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静宁县农广校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主要成效和做法

静宁县农广校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主要成效和做法

2017-04-06

静宁县农广校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主要成效和做法

     静宁县农广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农广校和省农牧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相关要求,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工作目标,坚持立足县域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2015年,我校始终坚持“实际、实用、科学、高效”的办学宗旨,严格按照《静宁县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立足县域苹果产业,发挥区域优势,有针对性的在全县范围内遴选学员,把长期扎根农村,具有较高专业技能、产业收入较高、示范带动作用比较突出、且在果园管理上达到一定专业水平的果园种植大户作为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培育对象,经过精心组织、详细摸底、认真调查,严格审核,最后确定学员主要集中在新店、城川、八里、威戎、古城、雷大、余湾、李店、仁大、细巷等乡镇及格瑞和五州两个果品专业合作社。在培训过程中,全校教职员工及聘请的专、兼职教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格管理,分期分批,有重点、有计划的开展集中理论授课、现场实训和考察学习,圆满的完成了2015年度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

    一、项目完成情况

    根据农牧局项目实施方案,农广校共承担生产经营型苹果生产专业培训任务150名、补助资金45万元,人均补贴3000元/15天。我校自2015年9月15日县农牧局召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安排部署会议后,积极开展摸底调查、强化理论培训、田间指导和现场实训及外出考察学习,从11月20日第一期开班培训至2015年12月16日考察学习结束,历时近一个月时间,开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苹果生产工培训班2期,期中第一期两个班100人,第二期50人。每班理论主讲56个学时,实践操作培训 46个学时,共102个学时,累计共完成培训总天数15天。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培训工作有序进行。根据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实际需要,我们结合县上成立领导小组(静政办发[2014]114号)文的通知,及时成立了“2015年静宁县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指导小组”,由农广校校长李占武负总责,教务主任胡战雄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正常业务培训,并指定专人做为项目各环节的业务经办人。同时根据开设专业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选聘了工作责任心强、理论知识丰富,实际操作能力强的省、市、县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富有一定理论基础及丰富实践经验的乡土农民专家为专、兼职培训指导教师,在项目培训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抽组技术力量自编适合本县旱作农业发展和苹果生产乡土培训教材,授课教师基本上全部制作了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为开展理论培训和现场实践指导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技术储备基础。

    2、不断强化责任,靠实任务,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完成。为了切实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工作,我们始终坚持既各负其责、又分工协作的原则,确定专人负责总台账、规范项目总结,备齐全部验收资料。专人负责摄像采集和新闻媒体的报道交流,专人负责培训对象的个人相关资料采集;每期每班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教学计划和授课计划完成规定的培训学时,班主任在每期培训前和结束后及时报送培训资料,要求培训原始资料齐全、规范、完整。培训结束后,经过整理汇总,有针对性的刻录并向学员无偿发放了6套理论讲话授和田间实训光盘,制作完成了10本静宁县新型农民培训剪影集--《在希望的田野上》,一部专题片《开启农民致富的金钥匙》前期文字材料(脚本)己经完成,正在进行影像采集和配音制作,预计三月上旬可以完成专题的制作,必将为项目的全面检查验收留下宝贵的资料。

    3、集中讲授,系统培训,从理论的高度不断提高参训学员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的水平 。按照培训计划,我们在省、市、县涉农部门中精心选聘富有多年工作经验且理论功底扎实、群众口碑好的主讲教师,积极组织人员认真编写讲义,及时与学员以电话联系的方式通知每期开班通知,加强衔接与沟通,按照集中培训,分班管理的模式,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学员,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食宿,统一地点,统一资料,统一考试,统一标准,统一参观学习的要求,让他们在短期的培训时间内既感受到培训机构的温暖,又系统的接受理论知识讲解,从中体会在生产中应用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

    4、创新机制,互动参与,提高质量,把理论学习和技能提高融合到实践第一线。项目培训实施以来,我们对既定的苹果生产种植户实行定向培训为主,按区域分期进行实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需施教和个性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灵活开展培训,突出一线教学法,注重田间地头的实践操作,延长培训时数,确保培训质量,实现现场培训,实地示范。先后在新店乡新店村、新店乡任刘塬、细巷乡中堡村、城川乡高湾村等实训基地进行了4天现场实训指导,让学员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不足,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

    (1)参与式培训。为紧密联系当前果品产业发展特色及农民对科技知识的渴求,我们采取了参与式培训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先后印制了《静宁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宣传挂图》和《静宁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知识问答》各2000份,印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根本问题宣传采页4000份,在深入乡镇摸底调查和集中培训及田间实训过程中及时发放给老百姓,让群众共同参与,加深他们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理解,同时,密切联系新闻媒体,及时对我县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进行跟踪报导,先后分别于11月21日和12月17日在静宁新闻中报导2次,通过报导,使这项工作能够为大多数人所熟知。

    二是在确定专业主讲内容时,我们首先征求部分学员代表的意见,然后由主讲教师再根据学员要求和培训规范制定主讲内容,进一步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

    三是每位教师在课堂上除统一讲授基础知识外,学校还采集了大量的实物标本,实践指导教师现场模拟,学员动手,进行示范性培训教学,学员在教师的协助下,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环节,提高了学员实际应用操作能力,真正达到了培训目的。

    (2)现身说法。在教学培训过程中,学校安排乡土技术能手和学员中的带头人,在课堂或生产基地介绍他们的生产经验、发展思路、收成效益情况,在实训基地,鼓励学员大胆实践,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修剪,让学员们互相探讨对科技的认识,同时把培训时主讲教师的讲课内通过农民熟悉的语言和身边成功的现实事例,鞭策激励其他学员,进而提高培训效果。

    (3)观摩学习。从12月11号开始,学校先后分两批,组织学员到庄浪县朱店镇标准化果园示范点、庄浪县万泉镇矮化密植标准化示范园、天水南山花牛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天水北山万亩樱桃示范基地、天水中滩国家级高新农业技术示范园区进行为期6天(每批3天)的参观考察,深入果品产业生产一线,参观当前果品生产和管理的示范基地建设,让他们开阔眼界。通过实地观摩考察学习,提高学员的认识,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事例教育培训学员,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4)进一步开通QQ群服务业务。为了便于学校与学员、学员相互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静宁农广校及时开通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QQ群服务业务,通过网络沟通进行远程教学指导,使学员在工作和农事生产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可随时登录QQ群,服务中心负责及时联系相关专家、教师,解难答疑,达到在培训中服务、服务中指导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5、规范培训管理,抓好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培训工作有始有终。静宁县农广校严格按照新型职业农民遴选标准,认真搞好摸底登记,建立信息公示制度,规范培训台帐,建立点名册,考试考核成绩册,专兼职教师信息资料册,准确记录,并妥善保管受训学员个人信息资料。同时采取不定期的随机走访或电话咨询,及时了解他们的果品生产情况、从业动态、思想状况,从中掌握培训环节上应该继续完善的步骤方法,并主动为他们解决执业中遇到的技术疑难,很好地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取得的成效

    1、进一步掌握了目前全县农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状况。

    通过深入农户家中拉家常、走访、询问等形式,全面了解当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状况,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农业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50—65岁仍然是目前劳动力大军中的中坚力量,40岁以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占总人数的18.7%。

    二是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从业人员的35%左右。

    三是40—50岁之间在家务农的中青年劳动力之所以不能外出,大都不是不想出去,而是由于自身身体原因或父母年龄偏大需要人照顾,无法离开。

    四是就本县而言,农民南北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一方面南部果农异地承包土地发展果园的人员在增加,另方面,西北部高海拔地区却出现了大面积耕地摞荒的现象。

    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应当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办法,尽快出台一系列具体的、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办法,最大程度的提高土地的收益率,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中青人回乡务农。如果不早作准备,及时应对,今后的农村将长期处于老龄化社会,“今后谁来种田”、“谁来为我们卖粮食”的问题绝不是危言耸听

    2、参与式的互动培训很受农民群众的欢迎。今年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不但印发了宣传挂图、知识问答等资料,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突出实践教学,让学员随时提问题,互相谈看法,谈平时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听、思、辨,再由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使他们融会贯通,正如新店乡一位学员最后说的“作为一名长期扎根农村,务果多年的果农,我受益匪浅、感想颇深。这次培训不仅让我充实了果园管理方面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增长了见识,触动了内心。无论是从听课到学员交谈,还是从所听、所见到所闻,每时每刻、每一堂课,都让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加之与来自乡镇的同行们相互聚集一堂,相互交流借鉴自己果园管理中的技术、思路和工作经验,较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思想理念和工作方法,为我今后更加扎实、科学、有效的管理果园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3、参观考察,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原来一些果农心目中总想着我们静宁的苹果面积大,品质好,收入高,有一种自以为是,唯我独好,目中无人的心态,不曾想天外有天,这次去天水花牛基地参观后,大多数果农都在叹惜,“人家把果树管理的那么好,每棵树都象一个人剪的一样,真是不看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不过是井底之蛙,没有什么可炫耀的!人家对果园的精细化管理在我们静宁还很少看到,人家引进使用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尤其是当看到象风机一样的防霜机时)我们还没见过呢?”。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任务虽然已经顺利完成,但与省、市、县项目管理的规范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培训基地建设依旧落后,自身师资力量的配备限于编制和人事等原因还很单一、缺乏主导产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外聘教师费用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同样严重制约着培训质量和今后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是缺少必要的项目配套服务经费,致使对参训学员的后续回访跟不上,跟踪服务不及时、不到位,仅仅依靠短期培训让参训学员有一种走过场的错觉,也影响着今后培训的开展。

    三是项目培训安排比较滞后,与当地生产的农时结合不够紧密,需要适时指导无资金做支撑,影响生产示范培训的效果。

    四是报账制的资金管理制度,使项目没有任何前期起动资金做支撑,严重滞后了项目培训的物资需要,致使必要的跟进服务和培训难以如期展开,出现项目有资金,培训没钱花的窘迫境地。

    所有这些问题,有些是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去改进和完善,但更多的方面还需要主管部门和上级领导予以重视并加以协调解决。

    五、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通过对培训学员的跟踪调查和培训实践的反馈信息,结合我们实施培育工程的实际经验,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想方设法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不断拓展产业培训渠道。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总体要求,必须要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切实加强对培训及培训基地的建设;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宣传和普及力度,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自觉性。同时要更进一步确立农广校在农村培训中的主导作用,在资金、人员编制和管理体制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工作中把培训与提高农民在非农领域就业能力相互结合,注重实效,真正达到教育农民和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把种地务农真正做为自己的职业)的目的。

    二是根据当地产业实际需求,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以县内需求为导向,发展有前途的高技术含量的技能培训,重点围绕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地方特色产业等方面加强培训,不断增加主导产业的附加值,同时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为实现学员异地或就地就业创造条件。

    三是要切实树立农广校的技术培训形象,把农广校的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当做一个培训的品牌,真正发挥其培训的主渠道作用,把农民朋友最渴望的实用技术送到最基层,同时把他们的需求及时的反馈给我们的农业主管部门,从而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享受到惠农培训项目的温暖。

四是要切实出一些调动农民种田积极性的扶持政策,做到技术支持与资金扶持的有机结合,使想种地者有收益,能种地者多收益,否则,即使培训搞的再扎实,技术掌握的再好,没有相关政策的跟进,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甘肃省农广校静宁县分校

                         2016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