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专业融入产业链,带动区域绿色蔬菜产业发展

专业融入产业链,带动区域绿色蔬菜产业发展

2015-10-30

——校农合作服务产业发展案例

 

内容提要:随着城乡群众对有机、环保、营养、安全蔬菜的多样化需求,我市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充分利用我市良好的蔬菜种植环境和优质的教学资源,深化校农合作改革,探索形成了产学研一体、专业与产业深度融合的 “小轮带大轮,大轮护小轮履带式合作”运行模式,为培育绿色蔬菜产业,丰富城乡老百姓“菜篮子”,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学校“产、学、研”结合做出了示范。

一、实施背景

1.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为区域蔬菜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了契机

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健康需求,对蔬菜提出了无公害、有机、优质、营养、安全、多样化等要求,传统品种和栽培技术显然已不能满足城乡群众的需要,特别是一些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蔬菜的安全生产面临着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严重挑战,绿色、环保蔬菜成了老百姓关心的焦点。

2.良好的蔬菜种植环境为区域蔬菜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市属于亚热带丘陵地区,水系发达,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日照时间长,土壤中富含稀有矿物质硒,所产蔬菜鲜嫩多汁、营养价值丰富。目前我市是湖南省15个重点蔬菜基地之一,是湖南省第一批“放心菜”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4.5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基地2.58万亩,2013年全市蔬菜总产量40.9万吨,实现总产值6.2亿元,娄底城区约60%的蔬菜来自涟源,其主要品种远销长沙、广州、深圳等地。但涟源蔬菜品种和种植方法较传统,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引进较少,供产销体系不完备。与群众需求接轨,充分利用区域良好的蔬菜种植环境,研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成为涟源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任务。

3.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为区域蔬菜产业快速发展打开了通道

近年来,涟源市致力打造“湘中通衢”,形成了以娄新、安邵、长韶娄三条高速公路和沪昆高铁、湘黔铁路为“主骨架”,以11条干线公路贯通全境、连接相邻县市为“主动脉”,以3000公里农村公路为“毛细血管”,连接市内各镇、各村、各组为路网的“区域交通枢纽城市”。过去封闭的“围城”涟源,正在打破小农经济的静寂,加速融入湖南“3+5”城市经济发展圈和长沙1小时经济圈,成为区域人流、物流、商流中心。交通区位优势,使农民的致富道路越来越宽阔,为涟源绿色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

4.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校农合作基础为专业服务产业提供了平台

我市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有27年的办学历史,有湖南农业大学等本科院校毕业的高级农艺师、高级园艺师13名,其中省级专业带头人周百方是全国优秀教师;有长期外聘教授和高级园艺师5名;还有一批敢闯敢干、活力十足的年轻教师;教学科研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越。长期以来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湖南九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省内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企业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有集“产、学、研”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有良好的校农合作基础。更好地服务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成为该专业建设和长足发展的重点。

二、实施目标

1.助推区域蔬菜产业升级,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先期重点引进培育4种特色蔬菜及研究相关标准化种植技术,建立4个示范基地,推广到18个村,带动2000户农户种植,建立培育、种植、管理、控制、保鲜、包装、销售等一系列作业标准,形成研供产销体系。以后逐年引进新品种研发新技术在全市推广,扩大绿色蔬菜种植规模,打造从研发、培育、种植到销售或加工的产业链,形成全省绿色、环保、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成为长株潭城市群“菜篮子工程”的重要基地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重要来源。

2.搭建教学科研平台,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分别在学校现代农艺技术实训基地、南芙生态农庄、桥头河蔬菜基地、水洞底蔬菜基地建立自己的示范园,使之成为引进培育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园,师生教学科研实验园,培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园。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服务产业发展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对现代科技农业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农村、扎根农村、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的理想和信念,切实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能力。

3.专业融入产业链,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根据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特点,坚持专业对接产业,教学内容对接生产作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与涉农企业、蔬菜基地、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建立良好的“学校+公司+基地+农户“合作关系,把专业教学和科研的主阵地放到合作基地,放到田间地头,探索“专业融入产业,校农联合培养”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三、实施过程

1.与公司合作,培育新品种、研究新技术

2012年,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在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南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的支持下,与湖南九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研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协议,首次合作研发推广新型保健蔬菜紫背天葵、黄秋葵、蒌蒿、金瓜等4种特色蔬菜。校企共同进行了4种特色蔬菜的培育试种工作,研究形成了在我市种植新品种的技术标准和无公害蔬菜作业标准,还在设施栽培、精准播种、穴盘育苗等新技术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在共同培育新品种的基础上,公司负责新产品供种和新技术指导,学校负责引进、试种、培训和推广。

2.与基地合作,试种新品种,试行新技术

我市有1个省级蔬菜基地,5个地市级蔬菜基地,成立了13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学校充分利用蔬菜基地优势,依地域和条件从中选取了南芙生态农庄、桥头河星园蔬菜基地和水洞底西溪蔬菜基地作为合作伙伴,签订了蔬菜新产品试种协议书。在每个基地承包2—3亩地进行新产品试种,建立新产品和新技术示范园4个。学校主要负责引进特色蔬菜试种和技术管理,基地主要负责日常管理和配合学校师生进行科研实验等。试种产品成熟后全部由基地采摘,以充抵承包费用,如试种失败,由学校适当补偿。

3.与农户合作,推广新品种、推行新技术

为了推广在基地试种成功的特色保健蔬菜,市工贸职业中专与4个基地周边村委联系,发动农户进示范园观看,向农户介绍新品种的市场前景和经济价值。2013年3月,与基地及周边18个村的近380个农户签订了免费供种、免费培训指导协议,共种植紫背天葵120亩、黄秋葵80亩、蒌蒿65亩、金瓜72亩。学校共举办培训班18期,发放技术资料2500份,并在学校网站“三农直通车”栏目进行了新品种和技术介绍,供农户学习。市工贸职业中专供种和培训共投入了8万多元。2014年,初步调查,在基地和周边农户的带领下,共有2200多户开展新品种种植,种植面积近3000亩。

4.建立“学校+公司+基地+农户”合作链,形成绿色蔬菜研供产销体系

在学校与公司、基地、农户分别签订合作协议的同时,以学校为桥梁和纽带,将4个关联体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学校+公司+基地+农户”研供产销合作链。涉农公司主要负责新产品供种和新技术指导以及协议回收农户产品;学校主要负责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引进、试种、培训指导和推广;基地主要负责示范园日常管理和示范推广;农户主要负责种植和经营管理。生产的蔬菜可自行销售,也可由公司或基地按协议价统一收购销售。目前,在市工贸职业中专的精心运作下,形成了学校与公司、学校与基地、学校与农户、公司与农户或基地与农户的4个合作小轮带动“学校+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大轮转动,大轮反过来保护小轮转动的“小轮带大轮,大轮护小轮履带式合作”,使绿色、环保、有机蔬菜研供产销体系得到高效、零风险运行。

5.打造“研发+培育+种植+销售” 产业链,形成标准化作业体系

为了有效实现蔬菜的安全、健康、有机和无公害化,市工贸职业中专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湖南九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涟源市蔬菜局、涟源市桥头河蔬菜基地和涟源市肖老爷食品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深入合作,以市工贸职业中专“现代农艺技术研究工作室”为中心,就蔬菜新品种的培育试种,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无公害种植方法推广、土壤肥力和传统品种的改良、过程控制与管理、贮藏与保鲜、运输与销售、加工与营销等一系列作业制定了规范和标准,形成了标准化作业体系,逐步打造完整的“研发+培育+种植+销售” 产业链。目前,市人民政府正筹备成立“涟源市绿色蔬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更好地带领区域绿色蔬菜产业科学持续发展。

四、实施条件

1.政企参与是重要基础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大蔬菜产业发展力度,充分认识到“‘菜篮子’里装的不仅仅是蔬菜,更是民生”。相继出台了《涟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保障市场供应的意见》《涟源市蔬菜工作目标管理方案》等文件。并指示市蔬菜局、市职教中心、各级农技推广站密切配合做好这项工作。职业学校的工作因此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涉农企业、基地和农户的积极响应。

2.紧跟市场是重要前提

研发引进新产品新技术要符合时代发展和群众需求,要进行周密的市场调研,要有市场前景和经济价值。引进推广的保健绿色蔬菜正是基于它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可观的经济价值。

3.产研结合是重要保障

农民很现实,也承担不了风险,所以更需要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支持和生产经营保障,职业学校因此要做好技术研究、培训和指导工作,要先期进行试种和示范。打造“研发+培育+种植+销售” 产业链,建立标准化作业体系就是为了绿色蔬菜高产、优质、高效、低风险发展。

4.示范引领是重要机制

要取得涉农企业和农户的信任与配合,必须要做好示范引领工作。近二年,培育、引进、试种、示范和推广新品种,免费培训指导技术,表面看“亏本”了,但如果没这个机制,要推广就很难了。示范引领不但有利于合作各方,而且对学校专业建设、教师队伍成长、教学科研改革、学生实习实训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实施效果

1.优化蔬菜品种和结构,带动了蔬菜产业发展

培育引进的保健蔬菜紫背天葵、黄秋葵、蒌蒿和金瓜,都是珍贵品种,不但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而且全部采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如:通过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使用无公害高效低毒农药,采用了频振式杀虫灯、性引诱剂诱杀等先进环保杀虫技术。这3000多亩环保、有机、保健蔬菜的上市,为涟源这个“老牌”蔬菜基地带来了阵阵清风,让群众耳目一新,争相抢购,供不应求。初步估算,种植新品种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增收5000万元以上,农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桥头河星园蔬菜基地农户易文军种植3亩黄秋癸,一年纯收入8万多元,比以前种传统蔬菜增长近4倍。

2.深化校农合作关系,创新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通过“学校+公司+基地+农户”的研供产销合作链,不仅实现了新产品供产销高效、零风险运行,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通过传授无公害种植技术、保护地反季蔬菜生产技术、高畦防滞栽培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精准播种和穴盘育苗新技术密切了合作关系,增加了相互信任,解决了过去新产品新技术推广难、生产难、销售难的问题,为今后大面积推广蔬菜新产品、新技术打下了良好基础。校农深度合作,为其它专业校企合作打开了思路,做出了示范。

3.建立“产、学、研”基地,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

蔬菜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引进培育和推广过程,也是农艺专业师生“产学研”的过程。老师从与公司、基地及农户的合作中提高了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探索了新技术,进行了诸多科学实验和研究,共获得“湘中地区黄秋癸栽培技术”等相关应用技术8项,发表和获奖论文6篇,编写《特色蔬菜生产技术》等校本教材3本。农艺专业的学生在基地和农户菜地里得到了学习和实践的良好机会,近二年,在省技能大赛中获得了5项,在湖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学生创业规划大赛中获奖2项。在目前涉农专业发展举步为艰的形势下,我市现代农艺技术专业长盛不衰,在校人数400余人,年培训农民2000人次以上。该专业是娄底市示范性特色专业,该专业取得的成绩为学校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娄底市农民培训先进单位”下了汗马功劳。

六、体会与思考

1.服务一方产业要有新思路

在农艺专业的校农合作和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探索中,职业学校感受到涉农企业的渴望,体会到农民对新品种引进和技术保障的迫切。单纯的技术培训已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和农民的祈盼,把松散的或独立的个体组成一个责权利统一的共同体,示范、引领和推动产业发展是农艺专业服务产业的新思路。职业学校要进一步加大服务“三农”的力度,增加投入,加强调研,提高科研水平,继续研发和引进推广新产品和新技术。与蔬菜加工企业合作,帮助农业基地和农户成片规模经营,设施栽培,推行精准农业,推进蔬菜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尽快成立“涟源市绿色蔬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使区域蔬菜产业走向产业化、设施化、现代化、集约化、优质化、绿色化。

2.提升专业建设水平要有新路径

农艺专业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水平提高,靠在教室和研究室这样的象牙塔中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唯有把教室放到农业基地,把课堂放到田间地头,与企业员工或农民在一起,与科研生产和销售在一起,专业水平才能速度得到提高。

3.吸引学生就读要有新平台

作为涉农专业,在很多学校纷纷停办的情况下,涟源市工贸职业中专却一直稳步发展,这与 “专业融入产业,校农联合培养”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息息相关。优质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认知教育,科学有趣的教学实训,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一定会吸引有志于现代农艺技术的学生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