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静宁县职教中心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静宁县职教中心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2017-04-06

立足职教优势    坚持社会培训

全力推进苹果产业跨越发展

——平凉机电工程学校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摘要】平凉机电工程学校是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实施职业院校建筑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开发培养培训基地,平凉市第十国家技能鉴定所,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学校现已发展为以普通中专为依托,集成人本科专科学历函授教育为一身,融教学研究、生产经营、科技推广、信息咨询、技能鉴定和短期培训为一体,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和多规格的办学模式。2015年8月历时建设两年的新校区建设全面完成,与靳寺职中合并、五校区整合搬迁至静宁教育园新校区,校园占地266亩,建筑面积7.8万多平方米,现有教职工336人,在校学生5016人。开设建筑工程施工、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等16个专业,其中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首批示范性专业。

    一、创新理由

    近年来,静宁县职教中心充分发挥自身教育的潜能和优势,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新的增长点,尤其是立足县域经济和产业优势,开展面向全县数十万果农的果树栽培及田间管理技术的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极大地促进了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提高了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农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二、实施过程及亮点做法

    (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助推苹果产业发展中找准“结合点”

    中职学校社会培训工作是新时期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社会责任,也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需要。静宁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甘肃省18个干旱县之一,也是国家农业部划定的黄土高原优势苹果产区之一。果园总面积达101.2万亩,户均10.6亩,人均2.34亩;今年,挂果面积50万亩,预计果品总产量达60万吨,年产值24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60.47%,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静宁苹果先后获得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绿色产品、良好农业规范和出口创汇4张国家级名片和“中华名果”等13个大奖,成为2008北京奥运特供果品。静宁县先后被评为“中国苹果之乡、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苹果二十强县、全国兴果富农工程建设果业发展百强示范县”等6个国家级荣誉称号,苹果产业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农民稳定增收,加快小康建设进程的主导产业。但是农民专业知识欠缺,果园管理水平不高,品牌意识不强等,已成为制约静宁县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静宁县职教中心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勇于担当,勇于探索,紧紧围绕建设百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大县这一地方发展的中心任务,找准地校同步发展的结合点,把开展果农技术培训作为中职学校社会培训的重点,着力在果农技术专业化、果园管理精细化、果品营销品牌化上做文章,下功夫,增强了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和社会办学效益。

    (二)充分发挥职教优势,在助推苹果产业发展中找准“发力点”

    静宁县职教中心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师资力量雄厚、培训设备完善,专业特长定向的优势,积极与教育、人社、林业等部门衔接,建设实训基地,制定培训方案,创新培训方式,全面提升了果园标准化管理水平,加快了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步伐,有力地促进了苹果产业跨越发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了社会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成教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每年初就组织专人制定了年度培训计划,对培训时间、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做到了有规划,有安排,确保了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营造浓厚氛围为了提高果农参训积极性,我们在果树管理关键时期利用电视、广播、手机短信、宣传车等多种形式深入村社进行广泛宣传。同时,集中时间、集中人力,与县果业部门专业人员共同编写了培训教材,编印《日光温室生产实用技术100问》等果农实用技术手册,通过各种形式宣传,营造了良好的培训氛围,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三是建设实训基地为了进一步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优势,促进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县上整合资源,多方筹措,先后投入800多万元,建成了静宁县苹果产学研联盟示范基地。基地占地面积50余亩,共栽植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成纪1号、烟富3号等优质苹果苗木30多个品种5000余株。采用目前最先进的矮化密植、窄株宽行模式科学栽植,配套滴灌、微喷、水肥一体等综合措施和树下覆膜、空地种草等管理技术,极大的提升了苹果精细化管理水平,增加了科技含量。为了提升基地的科学研究水平,加快产业技术推广,基地还成立了博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建成了脱毒苗组培室,并同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高等院校加强合作,共同选择科研项目和课题,开展静宁有机苹果生产及静宁苹果产业链条延伸等项目研究,深度挖掘静宁苹果文化,全力解决静宁苹果产业方面的深层次问题,为当地农民技能大幅提升、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如期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人才和智力支撑。

    四是整合培训资源。为了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防止指导果农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打造专业教师队伍,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校经常组织专业教师整合理论知识,统一口径,通过技术整合,切实解决了全县果园管理技术不规范的问题。

    五是创新培训模式。着眼于县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要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学什么”的原则,采取提高培训与普及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分层次、分类别、分季节,环环相扣,压茬推进,确保培训一次,带动一批。学校先后开展了“两后生”培训、劳务品牌项目培训、乡镇果业技术干部培训等,与县林业局、县果树果品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承办了静宁县现代苹果修剪技能大赛活动,电大工作站承担了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在线学习培训工作,这已经成为我校职业教育的新特点,将有力地促进我县城镇化建设和“三农”建设进程,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的职教特色更为突出。2016年7月,学校在中华职教社、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授渔基金·缘梦基金的帮助下,针对贫困学生开展“授渔计划”五年成长项目,帮助贫困学生完成职业教育并安排就业,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前期准备阶段,秋季学期将招生实施。

    六是健全机制保障为了更好地开展苹果产业社会培训,我们建立健全了管理考核、技术支撑、资金保障三大机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7名,果蔬花卉专业有专业教师12名,聘请高级农艺师3人,整合阳光工程、再就业培训等各类培训专项资金,保证了培训师资和资金需求。

    (三)坚持校地同频共振,在助推苹果产业发展中找准“双赢点”

    我们严格按照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的发展要求,坚持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服务支柱产业发展,校地“同频共振”,赢得了地方,增肥了土壤,实现了学校和地方同步发展的“双赢”。

一是开展社会培训提高了果农的果园管理水平。截止目前,共开展了“以高光效树形改良修剪、新建园技术规范、花期冻害预防、疏花疏果、人工辅助授粉、果实套袋、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等为主的果园标准化生产管理技能培训班460余场(次),培训果农5.5万多人(次),其中贫困家庭技能培训4726人,发放各类技术资料5.2万余份,提高了全县果园管理水平,为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技术保障,带动了果品业的迅速发展,苹果产业已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助推器。由于培训工作到位,目前全县果农发展果树生产的观念转变较快,已由原来的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原来的只建园不管园变为现在的以园养园,以园谋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二是开展社会培训提升了果品质量效益近年来,我们通过果农培训大力推广实施幼树早果、早丰栽培技术和挂果园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全县果品效益明显得到提升,目前,全县挂果园平均亩产达到2500-3000kg,平均亩产值达到5000元以上,最高亩产达到6000kg,亩产值达3.6万元。果品商品率稳定在95%以上,优果率由60%提高到75%左右,全县人均果品收入32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经统计,全县收入达百万元的村有81个,200至500万元的村有23个;收入上万元的户达2.6万户,2-5万元的户达1.98万户,5万元以上的户达1万余户,10万元以上的户达958户,全县有14.5万人依靠果品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三是开展社会培训使现代农业技术得到推广幼园面积大,管理粗放、不能适期结果,挂果园郁闭、产量低而不稳以及干旱少雨是我县果园管理及果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我们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技术培训大力推行“一年定杆保苗、二年重剪促条、三年拉枝严管、四年成形挂果、五年保证丰产”的幼园早果、早丰栽培技术和“树形改良、均衡施肥、保肥节水、人工辅助授粉、病虫害综合防控、单果管理”等果园提质增效技术,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实施,全县90%以上幼园在第四年开始挂果,挂果园“高、大、密、低”等现象明显得到改善,尤其是果园黑膜高垄覆盖技术、人工辅助授粉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通过试验、示范目前已得到大面积使用,为果业增效、果农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显著成效

    一是开展社会培训是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途径。职业学校是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担任着为区域内行业、产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通过开展社会培训工作,实现了职业教育从学校走向社会,从城市走向农村,从教室走向田间,极大地拓宽了职业教育途径,开创了全新的办学模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二是开展社会培训是加快产业技术革新的重要举措。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突出广大果农的技术培训,突出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推广,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专业优势,在技术服务、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形成了以学校为阵地、以专家为核心、以县乡技术人员为骨干的技术服务体系,为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