己的基地,其产品就是普通散装大米,每斤售价只有2元多。而打出“富硒牌”后,公司1.5万亩“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的优质富硒稻米基地产出的大米,平均售价达到8元一斤。

政府负责搭平台、管质量

江津的富硒农业就这样火了!而说到它的源起,却是一次似乎不相关的评奖。

2012年6月,江津区获评“中国长寿之乡”称号。如果事情到此为止,可能就没有富硒产业了,但当地为揭开长寿之谜,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进行了检测调查,结果显示:江津区90.21%的土壤硒含量中硒以上,大部分农产品富硒。

物产富硒,是江津人长寿的重要原因,这也给江津区发展特色农业带来了巨大机遇。

“抓住富硒产业,就是抓住了江津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江津区委书记陶长海说,我国许多地方缺硒,江津却是一个富硒地区。硒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纷纷追求高品质的农产品。江津如果能发挥独特优势,大力发展富硒产业,将大大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为此,江津区积极行动起来,通过政府搭建平台、企业积极参与,很快建立起了集生产、加工、销售、监管于一体的富硒产业链,带动全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成功将富硒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没有大包大揽,主要致力于“搭平台”和“管质量”,将怎么发展的权力充分交给市场,一下子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陶长海表示,发展农业产业,政府的责任应当是做那些市场不好做、不愿做的事情,并履行好监管的职能,而不能把手伸得太长,今天告诉农民应该种这个,明天告诉企业应该如何发展。在富硒产业发展过程中,江津区党委政府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件是请权威机构检测并最终发现了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另一件是对富硒产品的质量监管。

江津区邀请到国内最权威的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对本地的土壤、水质等进行科学检测,最终对农产品、水产品及畜产品等的含硒水平给出了科学结论。

此外,政府严把质量关,严格按照重庆市质监局公布的《重庆市富硒农产品地方标准》,加强生产源头管理和产销全程监管,将质量管理落实到选种、育种、种植、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等每道工序,保证富硒产品的质量,只有检测达标的农产品才能使用统一的江津富硒标识,确保富硒产品都是绿色、健康的农产品。

江津区区长王合清介绍,政府搭建的平台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投资农业一下子成为时髦。据江津区农委统计,当地现已建起富硒标准化种植基地24万亩,健康养殖富硒水产基地2.2万亩,基地总面积超过26万亩,产值达到25亿元,约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远超当初预期。

农业成了有奔头的产业

在前不久进行的重庆新名片评选活动中,“富硒江津长寿之乡”进人十强。江津的富硒农产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重庆江北区,江津富硒食材体验中心已经开业,不少市民到店内与营养师交流富硒产品的烹饪方法。

据了解,江津富硒蔬菜将在重庆主城开20家旗舰店和100家社区店,并安排营养师给市民私人定制专属的富硒菜单,手把手教市民做富硒菜。江津区蔬菜协会会长王竞锋说,他们的产品要满足现代人对健康和品质的追求,走高端路线,打造品牌,提高农民的种地收益。

“市场需求是导航灯,资源禀赋是定位器。”王合清说,富硒土壤是江津的特色资 源,这几年以富硒品牌为突破口,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农业已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教授谢德体认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必须尽快从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江津区发展富硒农业打造的是具有健康理念的现代农业,较之过去的传统农业,更有市场竞争力,价值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