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沈渎村:让百姓口袋鼓起来 生活乐起来

沈渎村:让百姓口袋鼓起来 生活乐起来

2019-09-07



  在5月18日举行的金沙大学堂第36讲上,全区9名村和社区党组织书记分享了各自乡村转变之路、振兴之路,各具特色,值得思考。这几天,本台记者走进这9个村和社区,对话农民新感受,体验农村新气象。今天开始推出《乡村振兴先行军》系列报道。首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金城镇沈渎村。

  今年53岁的曹成云是沈渎村的种植大户。这几天,他种植的小麦即将收割。500多亩的小麦收割起来是个麻烦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可是曹成云却一点也不担心。

  金城镇沈渎村水稻种植户 曹成云:“这块小麦往年我们自己农户要到外面去请收割机下来收割,要花很多精力、花很长时间,最少要10天,还不知道能不能搞好。现在我们参加合作社以后,这一块我们完全交给合作社了,在3到5天之内就解决问题了。”

  给曹成云带来踏实感的是沈渎村2016年成立的新农机专业合作社。

  正值育秧时节,沈渎村党总支书记杨国华正在了解种子情况。沈渎村是个农业村,有40%的村民种植水稻。每到农忙时节,既费时又费工,农户收入低。如何破解这个瓶颈,沈渎村做出了一个尝试。

  金城镇沈渎村党总支书记 杨国华:“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以及机械化运作这块农业生产,广大的村民也没有概念,也没有这方面的认识。我们来了以后发现这个情况。决定引进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解决老百姓种田难,特别是留守老人种田不方便的问题。”

  新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主动服务村里粮食生产全过程,开展丰产示范方建设。现在,沈渎村机械跟踪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0%以上。

  金城镇沈渎村农户 赵明:“之前我们一般都直播多,直播一般的产量都在8、900斤一亩田。成立合作社之后,我们现在全部都机械插秧了,一般的产量现在都每亩1300左右了,一亩田能省到5到6个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几年来,得益于新农机专业合作社,沈渎村农民人均年收入从2.4万元增加到2.7万元。年纪大的农户常常打趣:如今,穿着皮鞋也能干好农活。

  金城镇沈渎村党总支书记 杨国华:“沈渎村现有粮食种植面积是2900亩,目前大型插秧机以及小型插秧机械已经达到13台。可以完全满足沈渎村日常农事生产。”

  村民口袋鼓了,集体经济也不能弱。沈渎村位于金坛城区西郊,区域优势明显。这几年,沈渎村不断盘活存量资产,通过闲置用房出租、土地流转、高效农业等方式,四年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130万元增至469万元,翻了近2番。

  金城镇沈渎村党总支书记 杨国华:“今后规划打造一个生态采摘园,近千亩农田我们以后要发展高效农业,另外要打造大同圩水文化旅游教育基地,让一年四季的种植、养殖、采摘成为城市居民向往的地方,为村里创造更多经济来源。”

  集体经济强了,村民口袋鼓了,沈渎村还累计投资6500多万元用于民生改善,拓宽南圩大道、新建沈渎公交首末站、圩堤驳岸加固,建设老年之家、健身广场等,沈渎村村民获得感越来越多。

  金城镇沈渎村村民 朱粉美:“我们这些年龄大的人在家里种田没有后顾之忧了,和谐风气、邻里关系好。晚上跳跳广场舞,健身场都弄得蛮好的。”

  金城镇沈渎村村民 姜军荣:“特别是在安全感上,圩堤、驳岸加上十米平台现在全部都做到位。”

  金城镇沈渎村村民 赵群:“现在村里的卫生等各方面都跟着形势发展,人的出行来去、走路都挺方便的。”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沈渎村的乡村振兴之路闪光点还有很多:如“三和创建”特色党建工作、民主议事成事等,这些亮点工作始终抓住了一条线,就是民生线。正如村党总支书记杨国华所说,只要真正围绕民生线,想着为民办实事,乡村振兴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来源:金坛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