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创新 > 海岛上的富美乡村——紫泥村

海岛上的富美乡村——紫泥村

2015-11-26


龙海市紫泥镇紫泥村位于九龙江入海口的乌礁岛,与龙海市区一江之隔,“沈海高速复线”横贯紫泥新村片区中心地块,村庄地势平坦、风光旖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内河水系发达,水乡魅力彰显。在创建富美乡村活动中,紫泥村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党群互动。自富美乡村创建以来,紫泥村两委干部深入开展走访宣传活动,召开党员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等多个不同层面座谈会,听取各方面意见。同时组织外出参观,对比发展差距,激发发展热情,形成创建共识。在制定实施方案阶段,村两委班子深入调查研究,分别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针对富美乡村建成什么样、哪些项目迫切需要做、旧村改建怎么规划、创建资金怎么筹集等问题,集思广益,充分讨论,进一步强化了“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家园”的主人翁意识,让创建活动始终沿着“实现村民愿望、满足村民需要、维护村民利益”的主线不走偏,使村民看到和获得实实在在的“眼前利益”,激发了巨大的建设热情。

2、项目带动。一是突出治水。紫泥村地处海岛、水系发达,水的问题是创建富美乡村的头等大事,一方面,村集体坚持以改善海岛饮用水安全为目标,加强与市自来水公司的联系沟通,实现自来水入户率100%。另一方面,加强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全面完成河道清淤工作,在全村范围内组织开展以农村垃圾、污染治理为内容的“家园清洁行动”,为每个自然村配置“生态公厕”,实行民宅户厕改造建设,确保垃圾不入河、污水不经处理不排放,实现环境污染治理合格率100%。二是加快村庄改造。启动旧村改造计划,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和整治规划,对现有老旧村庄进行改造改建,严禁在规划控制区和项目规划区等未来必须拆迁的村庄内新建房屋。结合旧村居和石结构房改造,完善村庄内道路、水系、绿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共投入450万元用于全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村道巷路硬化率达95%以上,村庄绿化率达40%以上。三是筹建乡村公园。在保护和修复生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生态驳岸等亲水景观资源,筹资建设集聚会休闲、运动游玩、文化艺术欣赏为一体的滨水文化休闲公园,规划总面积48.6亩,主要建设“农家乐”主题演武广场、滨江水景区、运动区三大功能区,计划总投资700万元,至2015年5月已完成投资330万元。

3、产业驱动。船舶工业是紫泥村立足实际、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全村聚集23家修造船企业,万吨船坞10个,千吨船坞6个,千吨船舶拖排50条,形成船业走廊及相关配套企业,年产值约4亿元。近年来,紫泥村大力推进产业提升工程,重点扶持优势修造船产业,形成品牌效应,增强支撑功能,壮大集体经济。国安船业成为国内少数配套齐全的游艇工业企业,依托与中船708所的联合研发机制,开发的18.88米多功能执法艇获省级新产品奖。原雄兴造船厂、顺发造船厂等4家小型船厂通过兼并整合,重组了富雄船业有限公司,达到了国防科工委颁发的《船舶企业生产基本条件基本要求》。紫泥村已经能够独立承担8000吨级船舶的修造,并正拓展国际远洋捕捞新领域,其中中型玻璃钢高速艇、标准型比赛龙舟等产品还填补了我省空白。在船舶修造业的带动下,全村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龙海市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老百姓的幸福感也越发强烈。

4、制度联动。紫泥村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多元投入、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督促检查、考核奖惩等长效机制,确保创建工作持续有效推进。一是优化自治制度。村党支部、村委会重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依托老人协会、农业合作社、船舶商会等社团组织,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严格“五要”议事程序,落实公开公示和项目招投标制度,村民满意率达95%以上。二是健全投入机制。在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的同时,健全了社会捐资捐赠、企业自主配套、民众投工投劳的项目资金保障机制,设立村级专项资金,向市场外包日常保洁服务,组建专业保洁团队,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构建长效规范的保洁机制。三是完善环卫公约。《村规民约》与时俱进,将环保卫生列为重点,使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在日常潜移默化中提升文明素质。并积极开展争创活动,对“环保卫生户、文明和谐户、勤劳致富户”等进行表彰,于是富美乡村的创建更加有声有色,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良好的社会风尚深得民心。

(龙海市紫泥镇党政办林鹏发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