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龙江 > 龙江概况

龙江概况

2018-01-18

  【历史沿革】

  从文物考古寻龙江县历史文明

  龙江县地处黑龙江省西部,大兴安岭东坡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山地、丘陵、平原交错,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河流纵横,生态环境良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古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繁衍、生息的源泉。历史上曾有许多民族在这里居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据1982年和2007年文物普查材料统计,全县14个乡镇共发现各时期不可移动文物遗址、遗迹点437处,文物遗址总量居黑龙江省前5位,是黑龙江省文物大县之一。这些文物遗址遍布县域各乡镇,无一空白,158个行政村中有122个村有1处或多处文物遗址。

  龙江县辖境发现的古生物化石点41处,其中山泉中学北、雅鲁河右岸的鱼化石地点为辖境时代最古老的古生物化石地点。化石产于距今1亿5千万年前,发现的鱼化石均在岩石的包裹中,化石多为鳙鱼和细鳞鱼,个体较小,采集到的标本比较完整。由于该地点为对宝水电站站址,因此破坏严重,目前已经无法采集到较完整的化石。同时,在近30年的文物考古调查和人民群众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发现大量的古生物化石,重要化石地点有七棵树正阳、高地,龙兴雅鲁河、景星缸窑、长发,龙江镇监狱、县医院、砖瓦厂,白山龙哈,哈拉海十里,山泉平安,鲁河三合,头站一心等地。这些化石出土地点多出土有猛犸象、披毛犀、东北野牛、野马等属于更新世晚期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哺乳动物群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化石多出土于黄粘土与黄色细砂砾石层之间,距地表一般在2米左右,其中龙江镇砖瓦厂发现的野牛化石经过碳14测定,距今9500余年。这些古生物化石的发现标示着龙江大地在更新世晚期是水草丰美,气候适宜,这些古动物也为生活在这里的古人类提供了生存资源,他们用石器、木棒和石、木、骨制的复合工具追杀围捕这些动物,食其肉、衣其皮,顽强、快乐、悠闲的在龙江大地繁衍生息,创造了龙江史前文明。

  龙江县境内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物点98处。这些遗址、遗物点多分布在雅鲁河、济沁河、綽尔河、罕达罕河流域的二、三阶地和古河道,河湖相沉积边缘的高平原及哈拉海湿地西边缘。200710月在龙江镇特教学校在距地表3米的黄粘土层下部、黄色细沙土层上部发现打制石片46件,其中经过二次加工的石制品3件。这些石制品的特点主要是器型比较大,多为一次性砸击形成石片,石片较薄,刃缘较锋利,可以直接使用,石制品所反映的面貌与目前黑龙江所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所见到的石制品相比有明显的原始性。同时,在与石制品同一层位伴生有多件古动物化石出土,在出土的化石中目前可以认定的有猛犸象肋骨,披毛犀、野马牙齿等化石。其它石制品比较丰富的遗址有景星缸窑、姜家窝棚,七棵树望海屯、正阳畜牧场、沟口水库,鲁河四撮房、西发,龙兴祚木岗、崔家街,头站北华,杏山西山,山泉大桥屯、王家屯,济沁河叫喊岭,白山西白土,哈拉海西里等。在这些遗址地表采集到很多经过砸击、打制、压制的石制品,有经过二次加工的大型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大量楔形石核、船底形石核、柱形石核、锥形石核、漏斗形石核、半锥形石核等细石核,压制的直刃刮削器、圆头刮削器、雕刻器、拇指盖形刮削器,用于镶嵌的细石叶等。石制品多选用砾石、燧石、玛瑙、碧玉等较坚硬的石料。这些遗址的发现证实,在旧石器时代晚期,龙江县为古人类集中活动地区。他们以采集、狩猎、渔猎为主,在森林与草原上追逐围捕野兽,在河边捕鱼捞虾,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生存资源。同时,众多的细石器的遗址在时代上早于昂昂溪新石器文化,在本区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起到了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填补了本区乃至黑龙江省史前文化发展序列中的一个缺环,对研究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以及探索细石器的产生、发展、时空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众多的细石核与蒙古国沙漠、美国费尔班克斯大学及东北亚、北美采集的同类器物在器型、加工方法上的一致性也为研究华北与东北细石器的关系,研究中国与东北亚、北美的古文化交流提供了新材料。

  龙江县境内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点目前发现2处。分布在雅鲁河龙江段上游和杏山乡的龙江湖。遗址均处在河、湖岸的高地上。遗址出土了磨制双肋穿孔长条玉石工具,玉矍,石骨朵等。经过专家认定年代距今5000-6000年。

  龙江县境内的青铜文化以墓葬为主。雅鲁河荣发屯遗址发现于雅鲁河右岸断崖边缘出土了泥质黄褐陶碗、泥质灰黑方唇珍珠纹陶口沿,骨镞和青铜酒具等;景星缸窑墓葬为土坑竖穴,仰身直肢,无葬具,出土手制泥质灰陶罐和青铜泡;白山腰白土墓葬系土坑竖穴,无葬具出土泥质红衣陶钵,陶片及青铜带饰。遗址和墓葬均分布在河岸的二级阶地上,而且遗址墓葬发现也很少,但是,通过出土器物和葬式研究这些遗址和墓葬为青铜时代早期“魏丁零率善百长印”的发现,对于研究龙江县汉、魏时期民族融合和迁徙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和实证资料。该印为曹魏授予居住在现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丁零”族的官印。

  前,辖境还没有发现早期铁器时代的遗址,由于没有掌握隋、唐文化代表器物的特征,目前所发现的遗址中也许有隋唐文化存在,只是无法辨认。因此,目前龙江县境还没有确定的隋唐文化遗址。

  宋、辽、金、元时期在龙江县各地留下的遗址、遗迹、遗物十分丰富,说明契丹、女真、蒙古人等在这里有着长期的生活历史,是龙江县古人类活动最活跃、经济最繁荣、文化最发达的历史阶段。全县共发现这一时期的遗址70余处,其中聚落址56处、古城址10处、长城址1处、烽燧10处、水井址1处、窑址4、窖藏4处、墓葬25座。有大量的珍贵遗物出土,典型器物在全县个乡镇均有发现。已出土、采集、征集到的文物近500件,其中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品、钱币、官印、兵器等系列遗物。辽代瓜棱罐(国家二级文物),辽代契丹铭款瓷器多件(1977年被省考古所收藏),金代“勾当公事印”发现2枚,金代和元代铜镜4枚。金代时期系列铁制农具、六板耳铜锅及铁锅系列等。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遗址有七棵树东大坎居住址、土城子古城、正阳古城址,杏山六合居住址、西山居住址、新农居住址、水井,新农窑址、新农窖藏、良种场窑址、鲁河新丰砖厂辽墓,广厚二村辽墓群,头站北华居住址,龙兴东风居住址等。这些遗址与遗物的发现证实了龙江在辽金时期是多民族的聚集地,是区域民族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

  同时,龙江境内的金长城遗址是十二世纪初女真族崛起,建立起以女真族为主体的民族政权的大金国(1115-1234年)修建的当时东北亚最大,防御体系最为严密的军事工程。

  金太祖阿骨打1115年建立了金王朝,逐渐问鼎中原,为了防御以蒙古为主体的游牧民族骑兵的侵扰,采纳了宗浩的建策,决定修筑金长城的。《金史·地理志》记载:“金之壤地封疆,东极吉里米乌底致诸野人之境……。右旋入泰州婆卢火所浚界壕”。婆卢火自1121年(天辅五年),摘取诸路猛安中万余家,屯田于泰州。婆卢火为都统,赐耕牛五十,以嫩江西岸的后宜卧奇为起点,开始修筑金长城的浩大工程。

  据《金史》记载金长城大体分为四路,即由东北路、临潢路、西北路、西南路四路组成。黑龙江省段位于东北路,全长213公里,是黑龙江省同内蒙古自治区的省界。金界壕遗址龙江县起点为龙兴镇荣胜村凉水沟至终点济沁河乡龙城村乌尔其根河中心线,全长53公里,附界壕主墙外侧间距50110米有敌台(俗称马面)282个,重要区段有双墙双壕;在距主墙12公里、间距1015公里、有周长520880米的荣盛、新城、新安、麒麟、旧边、龙城、十二间房边堡7座;在距界壕主墙1013公里、间距50公里、有周长14511543米的沙家街、小城子大型古城2座,界壕与边堡、古城之间有烽燧10座。这些建筑工程分布在2个乡镇、9个村、32个屯,676平方公里范围内。关于金长城,当地人称之为“老边”、“旧边”、“乌尔科”。

  金长城是民族大融合的纽带,是北方民族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奇迹。金长城的历史价值远远超出了军事防御的功能,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人类文化的财富。

  金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200162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龙江县境为游牧民族鄂温克人的牧区。目前,只在哈拉海、广厚发现清代墓葬。

  但据史料记载,楚勒罕盟会始于清初的康熙年间(距今250年前),地点在现梅里斯音沁屯。后因“奇三案”,改在齐齐哈尔城北十里,称“北关集”,定制于每年草青时节,蒙古各部,各打牲部,俄罗斯齐聚齐齐哈尔互市。麒麟营子边贸,定在每年秋末草黄时节,地点就在龙兴镇麒麟。蒙古,打牲部齐聚麒麟,俄罗斯由一名官方人士带领,住帐篷门插二旗,携马、牛、皮毛、玻璃、佩刀之类,交易细绢布、烟草、椒、糖之类而去。互市的方法是我方兵卒一手持酒与之饮,一手揽其手中物,酒喝光了物也到手了。或持马鞭抽打,否则酒光了物没得到。互市时由我方官兵监督,以防被盗。将军傅玉,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四十四年(1779年)两度任黑龙江将军,因傅玉多次在此擒获逃犯,麒麟营子互市就此被禁止。楚勒罕、北关集、麒麟营子,是清代黑龙江各族人民的边贸盛会和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互市边贸促进了黑龙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大兴安岭,古称大鲜卑山,是我国北方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鲜卑”一词源于东胡语系的祥瑞之意。麒麟村以麒麟冠名也源于祥瑞,麒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是仙人的坐骑,又有麒麟送子等吉祥赐福的民间传说。龙兴和麒麟都是历史传留下来的,带有兴旺、吉祥的历史印迹的地名。

  同时,在龙兴镇发现清末民初的青砖建筑20余处,其中张公馆建筑较为重要。是奉系军阀张作霖所属骑兵旅长张奎武的家眷住宅,始建于20世纪初(民国7——10年间),位于龙兴镇东北角学府路龙兴镇中学后院。

                           

                           张公馆 

张奎武,奉天海城人,生于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死于19246月,享年55岁。清末民初为匪。后到黑龙江省,被许兰洲收编,被任命为骑兵营长。民国6年(1917年)6月,张奎武得到奉系军阀张作霖的赏识,升任奉军29师骑兵26团团长。曾任中东铁路哈满段警备司令,呼伦贝尔镇守使等职,被北洋政府授予少将军衔。

  张奎武系军阀,大地主,其眷属一直居住在龙江县李三店镇,宅院号称张公馆,周围占地1200垧。在街内设有“吉兴源”大百货店2处,开烧锅(酒厂)兼粮栈,常年雇工百余人,成为龙江县有名的官僚地主。

  中东铁路于1902年(光绪28年)设土尔奇哈(朱家坎现龙江镇)站。目前尚存俄式建筑32处。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沙皇俄国乘隙而入,打着中俄“相互援助”和“共同防日”的幌子,施威胁利诱的手段于189663日与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从而夺取了中东铁路的修建和经营权,为进一步侵略及掠夺财富创造条件。中东铁路呈“丁”字形,干线西起满洲里,中间经齐齐齐哈尔、哈尔滨、东至绥芬河;支线由哈尔滨向南,经长春、沈阳直至旅顺,纵贯吉林、辽宁两省。中东铁路干线、支线全长2480余公里。

  中东铁路是横跨欧亚大陆的第一条铁路,也是我国第一条与国际接轨的铁路,在中西交通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至今在东北铁路网中仍然发挥着主要交通运输作用。中国北方近代建筑的发展与这条铁路密不可分,许多城市的形成都起源于中东铁路的修建。

  这些蒙受历史尘垢的老建筑,至今依然执着地向人们展示着不可抗拒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之美。在中东铁路建筑群中,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巴洛克风格、俄式建筑、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建筑都不乏精品,很多建筑形式在俄罗斯境内都已经消逝,很难寻找到。中东铁路建筑群是目前国内存量很少的、有些是唯一的(如木刻楞式教堂)、原生性很强的珍稀群体建筑遗存,既属于线性文化遗产,又属于20世纪遗产,其中许多建筑还属于工业遗产,具有极高的、无可比拟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其建筑形式、建筑格局完全不同于国内古建筑,是一种以外来文化为显著特色的文化遗产,仅存在于东北地区,在国内文化遗产中具有唯一性、代表性。

  龙江县中东铁路建筑群龙江区域内共32处。其中房屋建筑25幢、给水塔1处、站台1处、给水井5处。位于龙江县龙江站、黒岗站、白山站、老道站、鲁河站现滨州铁路沿线两侧。最东端建筑为黑岗站俄式1号民居,黑岗站东270米,中东铁路北临秒;最西端建筑为鲁河站俄式1号建筑,鲁河站西300米,中东铁路南临,分布在40.085公里区间、12025500平方米范围内。

  通过文物考古调查,使我们对龙江县境内的古文化遗址的分布,文化性质、特征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龙江县自旧石器晚期,距今2-3万年前至今一直是多民族在聚集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具有山地草原游牧民族的特色文化。这些文化遗址的发现,对其进行研究对于提高龙江县人民对家乡的认知度,增强自豪感,整体提升人民群众的历史文化修养,尽而,激发人民群众建设家乡的热情。同时,宣传龙江悠久的历史,扩大龙江在区域的影响和竞争力,促进龙江县个项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龙江县县治沿革

  龙江属境,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活动生息。新石器时代,属境为昌意少子封地,人类活动更加频繁(昌意少子:《北史考》载:黄帝轩辕氏正妃生二子,其后裔昌意的小儿子,受封北国,世为君长。辖境至大鲜卑山和黑水。属境为其封地一部)。

  其后,龙江属境内的人民不断繁衍生息。至清代,龙江属境东部和北部为黑龙江将军、齐齐哈尔副都统辖区,雅鲁河、济沁河南岸属科尔沁哲里木盟统辖。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黑龙江将军衙门从墨尔根移至齐齐哈尔,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设置的齐齐哈尔副都统衙门合署办公,统管地方行政。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撤销街道厅,于齐齐哈尔设黑水厅;宣统元年(1909年)黑水厅升为龙江府,直接辖理属境事宜,辖治区域,承袭黑水厅辖境:东至拜泉县,南接安达厅,西邻大赉厅。境内为15928平方公里。

  民国2年(1913年),龙江府改为龙江县。85日,景星镇划归龙江县管辖,境域扩大8000平方公里。其管辖范围:东至拜泉县康家屯100公里,北经东来克屯,直达二道湾子与其分界,西隔金东北路界壕边堡和分水岭与雅鲁稽垦局、索伦稽垦局为邻,西南至泰来75公里,南至安达75公里,北至西布特哈70公里,东北至讷河70公里,从嫩江东岸二十里台直至二道湾子与其分界,全县面积为23918平方公里。由于属境区域辽阔,人口众多,县公署不便治理,1914年经省巡按公署批准,在甘井子(今甘南县)、景星镇(前景星县)建佐治局。佐治局辖界按旧制分防区划定。

  民国4年(1915年),总统批准县属景星佐治局改为景星设治局,辖域划出。

  民国14年(1925年)省长公署批准将甘井子佐治局改为甘南设治局。

  民国15年,(1926年)120日,扎兰屯、济沁河(李三店)稽垦局归并雅鲁设治局,约600平方公里的土地从龙江划出。

  民国18年(1929年),龙江县公署改为县政府。改县知事为县长。并撤销龙江道,龙江县为黑龙江省直辖。景星、雅鲁(扎兰屯)设治局升为三等县。同年设富裕设治局,属境内富裕、宁年二乡多数村屯(32屯,约1875平方公里)为富裕设治局所辖。

  1930年,龙江县划为一等县。县府建置为科局制。1914年县下为区;1921年改以乡为自治单位。1929年县组织法规定,各乡分划若干区,设区公所。193341日,李三店带再行划归龙江县辖理。193412月,变区公所为区公署,区内治安保卫、清丈土地、调查户口、文化教育,以及县政设施,统由区长秉承县长之命办理。

  在县政府所在地齐齐哈尔,192310月设省城市政公所、市政会,1928年改为省城市政局。但“一切悉遵县制”。

  193111月,马占山抗战失败;193212月苏炳文

  19323月,伪满洲国成立。龙江县定为甲等县,隶属伪黑龙江省公署。19341011日,日伪将东北划成14个省,龙江建县初属境所分设的龙江、景星、甘南、富裕4县均属龙江省。东省特别区,改为北满特别区,属境中东铁路沿线各站均归其管辖。由于中东铁路于1935323日为日伪所收买,因此在19361月撤销北满特别区,所属沿线各站划归县管。193641日成立齐齐哈尔市政公署,从此,齐齐哈尔城归市政公署管辖。榆树屯、昂昂溪、富拉尔基、碾子山等归龙江县管辖。

  19458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垮台。817日,抗日联军同苏联红军一道进入齐齐哈尔市,解除日伪武装,并建立嫩江省人民自卫军和司令部。1114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嫩江省民主政权成立。同月24日,在齐齐哈尔城相继成立齐齐哈尔市政府和龙江县政府,龙江县隶属嫩江省管辖。19461月,嫩江省政府实行战略转移,国民党派“接收大员”接管齐齐哈尔市。龙江县置于伪官吏、地主、土匪武装组成的“维持会”统治之下。19462月,景星、朱家坎被嫩江省军区所属部队收复。4月,重新收复齐齐哈尔市,嫩江省政府迁回。5月,在富拉尔基召开龙江县民主联合政府成立大会。同年秋嫩江省政府决定以嫩江为界,江东建龙东县,江西为龙江县。194727日,嫩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成立黑嫩省,龙江县为黑嫩省所辖。同年915日,撤销联合省,又归嫩江省管辖。1948317日,经嫩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将龙东县并回龙江县。同年5月,塔哈区划归富裕县。1949510日,黑龙江、嫩江两省合并,成立黑龙江省,龙江县归黑龙江省所辖。

  1954年,根据省人民政府决定,将龙江县的达斡尔自治区、八区达胡店、九区腰库勒、十一区榆树屯及昂昂溪、富拉尔基划归齐齐哈尔市;将十区汤池、大兴划给泰来县,将十区的九河村划归杜尔伯特旗蒙古族自治县。是年,龙江县界为东邻齐齐哈尔,北抵甘南,西接内蒙,南连泰来,西南与景星接壤,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同年,黑龙江省与松花江省合并为黑龙江省,龙江县划归黑龙江省嫩江地区领导。19559月,龙江县人员委员会由富拉尔基迁往朱家坎镇。1956325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景星县并入龙江县。1958年,将碾子山划归嫩江地区直属。同年920日,朱家坎镇改为龙江镇。19604月,黑龙江省嫩江地区与齐齐哈尔市合并为齐齐哈尔市,龙江归其管辖。196110月,恢复嫩江地区,龙江仍归嫩江地区管辖。1985年实行市管县的新体制,撤销嫩江地区,龙江县归齐齐哈尔市所辖。

  龙江县历史沿革

  龙江属境,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活动生息。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更加频繁。其后,龙江属境内的人民不断繁衍生息。

  至清代,龙江属境东部和北部为黑龙江将军、齐齐哈尔副都统辖区,雅鲁河、济沁河南岸属科尔沁哲里木盟统辖。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撤销街道厅,于齐齐哈尔设黑水厅;宣统元年(1909年)黑水厅升为龙江府

  民国2年(1913年),龙江府改为龙江县。

  民国18年(1929年),龙江县公署改为县政府。改县知事为县长。并撤销龙江道,龙江县为黑龙江省直辖。

  19451124日,在齐齐哈尔城相继成立齐齐哈尔市政府和龙江县政府,龙江县隶属嫩江省管辖。1949510日,黑龙江、嫩江两省合并,成立黑龙江省,龙江县归黑龙江省所辖。

  19559月,龙江县人员委员会由富拉尔基迁往朱家坎镇。1958年,920日,朱家坎镇改为龙江镇。

  1985年实行市管县的新体制,撤销嫩江地区,龙江县归齐齐哈尔市所辖。

  【行政区划】

龙江县幅员面积6175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其中7个镇(龙江镇、景星镇、龙兴镇、山泉镇、七棵树镇、杏山镇、白山镇)、7个乡(黑岗乡、华民乡、广厚乡、头站乡、鲁河乡、济沁河乡、哈拉海乡);共有169个村(居)民委员会,其中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11个,村民委员会158个。

  【人口情况】

龙江县现有汉族、满族、回族、蒙古族等民族28个,人口总数60万(其中城镇人口15.3万,农业人口44.7万),高中以上学历人口5430人,占总人口的9%

  【矿产资源】

  龙江县矿产资源富集,分为金属、非金属、能源和水汽矿产四大类。现己探明矿产共有42种,矿产资源种类占全市的89%,约占全国的25%。可开发利用的优势矿产资源16种,主要有铜、河流石、麦饭石、沸石、大理石、膨润土等,全县矿产资源总价值在400亿元以上。

  金属矿有6种,包括:金897千克,铜20万吨,以及银、铁、锌、钼矿。杏山铜矿现已探明铜金属储量18万吨,品位达到0.75%,年可生产粗铜1万吨。

  非金属矿有29种,包括:沸石675万吨,玄武岩1500万吨,陶粒泥岩293万吨,陶粒页岩38万吨,大理岩817万吨,石灰岩1200万吨,轻质页岩412万吨,水泥用粘土76万吨,麦饭石114万吨,以及脉石英、珍珠岩、松脂岩、凝灰岩、白云岩等。1987年,我县被确定为国家级麦饭石产地之一,并正式命名为“龙江麦饭石”。

  水气矿产包括矿泉水和肥水两种,其中,矿泉水日产出量达到255立方米。肥水主要成分为硝态氮,日产量达到500吨。

  能源矿产主要有石油、煤、铀,其中,煤主要分布在山泉镇共平七队、济沁河颜家沟、龙兴砖厂附近。

  【土壤植被】

  龙江县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中部丘陵起伏,构成低山、丘陵、平原三种自然地貌。低山区面积占18.3%,丘陵区面积占36.63%,平原区面积占40.05%。土壤性质属于偏酸性黑土,主要类型包括黑钙土、暗棕土、草旬土,土层厚度在1530厘米之间,平均厚度23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为每公斤32.2克。境内现有林地138万亩,草原140万亩,水域22万亩。

  【气候概况】

  龙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处大兴安岭南麓与松嫩平原接壤的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风大少雨干旱,夏季温热短促,雨热同季,秋季气温变化迅速,易旱霜,小气候特征明显,冬季漫长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4.6℃,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6.9℃,极端最低气温达-36.4℃;最热月平均气温22.9℃,极端最高气温达41.5℃。降水量西北多,东南少,年平均降水量469.8毫米。年平均温度55%,最小相对湿度为0%。无霜期比较短,年平均无霜期148天。全年日照2661.1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9.8%。年平均风速每秒2.9米,最多风向为西北风。年平均蒸发量1503.4毫米,大于等于10℃活动积温平均在2774.8℃。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冰雹、霜冻、雷暴等自然灾害,尤以干旱严重,俗有“十年九旱”之称。

  【地质地貌】

  龙江县地质构造为大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小兴安岭—松嫩地块,龙江隆起带与松嫩中断(坳)陷带相接过渡地段,各种构造体系复合,极为复杂。平原区地质年代从地表以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上、中、下更新统,结构松散,质地粘重,含粘土、砂砾石,成为以石英、长石为主。丘陵区由更新统黄土状粘土或黄土石砾交杂层构成。低山区地层由花岗岩、片麻岩、斑岩等构成。

地形自西向东依次为低山―丘陵―平原3种类型,西部低山区海拔高度在200米~600米之间,主要山脉有45个,海拔606.9米的朝阳山是齐齐哈尔市境内最高峰;中部丘陵区海拔高度在140米~210米之间,丘岗连绵,此起彼伏;东部平原区海拔高度在160米~440米之间。

  【城乡建设】

  龙江县中心城镇现有南北街道8条、东西街道13条,城市网格66个。城市大型休闲广场共计5座,占地面积14.5万平方米。县城共有路灯1599基,2480个灯头,亮化道路29条。县城建成区绿地面积449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5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9.4%,绿地率22.52%

  龙江县主城区现有供水泵站2座,供水管网总长度150公里,供水总户数3.9万户,供水人口7万人。现有集中供热公司4个,总供热能力331吨,供热管网总长度28.3公里,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97.7万平方米。现有液化气储罐站2家、天然气管道公司1家、液化气供应站23家、汽车加气站1家。生活垃圾处理场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总库容130万立平方米,日处理垃圾245吨。

  龙江县现有楼房面积696万平方米,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物业服务企业6家,从业人员138人,管理人员38,物业服务总面积为696万平方米,省级物业示范小区1个,市级物业示范小区4个。

  全县建制镇及乡政府所在地道路共有139.62公里,道路面积49.27万平方米,村屯硬化道路共有256.46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39%,农村房屋砖瓦化率为77%。景星镇、龙兴镇、白山镇及头站乡等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城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交通网络】

龙江县辖区共有公路3012508公里,包括:省级公路(碾北)158公里,农村公路3002450公里,专用公路3537公里。目前,全县已完成硬化公路里程1910公里。全县14个乡镇全部实现通畅目标,通乡率达到100;158个行政村完成了通畅目标,通村率达到100%。基本构建起以龙江镇为中心,碾北、龙景、龙甘、龙齐等公路为主线的公路网络,辐射到各个乡镇,并间接实现与G10G111国道的连接,通村公路纵横交错,初步形成了干线支撑,内外连接的交通网络。

滨洲线铁路贯穿全境,全长68公里,客运站点4处,货运站点3处。铁路日停靠客运列车21趟,日均运送旅客4360人,日均装(卸)车80辆,日均货运量2976吨。

  【特色产业】

  一、玉米产业。玉米是龙江县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总产均位于全国前列,有“全国玉米第一县”的美称。全县玉米种植面积480多万亩,年产350万吨,年商品量都在250万吨以上。由于龙江县处于世界著名的三大“黄金玉米带”上,黑土地、长日照、雨热足、温差大的特有条件使出产的玉米成熟度好,色泽金黄,籽粒整齐均匀,充分干燥低杂,在市场上有着较强的竞争力。

               

                            现代农业

  二、水稻产业。水稻是龙江县第二大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嫩江流域和雅鲁河沿岸,种植面积50多万亩,年产稻米30万吨。水稻种植品种主要以龙粳21、龙粳31、垦稻12、龙洋205、龙洋208、绥粳4、绥粳8、北稻3等品种为主。全县现有水稻加工企业10余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7家,具有A级绿色食品标识使用权的企业为6家。水稻年加工能力30万吨,实际加工量15万吨。

  三、奶牛产业。全县奶牛存栏77695头。草原面积共有140万亩,紫花苜蓿种植面积3万亩,青贮种植面积3万亩,年产饲草10万吨、青贮10.5万吨,玉米秸秆300万吨。全县有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68个,全县奶牛存栏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有146个,其中,较为成型牧场小区达到36个。全县奶牛品种主要为荷斯坦,也叫“中国黑白花”,平均单产5吨左右。目前,全县日产商品牛奶60吨左右,全县共建成机械化榨乳站149个,奶牛基本上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榨乳。全县建有家畜人工改良站135个,奶牛实现全冻配改良;奶牛疫病防控工作扎实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了100%。加工龙头飞鹤乳业已完成日处理1000吨鲜奶加工厂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23亿元,上缴税金1亿元。

  四、肉牛产业。龙江县是国家商品牛生产基地县、全省肉牛生产大县,肉牛数量和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肉牛饲养量实现了44万头,其中,存栏28.5万头,出栏15.5万头,以饲养50头肉牛以上为标准,全县肉牛规模化饲养率达到60%以上。全县有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11个,培育了以牛经济为主的经纪人220多人。全县有国家级肉牛示范场3个,省级肉牛示范场1个。景星大牲畜交易市场平均每集上市量5000头,交易量4000头,年交易量20万以上,交易额达20亿元以上,2010年被国家商务部命名为国家级大型商品批发市场。加工龙头龙江元盛食品有限公司年可屠宰肉牛10万头、肉羊20万只,年实现产值3.6亿元,上缴税金260万元。

  【第三产业】

龙江县现有各类专业市场4个,大型商场7家,农家店、农资店、邮政三农服务站275家,物流企业13家,物流服务网点187个;个体餐饮业户809家;金融机构8家,保险公司16家;物业服务公司6家;固定电话用户5.3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6.6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3.1万户;旅游专线6条,旅游景点10处。

  【工业概况】

  目前,龙江县有建材、装备、粮食化工、采掘、食品和新兴能源等7大产业,工业企业136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3户。全县工业年可实现产值50亿元、增加值17亿元、税金6200万元。全县工业发展规划为“一地四园区六产业”,即:龙江县工业示范基地,白山工业园、哈拉海工业园、永发牧业园、杏山铜产业园,食品加工、粮食化工、生物制药、机械电子、新型建材和电子商务产业。工业示范基地总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其中,白山工业园和杏山铜产业园作为工业示范基地的起步区,白山工业园规划24平方公里,已有中粮生化能源(龙江)有限公司、齐齐哈尔飞鹤乳业(龙江)有限公司、华雨机械制造公司、辽宁营口港务集团内陆港等企业(项目)入驻;哈拉海工业园规划20平方公里,已有“龙江雪牛”养殖项目、中广核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永发牧业园规划6平方公里,已有台湾元盛食品公司等企业入驻;杏山铜产业园规划10平方公里,已有黑龙江陆玖矿业有限公司入驻。

                

                            招商引资企业

  【农业概况】

  龙江县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县现有耕地551万亩,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粮食产量常年达70亿斤以上。近年来,龙江县连续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县林地总面积13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6.2%,林木蓄积量达到349.1万立方米。境内有嫩江(松花江嫩江段)、雅鲁河、绰尔河等112河,龙江湖、瓮泉、发达等中小型水库9座,水域面积22万亩。全县地表、地下水资源总量8.9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为6.9亿立方米,实际年利用量为2.8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31.5%。此外,全县共有农业灌溉水井5.8万眼,其中,中深井8000眼,年取水量1.3亿立方米。全县奶牛存栏7.8万头,饲养肉牛44万头、山绵羊100.5万只、生猪90万头、家禽1639万只。以打造全国高端肉牛第一县为目标,引进和牛3000头,高端肉牛生产基地已经建成。全县农机保有量达到6.3万台,农机总动力145万千瓦,田间生产综合化机械率达到92.3%。全县50马力以上拖拉机共有2048台,50马力以下拖拉机共有6.1万台。全县农机具总数共有18.8万台,其中,大中型农机具共有6.7万台套。

  【科教文化】

  龙江县现有各类公办学校124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初中15所,小学9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另有教师进修学校、职教中心、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幼儿园210所。实验小学为省级标准化先进学校,龙江一中为省级示范高中,职教中心为国家重点职业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为省级一类重点进修校。

                

                                 县职教中心学校

全县共有大型群众性文化组织15个,骨干力量达到1500人;大型群众性体育组织20个,其它各类小型文体组织20余个。八一广场、志刚广场等8处体育场所向社会开放,乡镇文化站14个,村文化活动室45个,农家书屋158个。有线电视村通播率达到99%,城镇入户率达到86.7%,农村入户率达到70%

  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90个,其中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84家,包括:县级(二级)医院4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家,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1家,乡镇卫生院(一级医院)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公立卫生所158;非公立卫生机构30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