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雷托胜: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雷托胜: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2017-04-06

雷托胜: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45岁的雷托胜是静宁县治平乡雷沟村果农大户,他是该县第一批“百名务果能手”之一。20多年的苹果种植生涯,不仅让他脱贫致富当上了静宁县绿色果品协会雷沟分会会长,而且还当选为十一和十二届甘肃省人大代表。他说,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他的“绿色苹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自己要努力办好果业协会,带领周围更多的群众富起来!

 

全村务果第一人

    在雷沟村群众的眼中,45岁的雷托胜是全村果树管理方面的权威,因为大伙知道,他是雷沟村务果第一人,是全村务果时间最长的人。

    1980年雷沟村实行包产到户时,雷托胜一家已经快要穷的解不开锅了。“当时我21岁,哥哥26岁,家里一共4亩川地,娶不上媳妇成为让父母亲最操心的一件大事。”1982年,村里的6亩果园要对外承包,承包费是每年600元,承包期10年。6000元的承包费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让村里的许多年轻人都望而却步,但雷托胜敏感的意识到,这对自己来说是改变全家贫困面貌的一个大好机会,他决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奋力一搏。

    当时农村信用社最多给每户可以贷款1000元。雷托胜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找遍了所有的亲戚和朋友,凑足了5000多元。“最后实在是没办法,硬是不顾父亲的反对,将准备过年用的一头猪给买了,最终凑够了承包费!”谈起当时的困境,如今开着小车,年收入10多万的雷托胜仍感慨不已。

    施肥浇水、清理杂草,承包下果园后,这个农家娃干劲十足,他要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全家命运。当时,他和哥哥商量好了,自己全心全意经营果园,哥哥则负责全家的农活。第一年下来,雷托胜收入了1500元,除去600元的承包费,纯利润近900元。“当时一亩小麦产300多斤,每斤3毛多,一算账,自己信心大增,觉得这路是走对了!”第二年,尝到甜头的雷托胜主动跑到县林业局,邀请技术人员指导修剪。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雷托胜对果树进行了拉枝,并尝试疏花疏果了。“这一年果园里的结出的大多是75果,每斤3毛钱销售掉了,当年收入了3500多元。”雷托胜说,随着对管理技术的逐步实践和掌握,85年,他承包的6亩果园收入达到了历史之最,当年收入了7000多元。当全村群众仍为种植传统小麦、玉米而忙碌时,雷托胜已熟练的掌握了果树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修剪常规生产管理技术,成为名符其实的全村第一务果人。

 

父子之间的“拉锯战”

    1986年,静宁县委、县政府依据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比较优势,从陕西、山东等地引进了秦冠、红富士、新红星等品种,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强力推广果树种植。

    而此时,雷托胜已对“要致富、种果树”有着比常人更深刻体会和认识。于是,他积极响应乡政府产业结构调整的号召,于当年春季一次性栽植了2亩红富士苹果树。“当时我和哥哥已经分家了,父亲分给我们兄弟各2亩川地。”雷托胜说,他将2亩川地里全部种成果园行为最终惹得父亲大怒,没过几天,当他再去地里时,父亲已经将栽好的一亩果苗全部拔出,扔在了路畔。

    又急又气的雷托胜跑回去和父亲理论,却遭到老人的严厉训斥,责问他地都种了果树全家人一年吃什么?光吃苹果能养活人吗?经过几个来回的交流沟通和“赔情道歉”,最终,他向父亲承诺,留出半亩川地种粮食。于是,他从自家和邻居家被拔出仍在路旁的果苗中又进行了挑选,又栽了半亩果园。

       1994年,雷托胜的这1.5亩果园全部挂果,当年产量4500斤,收入达到了4600多元,成了全县的典型,前来参观学习的群众络绎不绝。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全村好多群众开始转变观念,决定栽植果园,脱贫致富。1995年,雷沟村掀起了栽植果树的热潮,当年全村一次栽植果园达到600多亩,成为当时静宁规模化发展最快的村。

 

一人富,不算富

    目前,雷托胜承包别人的土地,总共建起了12亩果园,其中6亩挂果园。2012年,在部分果园遭受冰雹灾害的情况下,他管理的苹果仍以每斤4元多的高价被客商收购,年收入达14万多元。

    富裕起来的雷托胜常说,“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为了使村里的人更快地富起来,2004年11月,他号召热爱果树生产、并有一定果树生产管理与营销经验的16名果农,成立了雷沟村果业协会,目前发展会员179名。通过协会上联市场,下联企业、农户,广泛开展果树产前、产中、产后技术、物资供应和信息服务,有力促进了全村果树生产的快速发展。

    随着树龄的不断增加和管理技术的不到位,雷沟村86年栽植的果树大面积因树冠交接,果园郁闭,园内通风不畅、有机肥短缺等突出问题而出现了果品质量下降的现象。发现这个问题后,2005年,雷托胜决定在县林业局的指导下对全村老果园进行大改型。但是出乎他的意料,工作一开始就遭到了村民的强烈反对,“种果树太不容易了,疏除果树大枝就意味着一亩少收近1000多斤苹果,一开始村民们都不愿意。”雷托胜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为了推动工作局面,他首先给村果业协会10多名技术骨干做工作,动员他们进行改型,示范给村民看。第二年,改型后的50多亩果园由于园内光照得到了有效改善,苹果质量明显得到了提升,卖出了全乡的最高价,村民们看到后一下子思想转变了。2007年,全村2000余亩老果园全部完成树形改造。随后,该村4社179户的597亩果园被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取得了良好农业规范(GAP)基地一级认证,为全村果品进入国际高端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雷托胜和村果业协会的示范带动下,雷沟村的果品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据治平乡负责人介绍说,雷沟村是被县政府命名为第一批果品生产专业村,2012年全村果品收入达1998.72万元。“目前,这个村4800亩耕地除去退耕还林其余的全部栽植了果树,果园面积达到了3772亩,100%的农户有果园,80%的劳力管果园,85%以上的收入来自果园,全村光小轿车就达到了162辆”他说。

    谈起下一步的工作打算,雷托胜说,下一步,果业协会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继续动员群众,进行测土配方施肥,采用大苗移植的方式,将全村刚刚改造成的600亩陡坡建成优质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