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界首彩陶:界首彩陶的艺术特色及传承意义
作为进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安徽界首彩陶,其制作工艺和艺术特征既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又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是界首市一张独特的城市名片。7日,记者来到界首彩陶文化博览会现场,感受彩陶及其制作技艺的艺术魅力。
界首彩陶历史悠久,其工艺传承自唐宋时期的民窑,流传于宋、元、明、清和民国时期,秉承唐三彩遗风,又吸收了中国剪纸、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其中最知名的“刀马人”坛罐,饱满厚实,圆润质朴,粗犷中带着几分秀色,颇有韵味。
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自阜阳科技工程学校的学生们,正在现场展示彩陶的制作技艺之一——拉坯,一团专用的黄胶泥在徐徐旋转的工作台上,经巧手轻轻揉捏,不一会便形成了一只线条流畅的瓶身。
“这还只是第一个环节”该校一六级彩陶班学生王世友告诉记者,界首彩陶的制作过程分为拉坯、修皮、上化妆土、刻花、上釉和烧制等环节,中间还要不断地进行阴干,从开始制作到成品完成一般需要两个月时间。为了保证成品的成色,期间的修补和刻花等环节对制作技艺的要求也极高。
远处的展台上,一只只成品坛罐以柔美的曲线、精细的雕工和古朴的色彩向现场的观众们展示着界首彩陶工艺的精巧,雕刻在瓶身上的场景多来自于传统戏曲题材,更为界首彩陶增添了一份艺术魅力。
在现场,记者还看到了雕刻而成的泥塑,主体是一老一少正在嬉闹。整个雕塑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同为阜阳科技工程学校学生的闫婷婷介绍道:“这种泥塑不能上釉,我们目前正在创新工艺和形式,使泥塑与传统的界首彩陶结合在一起。”
据界首市委书记徐会东介绍,目前界首市正大力推进彩陶烧制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创新。界首彩陶的代表人物卢莉华目前已经建立了艺术工作室,其创作刻画的刀马人彩陶,已成为界首彩陶的符号,并通过彩陶艺术学校或培训班等形式,组织老艺人“以师带徒”,让他们早日掌握这门传统技艺。此外,为了打造彩陶特色旅游文化,界首还建成了彩陶博物馆、陶艺公园等一批彩陶文化旅游景点。
徐会东认为,随着年轻学生不断加入彩陶事业,多彩的釉色必将历久弥新,将古老的彩陶文化渲染得更加色彩缤纷。
界首彩陶的艺术特色:
界首彩陶秉承唐三彩遗风,又吸收了剪纸、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在制陶技艺中自成流派。在胎面的制作上,界首彩陶饰以两层化妆土,在刻画过程中表现出赭、黄或赭、白两种基本对比色;在刻画题材上,除以生活中的花、鸟、鱼、虫为创作对象外,还着重吸取了传统戏曲中的艺术元素,以一幕幕场景的形式加以表现,卢山义的"刀马人"系列是其代表;在烧制方面,界首彩陶制作先除潮,然后素烧,温度一般在摄氏700至800度,成品为砖红色的刻画陶,素烧后可以釉烧,即涂以含铅、二氧化硅、粉土的釉料后放入陶制的匣钵内,逐渐加大温度,达到摄氏1000至1050度,烧两天两夜,成品为红底白花的界首彩陶。
界首彩陶体现了农民敦厚朴实的性格和大拙大巧的审美意趣,反映了中国民间艺术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审美趋向。这样的艺术品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就珍藏有界首三彩刻画陶。界首彩陶鲜艳夺目,色彩丰富,颇受欧洲人的欢迎,建国不久,很多国家领导人喜欢带着界首彩陶,送给苏联、东欧等一些国家要员。
界首彩陶造型装饰方面的独特艺术是由诸多要素所构成。诸如黄金率的无意识应用、空间的处理、画面的布局等等,其多元素的最佳组合,创造出了界首彩陶独特的艺术个性。但是,界首彩陶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社会生活中不断观察、不断发现、不断提炼和不断创造的结晶;从单纯的摹拟刻划到综合的艺术创造,从偶尔的发现到熟练的掌握,如此反复实践,受到启发,得到规律,才归纳总结出创造美的原理。因此,界首彩陶的对称美、均衡美、装饰美,是源于生活、根植于本土的美的集合。界首彩陶的主要材料取自于颍河两岸的胶泥层,因此,又具备了本土的、民族的地方特点,从而形成了具有个性的和独特艺术语言的“界首彩陶”。
界首彩陶的造型多以圆形为主,据考证,具有圆形特征的决定因素有两点。其一,源自于这里的民间风俗。“陶”有“掏”之谐音,“圆”有“团团圆圆”之寓意,二者结合,即为掏个团团圆圆。解放前,淮河中游一带盛行嫁娶之时女方必陪嫁一件三彩陶坛的习俗,圆形的陶坛上刻有牡丹、梅花喜鹊、莲花鲤鱼等内容,牡丹象征富贵、梅花喜鹊寓示喜上眉梢、莲花鲤鱼则有连年有余之意,这些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无一不体现当婚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二,圆形陶器要比其它形器的容量大,实用性更强,而且,在烧制过程中,圆形陶器不易变形。
界首彩陶的造型,在图形的基础上大量而又科学地运用S线,使造型的外廓线富有变化;其正立面双侧的S弧度的大小、宽度、高低的变化,对陶器的容量和整体美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实例中可以看出,界首彩陶的形体十分符合黄金分割法。众多界首彩陶中的圆形陶坛、陶罐,其高与直径之比,大多在6:4左右;三彩陶挂盘的底部与盘底之比也多在6:4之间,因此,在自然干燥和烧制过程中其变形率最低。
界首彩陶更多地运用了变化与统一的造型艺术规律。S形线条的不断变化,突出了形体的个性特征,即弧线为主、直线为辅;侧面看,从坛罐的底部到颈部都是由具有张力的弧线组成,而颈部至口部则运用了少许直线,如此明显的对比,凸显其主次分明、曲直对比的鲜明个性。主体部分(即坛体腹部)的曲线扩张,形成膨胀的近似于圆的形体,使S线形极致夸张,具有饱满、丰硕的视觉效果。而颈部直线的运用,可谓点到为止,恰到好处。这些短直线的运用,起到不可替代的衬托作用,使圆的更圆,饱满的愈显饱满,而且丰富了造型形体语言,即曲中有直,柔中有刚,避免了造型单调、平淡的弊端。直线只有长短的变化,而弧线则有力度和形体的多样性,直线与弧线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界首彩陶统一、协调、均衡和安定的美感。
界首彩陶的传承意义:
彩陶制作技艺是不传外姓的,制作彩陶时,不准外姓人观看。如果家族子弟想学习的话,只让他们自己观看制作过程,然后自己去做,全靠自己摸索,做不好还要挨打。当制作出来的彩陶有七成相似,证明自己有一定"天分"后,祖辈才开始给予指点。据说,学成这项技艺,最少也需要三年,有的还可能学不会。
1958年,界首在颍河北岸顺河路组建技艺陶瓷厂,现该厂已成为彩陶的主要制作地,界首彩陶烧制技艺在这里得到传延。但是,近几年来,受现代工业产品的冲击,现在陶瓷厂不景气,面临资金困境,以传统技艺生产的彩陶制品出现滞销,市场萧条,而年轻人多不愿从师学艺,因而界首彩陶烧制技艺有后继无人之忧,有必要对其进行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安徽省界首市的王京胜、卢群山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