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滦平 > 家乡的故事

家乡的故事

2017-12-21

       出古北口途经火斗山、拉海沟再过十八盘的宋辽古驿路到清朝时候成了大清皇帝的皇家御路,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都曾多次从这条御路经过,北上木兰秋狝。因此,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关于清代帝王的生动传说。 
        由于明朝时期这一带荒无人烟,经过200多年的修养生息,清朝初年,这里的林木异常繁茂。举目四望,重峦叠嶂间到处是参天的古树,潺潺溪水旁随处可见清潭苇荡。苍松翠柏掩映着奇峰怪石,衰杨古柳托举着闲云野鹤。鸟鸣猿啼声中,狐狸、梅花鹿、山鸡、野兔时时在林间穿梭。御路就是沿着曲折幽深的山谷伴着清澈的溪水一路延伸,在德胜岭经十八道山弯盘升到十八盘梁后向北朝偏枪岭方向而去。到了乾隆年间,御路两侧已经开辟出了数个皇庄,专门种植五谷桑麻供应皇宫或行宫,在皇庄与皇庄之间的地势开阔处也开辟出了一个个小村,一路上鸡鸣犬吠显得生机盎然。传说中,这一路很多村子名称的来历都与乾隆皇帝有关。 
       相传那一日,乾隆皇帝从巴克什营行宫起驾北上,行至十来里路,见山湾间出现一块开阔的空地,散落着十几户人家,家家门前小桥流水,屋后种植菽粟桑麻,景色十分清新秀美。乾隆皇帝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下了銮驾,沿着御路信步而行。行走间看到御路旁有一个石碾子,一个女子正在推碾子碾皇粮。乾隆不禁驻足观望,见那女子清新脱俗,顿时诗性大发,吟诗一首: 
  “登古道 过皇庄,
    见一美女碾皇粮。
     玉腕竿头抱,
    金莲裙下忙,
  汗流粉面花寒露, 
糠出娥眉柳带霜。
勤而俭,贤而良,
天上人间美娇娘, 
可惜佳人配农郎。 
       吟诗之后,便甩了甩手中的扇子,径直向那女子走去,要上前搭话,不成想却被身旁的纪晓岚叫住。皇帝也忽然自觉不雅,赶忙从新上路。无奈心中依旧惦念着那碾粮女子,不由得频频回头张望。人们记住了这个情景,每当路过此地,就有人提起这里就是曾经令皇帝流连回首的地方,后来老百姓干脆把这个地方称为“回头湾”了。年深日久,“回头湾”就演变成了现在巴克什营镇的槐条湾(当地口语怀头湾)了。 
从槐条湾向北行六、七里路,是今天火斗山乡的太平庄村。相传乾隆年间,这里已经成为一处粮庄,那日乾隆皇帝去木兰围场,路过此地。行走间正思虑着新疆战事。突然,传来捷报,原来是平定叛乱的战斗取得了胜利。乾隆皇帝听了战报十分高兴,看着路旁的村庄对大臣们深情地说:“打了胜仗天下才能太平,天下太平,这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呀。”大臣们个个俯首称是。为取“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之意,后来这个村庄就叫做太平庄了。 
       从太平庄北行是火斗山村,当时火斗山村叫官营子。相传一次乾隆御驾到此,日近中午,想停下来歇息。问了问大臣到了什么地方。大臣中有知道这里地名的,刚要禀报说到了官营子。但转念一想,多大的官到皇上跟前也不能称官呀,可是不提“官”字这地名怎么报呢。正犹豫间,突然看见村后一座高山,山形奇特,活脱脱的一个“火斗(古代的熨斗)”模样。于是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对皇上说:“万岁,此地到了火斗山了。”皇上以为然,就地休息用餐后才继续向前赶路。此后这里就由官营子改作火斗山了。 
       自火斗山村往北约七、八里路,有一个村子叫做钓鱼台。相传,清朝前期,这里林木葱郁,水面开阔,一次乾隆路过此地,见溪边白鹭信步,水中游鱼穿梭,不禁来了垂钓的兴致。恰巧临溪有一处从山坡延伸出来的近似方形石台,石台高出水面一人左右,上面似乎还有天造地设的石椅石案,旁边有一株古树遮阴,正是临溪垂钓的绝好位置。于是大臣们赶忙准备好了钓杆鱼饵,乾隆皇帝便兴致勃勃地登上高台悠闲地钓起鱼来。说来也怪,不知是因为这里的河神有意讨好真龙天子,还是因为这里的鱼儿们从来没有享受过这种天降美食的待遇,一见鱼钩下来便纷纷抢食上钩。众多的鱼儿轻易上钩,让皇帝越钓兴致越高,旁边的大臣们也不敢扫了皇上的兴致,一直等到了日头西坠,陪王伴驾的队伍才启程继续赶路。由于皇帝长时间地专注垂钓,两只脚在台上一直未挪窝,踩出了两个深深的足迹,至今还能清晰地分辨得出。后来,乾隆皇帝钓过鱼的高台就被人叫做了钓鱼台,旁边的钓鱼台村便也由此得名了。 
       从钓鱼台往北绕过两个山湾行四、五里路,有一处小山丘从群山之中脱颖而出,山形俊美,松柏参天,古洞幽深。山下有个村庄名叫大店子,是清朝时期大店子汛所在地。那时候,滦平县比现在的面积大得多,东面包括今天的双滦区,西面一直到今天张家口的赤城县,东西长达四百四十多里,南北宽近二百七十里。整个滦平分为八个汛,分别有绿营兵驻扎把守。其中大店子汛位于古御路之上,辖方圆数十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曾经一度十分繁华,尤其是每逢年节,人们的节庆活动十分丰富。至今仍保留着抡花、耍中幡、跑旱船、踩高跷、二贵摔跤、驿路散灯等许多独特的民间花会传统。相传一次乾隆御驾到此,听说这里节日花会非常喜庆热闹,特意向大臣们问起,地方官员为了讨皇帝欢喜,特意组织了一天一夜的花会活动,白天耍中幡、跑旱船、踩高跷、二贵摔跤,晚上抡花、散神灯。乾隆看了觉得十分新奇,但是由于身边护卫众多,臣子相拥,不能尽兴。于是就乔装成普通百姓挤到人群中随意观赏,晚上还特意驻跸大店子观赏抡花。DENGXIUJUNZUO 
       观看抡花时,只见一个老把式走到木架旁,熟练地用铁索将两个装满木炭和铸铁碎片的铁丝花筒分别拴在了木轴顶部横木的两端,又用火把引燃了木炭。之后,由几个汉子用力摇动着木轴带动花筒徐徐地腾空旋转起来。随着木轴转动速度的加快,两个花筒便像流星般拖着长长的光束在空中盘旋飞舞起来,又如同八卦中的阴阳鱼一样旋转融合着。渐渐地,花筒飞旋的速度越来越快,两个光束融汇在一起,成为一条水平转动的光带,由铁水熔化而成的火花不时地从光带边沿飞窜出来。渐渐地那火花越来越多,流水般地向四周飞溅出去,每朵火花都像一颗流星般拖着光灿烂的尾巴,它们划过优美的抛物线坠落到地上,又像水花般溅起,形成千万点耀眼的光华。就这样,千万颗流星汇聚在一起,像瀑布一样从那旋转的光带四周倾泻而下,火花划出的光亮像金丝般密密地斜织着,形成了一个金灿灿的巨大的碗形网罩倒扣着在地上。那亮闪闪的金丝网罩上,又层层盛开着喷泉般不断涌出的明亮火花,火花坠落地上又飞溅起无数光芒四射的光华。那场景一时间壮美非凡,让乾隆皇帝为之惊叹不已。 
大约过了一刻钟的时间,火花渐渐稀落了,花筒旋转的速度也渐渐地慢了下来。最后,两个花筒打着旋跌落的地上,桶中剩余的炭火又一次明亮地飞溅开去,瞬间又黯淡了下来。这时,抡花人旋转木轴的号子声、看客的欢呼声都停了下来。夜色渐渐恢复了它的宁静。 
      突然,乾隆皇帝听到身后传来了两声“嚓嚓”地甲胄声。他警惕地看了看自己的周围,除了几个布衣,并没有身披甲胄的将士随行。他回过头来正在纳闷,身后的甲胄声又响了两下。乾隆十分惊诧,故作镇静大声高喊道:“背后何人!” 只听后面有人铿锵有力地回答:“二弟云长。”乾隆皇帝甚是惊诧,心想莫非自己是桃园结义的刘备转世,难道是关羽的神灵特意前来护驾?要是这样,那么张飞又在哪里呢?关羽既已为神,那他定当知晓。想到这里,乾隆皇帝随即又问道:“三弟何在?” 背后的声音又一次铿锵作答:“镇守辽阳。”听到这里,乾隆皇帝急忙转身想看看关羽真容,但是待他转过头来,背后却空无一人,原来的几个百姓也已经悄然离去了。乾隆皇帝带着满腹疑问回到寝处,心想关羽已经为神尚能屈尊护驾,张飞转世又为我守卫疆土,桃园结义之情真可感天动地了。他转念又想,既然关羽为神无缘见面,那张飞镇守辽阳,定是转世为人可以相见了。想到这,乾隆感到十分兴奋,由于相见心情急切,立即传来侍臣,令连夜下旨传辽阳守将速来见驾。也许是天意让桃园结义的三兄弟再不能团聚,那辽阳守将接到圣旨后,左思右想也猜不透天子为什么会专门下旨召见他一个小小的辽阳守将。由于他生性耿直,平时多有得罪小人之处,又听说圣旨是皇帝连夜所下,认定是有奸人在皇帝面前参了自己。为了不连累一家老小,他接完圣旨后,拟了份表白忠贞的奏折托钦差转呈皇上,自己却在家中服毒自尽了。乾隆皇帝得知辽阳守将辞世后,看到他表白忠心的奏折,甚是伤感,迅即派人以亲王的礼仪予以厚葬。后感悟关羽的忠义,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从那之后,清室的皇宫和多处行宫中都供起了关羽的神位。也是从那以后,大店子每年都在象征着团圆的正月十五办花会,祈福亲人和朋友年年能够得以团聚。每年办花会时耍中幡和抡花表演也都必不可少,一直延续到现在。也是因为有了传说中的关公显圣,大店子以及周围的村庄几乎家家都在神龛中供奉起了关公神像,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解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从大店子向北行二、三里,就到了拉海沟村。这里的山形非常奇特,正北一座高山如同一口大钟扣于地面;西侧山崖树立,连绵数百米,宛若一面飘扬的旗帜;东面一座近似圆形小山犹如一面战鼓。现在拉海沟的老人们说起村里的山还有一个顺口溜“有鼓没锤,有旗没杆,有钟无磬,有锁无匙”(从前,拉海沟村中还有一巨大石台犹如石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时被村民建房取石破坏)。古御路就从钟形大山东侧沿着溪流向北溯游而上。 
      沿古驿路出拉海沟村向北,与钟形大山隔溪相对的是一片开阔的农田。这片农田里就深埋着旧日里远近闻名的碧霞宫遗址。碧霞宫,老百姓都成为娘娘庙,占地近20亩,房屋数十间,殿堂宏伟,供奉着道教女神三霄女中的碧霄娘娘。三霄女在道教中被尊为“福星”、“财星”、“送子”三圣,是管理人间福、禄、寿三星的大神,民间亦称增福延寿娘娘,财星娘娘、送子娘娘。该庙始建时代不详,复建于康熙五十八年(原拉海沟中学办公室的地基中曾保留着一块庙宇修建时的功德碑,碑上刻有康熙五十八年字样),与十八盘梁上的盘云寺等敕建寺庙一样,香火一度十分旺盛。 
相传那天乾隆皇帝路过此地,曾专门到庙中参拜碧霄娘娘。看到庙中香火旺盛,得知这里的百姓对碧霄娘娘颇为敬重。心有所动,曾吟诗一首: 
 三霄圣贤女中仙, 
道法高深世人传。 
沟谷幽深留神迹, 
村氓疾苦怀心间。 
       此诗被碧霞宫中道人记下,流传民间,庙后的小村由此诗得名三道沟,一直称呼至今。 从三道沟再向北行三、四里路,就到了得胜岭村,民间称为马圈子。从马圈子村北盘十八道山弯一路北上,就到了宋辽驿路上最著名的山岭——摘星岭。相传,那日乾隆皇帝来到得胜岭,从当地庄头处得知,这里叫得胜岭是因为传说当年的杨家将曾经在这里大胜辽军,心中颇为不悦。对臣下说:“得胜岭,那是汉人的说法,我看这里现在为皇庄养马,以后就叫马圈子吧。”从那以后,得胜岭村就成了马圈子,直到解放后才逐渐的改回现在的名字——得胜岭。也是因此,原来叫作摘星岭或得胜岭的那道山梁,也因为名字中含有太多汉人的思想印记,从此不敢再称呼本名,直接改作十八盘梁了,山北面的小村也由此叫做十八盘村了。