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须水,激荡澎湃文思。
巍巍江郎,守护千年文脉。
在江山这片热土上,薪火相传的耕耘积淀,成就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文脉绵延,逶迤千载;文脉相承,生生不息。“崇学、务实、包容、创新”的江山人,踩着时代的节拍,用实干、开拓,续写着“文以载道、以文润城”的华章。
稻艺“衢州有礼·锦绣江山”
一直以来,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2012年,江山全面吹响文化强市建设的号角。近年来,我市全力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挖掘文化内涵、传承优秀文化、加快文旅融合、打造区域特色,持续在彰显区域人文之美上巩固优势,为深化建设江山大花园、全力打造“一地三区”、争当26县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示范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砥砺奋进,需要有精神力量的支撑。
赓续“红色根脉”,锤炼党性修养。从大陈到红岩顶,从竹子林到白沙初心讲堂,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读书班和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报告会;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资源,开展线上党史学习专题培训;开展“重温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主题党日活动、“沿着红色足迹学党史”活动等,党史学习教育在江山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
塘源口乡洪福村红色旅游
通过挖掘、选树典型,今年以来,我市已有1人获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2个个人、2个集体获评省“两优一先”,36个个人、18个集体获评衢州“两优一先”,150个个人、50个集体获评江山“两优一先”等荣誉称号。
理论宣讲之声,展现青春力量。这是一群蓬勃丰盈的生命与一片博大土地的相遇,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宣讲,一起奋斗;他们汇聚成了一道洪流,让党的创新理论点燃梦想、凝心铸魂。
自2020年7月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在我市开展以来,全市已建立宣讲团75个,有宣讲员1600多人,开展理论宣讲3028场次,线上已完成百姓点单宣讲1571场次,受众达34余万人次,掀起了学理论、讲理论、用理论的浓厚氛围。
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
文化礼堂全覆盖,精神家园聚人心。我市建立市、部门、乡镇(街道)、村四级联动建设机制,按照“一村一品、一堂一色”目标定位,注重把握文化礼堂的文化属性,因村制宜深入挖掘乡土文化根脉,彰显人文内涵。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建成文化礼堂279家,500人以上行政村文化礼堂覆盖率达95.4%。2020年,峡口镇获评省文化礼堂建设示范乡镇,清湖街道清湖三村获评省书香文化礼堂。
我市还通过多重举措,促进文化在更大的空间传播。一方面,利用多种形式的理论宣讲、文艺作品和文化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送戏下乡、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文化产品“点餐服务”等惠民工程持续发力,文化芬芳溢满城乡。
精神强大的感召力,催开了遍地绽放的灿烂文明花。
第三届“最美江山人”年度人物颁奖典礼
我市的公民道德素质不断提升、道德新风尚不断涌现,浙西大地上绘就了一道道最美风景线。礼让斑马线、聚餐用公筷、排队守秩序等有礼指数“八个一”文明好习惯遍地开花。今年,我市吹响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冲锋号,“有礼”地标闪耀江城,志愿服务蓬勃开展,文明礼仪标准规范,城市品牌历久弥新,“做有礼江山人 创全国文明城”成为新风尚。常态化开展衢州有礼之星、江山市道德模范暨“最美江山人”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推广文明礼仪标准规范,向善向上的“有礼”氛围进一步浓厚。凡人善举不断擦亮“最美”金名片:4人获评“中国好人”,27人获评“浙江好人”,1人获评“诚信浙江人”,79人获评“衢州好人”,24人获评“最美衢州人”。在江山,向善之美、诚信之美、奉献之美和担当之美不断绽放。
文以载道,以文润城。文化连接历史、现在和未来,是一条生生不息的发展脉络,也是一个城市最具魅力、最吸引人、最为耀眼的亮点。
江山人文底蕴深厚,从绵延千年、逶迤百里的仙霞古道文化到鸡鸣三省、百姓汇聚的廿八都古镇文化,从享誉全球、名满天下的江郎山世遗文化,到“江山韶山同为一宗”的清漾毛氏文化,如何续写这座千年古邑的文化华章,江山人有自己的思考。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廿八都
如今,江山讲述文化创新的故事愈发动人。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4个项目,其中国家级非遗名录2项(江山婺剧、廿八都木偶戏)、省级非遗名录10项、衢州市级40项。如何让非遗实现活态传承?近年来,我市创新非遗传承方式,通过走访非遗项目传承人、非遗项目活态展演等方式,让非遗走进校园、走向大众,甚至走向世界。
廿八都木偶戏作为特色校本课程走进廿八都小学,非遗传承人金宗怀和学校老师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加入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内容,不仅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也让非遗更有生命力。如今,原本担心后继无人的金宗怀欣喜地看到,“徒弟”又带起了“小徒弟”,非遗文化在孩子身上得以传承。
廿八都木偶戏
“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文化成果惠及更大群体。为让更多人了解被誉为“南戏活化石”的婺剧,我市开展“婺剧进校园”活动,先后在10所学校设立了婺剧社团;还不断“走出去”,以文旅部“欢乐春节”活动为载体,江山婺剧走出国门,到意大利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此外,我市邀请意大利艺术家到江山开展演出交流活动,举办了意大利乔瓦尼·阿列维钢琴音乐会和意大利7Grani民谣音乐会,为群众打造高水平的视听盛宴。
江山婺剧
乘着文旅融合的东风,我市共建“越游越有礼”戏曲郊游品牌,以戏曲的形式开发精品郊游线路,为文旅浙江开辟了戏曲魅力与乡村风情融为一体的新样本。
如今,江山展示文化新形象的“大IP”愈发多元。
2021年全国新年登高江山市江郎山下主会场歌舞表演
连续6年承办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通过中央、省级各类媒体的宣传报道,江山特色独具的风土景观、民俗文化登上热搜;已成功举办36届的“三山”艺术节,正成为江山、常山、玉山三地重要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推介平台;总投资3.2亿元、江山市建市以来建设规模最大的公共文化类项目——江山市文化艺术中心二期工程正在收尾,“廿八都国际非遗活化博览园”项目也已落地……
第三十六届“三山”艺术节
这是属于江山的气韵和风华,我们欣喜见证,江山前行步伐正不断结出累累的文化硕果。
文化,润泽一座城,赋能一座城。
“一村两秀”,是大陈乡大陈村近年来最具辨识度的宣传品牌。从脏乱差的后进村,一跃成为江山市第一个“幸福乡村”建设示范村,先后获得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十大最美乡村等荣誉,并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大陈村的华丽蜕变,正是我市以歌治村、因歌兴村的一个典型代表。
大陈村歌演出现场
从2007年的第一首村歌问世,到2016年献礼G20峰会、唱响北京人民大会堂,再到2020年“庆丰收·迎小康”中国村歌大赛总决赛在江山举办,14年流金岁月的浇灌,让村歌的种子在这片人文沃土上破土萌芽,摇曳成江山文化大花园里的锦簇花团。这里是“中国村歌发祥地”,在这里,文化的歌声流淌于广袤山乡,文明的力量在新农村焕发出强大的反哺能力。吟唱着新时代农民昂扬向上的豪迈和激情,村民富了脑袋也富了口袋。
2020年“庆丰收·迎小康”中国村歌大赛总决赛现场
如今,我市三分之二以上的行政村拥有村歌,200多首表达着村民精气神的村歌,使乡村文化持久绽放的魅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赋能。
凭借着《大陈,一个充满书香的地方》和《妈妈的那碗大陈面》两首村歌“吃”到了文化红利的大陈村,继续深耕村歌文化,推出大型实景剧《你好江山》和孝文化音乐剧《大陈见面》,一村两“秀”,带动周边旅游产业年创收1000多万元。石门镇长山源村通过创唱村歌,凝聚了人心,通过优美的自然风光招徕游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碗窑乡凤凰村借助村歌和谐了邻里关系,让村民共同发展来料加工业,在共富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迈进……
实景剧《你好江山》
文化,充实一座城,丰盈一座城。
近年来,我市把微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抓住浙江省微电影评选活动落户江山这一重要机遇,大力推进微电影产业加快发展、集聚发展,全市微电影产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城市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被授予“浙江微电影战略合作城市”,贺村镇耕读村被授予“浙江省微电影拍摄基地”。据统计,去年来江考察、取景的影视企业、影视剧组达20余批次,其中投资5000万元的院线电影《致敬英雄》涉及江山的拍摄内容占影片总时长的30%。
《致敬英雄》电影海报
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我市还突出群众在文化活动中的自主权和主体性,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相互结合,两股力量相生相长,让文化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文化下乡、设施建设,全市农家书屋、乡镇文化中心、村文化站实现全覆盖;抢救式修缮恢复了10多个重点历史文化村的“古戏台”,并开放使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艺培训和辅导工作,参训村民超3万人,建成坐唱、腰鼓、排舞等农村文体队伍近600支。
新时代,新征程。铿锵前行的多娇江山,将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的先进文化、以本地历史为依托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江山人精神为底色的创新文化继续全面繁荣发展,为深化建设江山大花园、全力打造“一地三区”、争当26县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示范提供源源不竭的文化力量。
作者:徐丽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