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271高效课堂”之我见

“271高效课堂”之我见

2019-07-09

“271高效课堂”之我见

毛立忠

内容摘要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全国上下教育工作者都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探索和改革当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喜人场面。其中最具影响力且最前沿的是昌乐二中推行的“271高效课堂”模式。本文介绍“271高效课堂”模式的操作规程和感悟。

第一步: 师生课前精心准备。对老师一、熟透学情二、精心备课

(1)精心编制271导学案

(2)强化备课组集体备课

 对学生一、认真进行课前预习:二、切实做好课前准备 

 第二步 课上师生共同配合。

1、从学生自身出发进行导学案教学2、要大力鼓励学生提出疑问3、让学生自己操作、展示4、让学生经过思考自己得出答案

第三步 课后师生共同强化。

最后指出我们的困惑

关键词“271高效课堂” 集体备课  导学案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全国上下教育工作者都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探索和改革当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喜人场面。其中最具影响力且最前沿的是昌乐二中推行的“271高效课堂”模式。

我们学校也不甘落后,积极响应学习“高效课堂”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学习。上学期开学前学校组织老师远赴山东昌乐二中学习“271高效课堂”模式,随后在开学时又聘请山东一行专家上门进行“271高效课堂”的学习交流,让我们充分学习和领悟了“271高效课堂”模式的理念和精髓所在,感慨颇多。经过一个多学期“271高效课堂”的摸索和学习,结合我校的特殊性,在此,对“271高效课堂”的操作规程和感悟与大家一起探讨探讨。

首先要理解高效课堂这个概念,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概念,我们的探索才会有明确的方向、才会有的放矢。我认为高效课堂的本质是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是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一生幸福的基础。它不是一味追求知识获得的课堂,唯有敢于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去“经历”并且“经验” ,愿学、乐学、会学,并在学习和参与中提升了能力,升华了思想和情操,学习的过程才充满生命的律动。

  271高效课堂”昌乐二中的“271”模式,所谓的“271”模式,首先体现在课堂上:将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大致划分为“10+30+5”三部分,要求教师的精讲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占30分钟,剩余的5分钟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学生交流或老师点评。

  第二,271比例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要求我们不仅仅要关注优秀生的学习状态,更很好的照顾大部分同学的理解能力,递进的将知识渗透进去,也要让后进的同学有所收获,从而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271比例也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学生自学就会的,这部分知识可以让同学们预习时解决只需在上课时进行一定检验即可;70%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讨论的思路,方式老师适当点拨,并给困难的同学做个别辅导;10%的知识由同学之间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并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能熟练掌握的。

显然对于高效课堂提出的要求和理念,非常符合我们对学生的要求,用有效的方法事半功倍的完成学习的任务,更利于学生的学习。为了更好的体现这种模式的优越性,经过我们一个多学期的探索,我觉得应做到以下三步:

  第一步 师生课前精心准备。

首先,在老师这头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熟透学情

根据学科的特点,我认为学情分析在“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中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做到以下四了解:

1、针对教学内容,了解学生需要掌握原有哪些知识、需要具备哪些生活经验,并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

2、针对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对本课应掌握,但以前未接触过的知识。

3、针对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分析本班学生中的“尖子生”和“困难生”,分层设计教学内容,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

4、针对教学内容,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分析学生怎样去理解问题。进而在教学设计时,要注重规律的总结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精心备课

(1)精心编制271导学案

271导学案是实现“271高效课堂”的重要载体,因而在用导学案进行教学之前,我们要对导学案进行精心编制。必需吃透教材内容所占的地位,纵横联系,把握知识点;吃透教材编写的意图,把握住重点、难点、训练点;吃透教材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把握住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吃透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部过程,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增长点、思维的激发点。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二次备课或三次备课,并注重细节。

(2)强化备课组集体备课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的真正的做到 “个体——集体——个体”的集体备课形式。

第一个“个体”,是指备课组长把每单元教材的备课内容分解,备课组内教师作为主备课人每人分配一课,形成《基础导学案》;在每周集体备课前传阅修改。

“集体”即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中老师集体讨论,先由主备这节课的老师主讲,其他教师作记录,然后再一起讨论、交流、补充、完善。

第二个“个体”是每位教师在认真听取别人备课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实际和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个人加减,完成三次备课。

然后在学生这边也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认真进行课前预习

 “271高效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学 ,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预习,听课时就可以进一步加强理解,比单纯依靠听课获得知识的记忆效果好。当然教师在布置预习时,可以设计一个难易适度,可操作性强的预习提纲,在课前呈现给学生,并对预习提纲做必要的解释,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使学生预习时有放矢

 二、切实做好课前准备 

  准备好包括教材、笔记本、笔、草稿纸等学具 

第二步 课上师生共同配合。

   这个部分是检验高效课堂实施效果的主体,有且只有在这里深入挖掘课堂内容,上课方式,组织形式等才可能真正高效起来。

  “271高效课堂”除了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外,更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学会分析,学会学习。

1、从学生自身出发进行导学案教学

以往作为老师会面面俱到的毫不保留的把知识一股脑的交给学生,这显然剥夺了学生思考,探究的权利。所以针对新课改的理念,“271高效课堂”进行了单元教学,框架教学。每节课都有相应的知识框架,框架里面又包含了一些知识点。老师把知识结构给学生,让学生有个宏观的把握。而知识点在导学案中先给学生设置几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阅读教材。这时候,如果把教学比作“汽车”,那么教师是“指路牌”,学生是“司机”。让学生明确了目标后,就能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率。然后学生自己思考、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2、要大力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以往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从启发学生的角度出发,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掌握知识。而新课改理念下,“271高效课堂”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才是关键,因此要大力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假如一个学生能提出问题,其他学生们都去找,去发现,然后在课堂上交流一起解决问题。这样,积极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和发现能力。学生一旦进入情境,就会全力调动自己原有的认知经验参与当前的活动,形成一种饥渴难耐的学习状态。我们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有问能够提,敢于提,有时间提,有地方提,要让学生尽情的问。甚至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可以不回答,让学生真正的去思考。

3、让学生自己操作、展示

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展示,让其他学生发现问题,发现方法,一起讨论解决,从而

对知识点的认识,包括方法,易错点,会更加深刻,产生很好的效果。

4、让学生经过思考自己得出答案

任何学习结果,都是思维加工的结果;任何深刻的认识,都是认知不断建构的体现。学习的质变点,往往就在学生猛然跳起的一刹那间发生。教学中,我们可以故意给学生一个错误的结论,然后指导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小组讨论等手段来验证我的结论。当学生的调查结果和我们的结论不相吻合时,鼓励他们敢于质疑。从而让学生明白老师说得不一定就是正确地,真理是经过实践的证明的,老师并不是权威,要得到科学的结论就必须自己去探索。学生必然茅塞顿开。这时候,知识已经不重要了,学生的能力,素质、科研精神都受到了激发,效果自然明显。

最后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在讲解时教师的语言、内容要精。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还有具有启发性,也就是学生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就不要包办代替,教师要抓住要害,讲清思路。当然在课堂中,还要保证练习时间,做到训练要精,抓住重点,发现问题,给与校正,及时讲评。

第三步 课后师生共同强化。

课后先通过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得如何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针对性很强,在难度上呈现出一定的梯度的作业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通过探究性问题,使问题发散开去,有变式,有拓展来检查学生能力情况再根据检查情况通过相互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在我们集中讲评的时候来改错,从错误中汲取正确的处理方式;通过个别辅导,同学帮助使大多数同学完成任务。另外把课堂不能全面处理的问题分解给各个不同层次的同学,让他们在课堂外进行探究,养成自己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把这种分析处理问题的习惯带到我们学习和生活中来,使我们的学生具有更自主的学习能力。

   最后,我们认识到,271高效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合理运用时间把我们应该掌握的知识学会,学牢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学会学习的方式。

  当然我们也很困惑:

1, 不能所有的课都用“271”,那么什么样的课型,用什么模式?尤其对于概念课,习题课等学生确实不能探究,老师点拨过少,这样会导致一些问题,学生跟不上,老师苦恼。

2,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有时仅仅反映在少数尖子生的发展变化上,而普通学生仅仅听尖子生“上课”。

3,学生动脑深度不高。尤其对于需要深厚数学基础的问题,学生无从思考。

4,准备这样一节课老师,学生课下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每科都这样准备,学生课下有这么多时间吗?学生的课业负担到底是减轻了还是加重了?这种模式真的高效吗?

但无论怎样,作为一名教师怎样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怎样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的高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是我们必需积极探索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