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琉璃与琉璃之乡
琉璃在中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琉璃技术趋于成熟。介休自古被称为“琉璃烧造之乡”,城区内琉璃建筑很多,大多已进入国宝行列。远自南北宋时期,近至大清光绪年间,众多令人惊艳的后土庙、祆神楼、太和岩牌楼等琉璃建筑列为国保。
太和岩牌楼位于城东北辛武村,建于清光绪年间。建筑形式为四柱、三楼、三门,单檐歇山顶。整体色彩斑斓、璀璨夺目。太和岩牌楼虽然建造年代较晚,但却是中国琉璃制造技术大道炉火纯青境界的实证。
城隍庙坐落在介休东大街,始建于明洪武三年。现存建筑有山门、戏台、钟鼓楼、正殿东西跺殿及廊庑。
龙泉观紧临城隍庙,据传始建于隋义宁元年。现存正殿、过殿和东西配殿,过殿和正殿为悬山顶琉璃剪边。
祆神楼平面呈“凸”字形,下为过街楼,中为神龛,上为乐楼。山门戏楼上下叠构,楼顶十字歇山,构造雄健稳定,瑰丽壮观,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精品。
后土庙琉璃工艺精湛,碧绿、金黄、孔雀蓝交相辉映。建筑坡面用黄绿两色琉璃构成图案,脊筒、脊刹、宝瓶、宝珠、仙人走兽玲琅满目光彩夺目。《重修后土庙碑记》记有南朝宋孝武帝元年重修的记载,现存建筑为明正德年重修后不断变化的格局。
史公塔位于北河沿北街,虽不属于琉璃建筑,毕竟是介休市内的一处文物。史公塔建于清乾隆十一年,传为纪念明万历年知縣史记事兴学赈饥而建。塔高35米,为八角楼阁式砖塔。即使是这座县级文保砖塔,其塔顶也是黄绿琉璃瓦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