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莒南概况

莒南概况

2015-06-05

        莒南县地处鲁东南鲁苏交界处,总面积1388平方公里,辖12个镇街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42个行政村(社区),81.64万人口。莒南是一方红色的热土,是沂蒙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省四个一类革命老区县之一,被誉为“齐鲁红都”、山东的“小延安”。1941年3月,中共山东分局、省战工会、省参议会、八路军115师司令部移驻莒南县。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政府——山东省政府在莒南大店镇宣告成立,莒南县成为全省党政军指挥中心。50年代涌现出了高家柳沟、王家坊前、厉家寨三个受到毛泽东主席亲笔批示的全国先进典型,特别是“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光辉批示,曾经作为全国农业战线上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口号响彻全国。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莒南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团结拼搏,全县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和谐、政治安定团结、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2013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33.6亿元,增长11.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6亿元、利税43.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2亿元,增长20.7%;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2亿元,增长13.3%;完成进出口总额8.26亿美元,增长17.3%,其中出口5.1亿美元,增长18.3%;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30.61%,在全省县域财政收入排名中上升了5个位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284元,增长13.9%。在全市县域经济发展考核中,我县荣获“全市县域经济发展一等奖”四连冠、“全市县域经济发展三年倍增先进县区”一等奖,同时还荣获了“山东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县”、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先进县区”、“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县区”、“外经贸工作先进县区”、“招大引强工作先进县区”5个单项奖,先后成为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山东省园林城市、山东省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县。
  一、走出了临港经济的发展路子。牢固树立凭蓝而立、向海而生的开放理念,抢抓我县被省政府整体列入东陇海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省西部经济隆起带规划建设等重大机遇,把发展临港经济作为跨越赶超的路径选择,加快“一区三园”开发建设,打造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对经济开发区进行了扩容,面积达到62.5平方公里,新落地开工项目34个,在山东省省级经济开发区综合考核排名中列第17位,成为全市率先迈入全省20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对临港产业园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将11个村30.66平方公里、1.43万人划归临港产业园管理,并纳入莒南经济开发区进行统一管理。目前,已建成日供水5万吨的水厂1座、3.5万伏变电站2座、11万伏变电站1座,形成了“两纵三横”路网框架,打造了临港经济发展新平台。临港物流园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已形成了“四纵三横”的路网框架,尚都汇隆建材城、富华物流、金砖物流、桃源物流、树华农机、红山国际商贸城一期等项目已建成运营,恒昌物流、尚都商贸大厦、万里达物流、天成国际商贸城、众兴物流、苏州鲁南创业园等项目正在建设。大店工业园已形成了“三纵六横”的路网框架,日处理污水1.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将于今年正式投入运营。
  二、完善了现代产业的发展体系。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培育“6+2”现代产业体系,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实施百家规模企业扩张、百亿企业扶持、百亿产业集群培植“三百计划”,冶金有色、食品加工、化工医药、机械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分别实现产值120亿元、170亿元、62亿元、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4%、20.1%、47.6%、16.4%,花生制品产业被列入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全县有13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过亿元,同比增加36家;全县税收过千万企业14家,过百万企业172家,同比增加24家。大力开展“大好项目建设年”、“项目百日会战”活动,全县在建5000万元以上项目155个,累计完成投资141.2亿元,其中,投资过10亿元的项目8个、过5亿元的27个、过亿元的115个。投资30亿元的阜丰生物科技产业园、投资43亿元的鑫海科技年产120万吨镍铬材料、投资72亿元的大唐莒南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项目顺利推进,实现了项目建设的重大突破。着力强化创新驱动,目前全县共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处、国家级综合实验室1处、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技术开发中心3家、市级技术中心16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型(试点)企业11家。
  三、增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优势。莒南是“中国花生之乡”、“中国柳编之乡”、“中国板栗之乡”、“中国茶叶之乡”、“中国民间石雕艺术之乡”,花生总产量全省第一,单产、加工能力、出口创汇全国第一。依托资源优势,按照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的发展方向,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着力打造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建设了富硒花生、杞柳、优质烤烟、有机茶叶、桑蚕、花卉苗木、有机蔬菜和畜禽等8大特色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57.5万亩,我县被列入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进程不断加快,市级以上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达到118家,连续7年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县”。新申报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7个,全县农业“三品一标”总数达98个,沂蒙玉芽获省著名商标称号。“莒南花生”、“莒南绿茶”、“莒南板栗”、“大店草莓”、“天马岛银鱼”5个产品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2家,总数达到52家,其中省级6家、国家级1家。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98个,总数达到1026个,天湖渔业、碧水渔业2家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以争创山东绿化模范县为抓手,积极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完成各类造林6.24万亩;全面完成9000亩沿海防护林和1710亩生态造林工程,被评为“中国经济林之乡”。开工建设投资2090万元的小农水重点县二期、总投资1666万元的陡山灌区续建配套工程等590处水利工程,累计投资3.6亿元。新建户用沼气池4000余个,总数达到7.7万个,全市第一。
  四、打造了文化旅游的特色品牌。坚持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围绕“齐鲁红都、古镇庄园、卧佛奇观、圣水仙山”品牌,加快开发文化旅游精品。挖掘大店庄氏治学治家治业底蕴,投资1.2亿元的大店古镇庄园已经完成建设,正在进行布展,投资300多万元完成《天马忠魂》实景演出项目改造提升和天马岛素质拓展基地建设。全年接待游客2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亿元。加快传统商贸物流业提升,实施农资“市级联采、县域直供”,全县农资联采直供量列全市同行业第一名;现代物流业蓬勃发展,新发展物流企业22家,总数达到81家,我县荣获“山东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县”荣誉称号。
  五、构筑了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坚持老城提升改造、临海新城开发、农村社区建设同步推进,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51.5%。加快临海新城开发建设,重点实施了“一园二桥三路四中心五片区”工程,着力拓展县城向北发展的空间。新建成的五洲广场成为县城的新地标和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鸡龙河水利风景区通过省专家组现场考察,鸡龙河城市湿地公园被省住建厅评为省级城市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局列入全国湿地公园试点,是山东省新增入围的10处湿地公园之一。积极稳妥推进老城提升改造,按照“四片三点两水系”的总体布局,启动实施了10大城市综合体、10大房地产开发项目,目前已完成房屋搬迁面积40万平方米,完成安置楼建设6万平方米,城区规划开发面积达8000余亩。以磐龙河水系开发突破东部城区,按照“一河、两湖、四段、八景、十六瀑”的景观布局,打造生活休闲、文化展示、康体健身、底商配套于一体的城市滨水带。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城市“双城同创”为契机,投资2197万元建成G1路、西一路北段、富民路北段并通车,投资952万元加快城区主次道路提升改造,投资2600万元,实施长深高速连接线、顺河路、G9路等道路亮化工程,城区路灯覆盖路段达30条。积极创新县城管理,在全市县城管理责任区考核中,我县名列全市九县第1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创新县城管理进步县”。我县在全市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取得了九县第2名的好成绩,成功争创国家园林县城。扎实推进大店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实施5万亩土地整理、浔河治理、古镇改貌、地热开发、社区建设等综合工程,发挥了示范带动效应。板泉镇被列入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第二批示范镇。结合新一轮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对规模村进行了调整,全县行政村数量由575个一次性压缩到了242个,减少比例达57.9%。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新建社区安置楼210座,面积达60万平方米。扎实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先进县创建活动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围绕“三线一部”和重点区域,大力实施生态文明乡村示范引领、农村环境“百村”整治提升以及优美线路连线、美丽村庄连片等工程,探索创新“村户清理收集、县镇转运处理”的环卫保洁工作运行机制,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全市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暨美在农家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
  六、彰显了民生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把民生优先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县实施“10项民生大事”、“16件民生实事”,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74%。先后3次提高全县津贴补贴水平,人均每月增资1015元,形成了工资逐年增长机制。在完成总投资1.2亿元的“引陡进城”输水管网工程的基础上,投资3000多万元对城区输供水管网进行了改扩建,总投资1081万元的涝坡集中供水二期工程已经完工并通过市级验收,总投资3451万元的相邸水库和相沟集中供水工程正在建设,全县新增饮水安全人口11.2万。在全市率先实现管道天然气“镇镇通”,110多个村(社区)用上了天然气,用户达到5.29万。实施农村公路网化示范工程,完成165.7公里的改造任务,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的交通条件。规划建设中小学校安工程45处,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工作已通过省初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村社区学习中心(CLC)能力建设项目十年总结暨2013年会”在我县召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城乡低保、保障性住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开展“农家书柜”试点工作,制作农家书柜1.5万个,捐献筹集图书40多万册,10余万群众受惠,《农民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新华网、人民网、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八项秩序综合整治活动,坚持县级领导接访下访等制度,集中化解了一批重要信访案件,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在全市2013年度群众满意度电话访问调查中,我县排名同比上升了4个位次。
  七、营造了激情创业的浓厚氛围。坚持从县级领导做起,带头执行中央和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在全县组织开展了“为民务实清廉、建设阳光莒南”和“全面深化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共有141个单位6824名干部联系242个村(社区)24.4万户、67万余名群众,共收集整理各类诉求11185条,实现了干部、群众、部门、村(社区)“四个全覆盖”,《中国纪检监察报》、《山东纪检监察调研信息》分别对我县的做法进行报道。建立健全推进落实机制,分层激活,分线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升温。在县级层面,坚持并不断完善“线办”工作机制,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的落实。在镇街层面,完善了镇域经济发展的考核办法,将过亿元项目进园区、土地增减挂钩、农村社区建设、企业技改扩张、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5个1”的重点任务作为常态化考核指标,引导镇街围绕重点工作集中突破,12个镇街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部过1500万元,10个镇街在全市的排名中实现位次前移。在村级层面,深入开展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共协调帮扶物资、资金折合10366.27万元,结对帮扶贫困户1527户,帮助任职村办实事、解难题4956件(次)。积极探索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的路子,共实施“村社共建”项目138个,已完成80个,年增加村集体收入45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2600万元。我县在全省“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研讨会、全省供销社推进“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抓好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提升改造,曹玉海纪念馆、沂蒙革命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共有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1020多个批次、8.2万名各级领导干部到党性教育基地接受党性教育,其中地厅级以上领导干部6100多人。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对全县4.9万余名党员干部进行了廉政谈话,实现了廉政谈话全覆盖,经验做法被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李法泉批示。
  目前,莒南县委、县政府在中央和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谋发展、争先进位建强县”的奋斗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的主基调,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着力打造临港经济增长极,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美丽幸福新莒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